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书读得越多,越看不起周围的人?

 蓝天高山大海 2023-02-1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为什么书读得越多,越看不起周围的人?

知乎问答

读了一些书之后,感觉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与他们谈不到一起,觉得他们很俗。有时候看着他们的所作所为觉得很可笑,越来越觉得与他们交往有点浪费时间。我该怎么面对?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吗?

 /// 

 图片

近期收到的知乎问题,分享给大家。强烈邀请每位同学都了解下“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 Kruger Effect),把视角放开阔一些。

题主的高傲与苦恼,是因为仍处于知识经验水平的较低阶段。

有一些学识,但不多。而自信和自怜却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说明你处于“愚者的山巅”,用图标解释就是坐标系中 Peak of 'Mount Stupid' 的位置。

(近期平台规则变化。为了准时收到推送,建议将公众号“星标”哦)

图片

(Please don't feel offended.)

Dunning Kruger Effect阐述的是人的知识能力与自我感觉的相关性。横坐标Competence讲的是能力,也就是题主说的读了多少书,掌握了多少知识,而纵坐标Confidence讲的是自信,也就是题主说的读了书后产生的心态变化。

随着成长,人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其中有四大节点:

1.Peak of 'Mount Stupid'(愚者之巅)

首先,每个人都始于愚昧无知(Know nothing)和混沌心态。稍读了一点书,比同龄人稍微多掌握了一些信息,便觉得自己眼界已经极大地得到开阔,这时的自信达到了一个峰值,叫做“愚者之巅”。但如果把这段经历放在整个坐标系中,你会发现自己掌握的不过是整个知识体系微不足道的冰山一角。

有一些学识,但不多。而自信和自怜却达到了一个高峰。

Know nothing, but high confidence. 换句话说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Valley of Despair(绝望之谷)

接着,你需要继续增长知识。不一定是上学和读书,可以是行万里路,可以是走向工作,积累更多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

这时你会发现你不懂的有很多,世界与象牙塔时期用书本构建起的理想国大大不同,许多事情无法用你读过的书来解释和解决,许多优秀的人超出了你对优秀的认知。

也许这时你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看到了学术的海洋越学越深,越读书,越发现自己懂得并不多。

也许这时你见识了复杂的社会规则,水深的人情世故,见识了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有着差别如此巨大的人生,他们有着你从未了解过的生活经验。越生活,越不懂生活的意义,陷入一种无知的焦虑。

于是会有巨大的心理落差,坠入谷底,这时你来到了“绝望之谷”。

Know something, but low confidence. 换句话说叫,“知道了自己不知道”。

3.Slope of Enlightenment(光明启蒙的爬升山坡)

接着,你再继续大幅度增长知识,深度积累知识。

也许这时你经过艰苦卓绝的学术训练和敏捷的突破性思考,终于在专业领域品出一些门道,论文读的差不多,周边学科也略为涉猎,同行与前辈的工作风格也兼收并蓄了不少,知道What I am doing, 能对这一行业做一些输出了,逐渐开始稳步扎根。这时你会发现你不再那么青涩和迷茫,看年轻时的自己有很多愚蠢黑历史,知道了最开始的无知,也解开了上一阶段对无知的焦虑。

你仿佛在这一领域初见光明了,感到一切都在向上走,越学越懂了。

Know more, and higher confidence. 换句话说叫,“知道了自己知道”。

4.Plateau of Sustainability(绵延不绝的开阔平原)

能达到最后这一层的凤毛麟角。

当你在一个领域大彻大悟,拥有极为深厚的知识,还具备大智慧,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你可称为泰山北斗,权威之声,桃李满天下。而你的心态却很谦卑平和,可以与任何水平的人友好交流,就像站在平坦的辽原,眼界开阔无比,内心一片坦然。原因很简单,你的自信和清醒度足够。

这一层的人才是真正有资格俯瞰众生的人,但这一层的人并不会像题主说的“感觉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与他们谈不到一起,觉得他们很俗。有时候看着他们的所作所为觉得很可笑。” 因为已经有了十足的实力+自信,无需向任何人证明自己,无需刻意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能到这一层的人,可称为Guru(大师/大智慧者)。

Dunning Kruger Effect

图片

1.Peak of 'Mount Stupid'(愚者之巅)

图片

2.Valley of Despair(绝望之谷)

图片

3.Slope of Enlightenment(光明启蒙的爬升山坡)

图片

4.Plateau of Sustainability(绵延不绝的开阔平原)

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同辈常常产生俯视的心态,执着于贬低他们,那么这个人本身也就没有跳脱出与同辈的相同圈层。换句话说,你还是没有比你的同学高出一个层次。如果你真的全方位碾压你的同辈,上升到了另一个水平,你心里根本不会在乎周围的同学是不是俗和low,因为你已经在另一座山了。

“愚者之巅”是人年少轻狂都会经历的阶段。你认为自己know it all,只不过因为你的眼界很小很小,你只在最内层的小圈子里,以至于根本意识不到外面存在的广阔的无知。

图片

心态放踏实,继续学习就好,不管是读书、工作还是出去见世界,争取让自己见识到圈子以外的知识和经验,等你的见识积累到了更高的水平,你会意识到自己原来懂的并不多。觉知自己的无知。

这时需要用上初中作文常用名言——爱因斯坦用圆圈理论来形容知识与眼界:“如果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圆圈之外有那么多空白。这些空白,对于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圆圈越大,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无知的地方还大得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