找准难在哪里?迎难而上 打官司立案难,打“民告官”的官司更难。难在何处? 我是企业退休80岁的老头,没有“民告官”的经历。 但我听到看到一些人的经历,觉得行政诉讼难,难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是《行政诉讼法》受理的案件,你打“民告案”官司,“门走错了”,当然难。 《行政诉讼法》界定受案范围为八项。 超过这个范围的,比如下放干部政策问题,知青返城政策问题,企业军转干身份待遇问题等,这些政策问题以“民告官”打官司,法院不受理。 你认为行政诉讼难,这不是法院故意刁难,而是自己没弄明白,自己难为自己。 2.没弄清管辖,自认为行政诉讼难。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 比如某地一小学生在自家店门前人行道上放一桌子写作业,城管将桌子欲拉走一事,后来官方道歉。 假设打“民告官”官司,在这个城管所在地的区法院管辖,你上别地法院起诉不受理,你弄错了地方,当然行政诉讼难。 3.打“民告官”案件,证据难。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在实践中,行政机关不愿负举证责任,当事人只好补充证据。当事人补充证据会遇到各方面的阻力,行政诉讼举证难。 4.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认为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政纪的,有犯罪行为的,移送有关机关,这好办。 当事人遇到行政机关的人营私舞弊,徇私枉法,徇情柱法,打“民告官”的官司,不扫清这些障碍,行政诉讼确实难。 行政诉讼难,是放弃还是迎难而上? 你问行政诉讼难怎么办? 1.行政复议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打行政官司。 2.学习《行政诉讼法》,弄清楚法院行政诉讼的具体立案范围,不是所有“民告官”的法院都受理。 法院行政诉讼不受理的另辟蹊径。 3.打“民告官”官司,强调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法院的调查证据责任,当事人补证责任。 4.打“民告官”官司,一面与某些行政官员的不作为,滥作为,贪赃枉法作斗争,如果任其“一手遮天”,行政诉讼一直会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