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施工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做好地面排水设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基坑尺寸、标高、基底承载力等,符合要求后,及时联系现场技术员、由现场技术员联系监理验槽,包括平面位置、标高、基底承载力,基坑几何尺寸等,并填好内业资料,现场签认,并由现场技术员进行基坑拍照。如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通知现场技术人员,由现场技术人员及时和监理和设计单位意见,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基底的开挖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坑壁坡度应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采取合理的放坡系数。当基坑开挖中地下水渗出时,应及时设置集水坑抽水,确保基坑无积水。 2).立模: 所有模板必须采用大于1.5平方米的定型组合钢模板,钢管支撑,纵横支撑间距不大于70cm。模板在安装前必须打磨、并刷脱模剂。为保证浇筑过程中不出现位移、爆摸等现象,采用拉杆对模板进行加固。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 3).浇筑混凝土: 根据片石混凝土设计要求配制C25的混凝土,集中拌和,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用混凝土灌车运输到现场后,用吊车吊装混凝土入模,用插入式震动棒震捣,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应,应符合下列规定: a..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 b..浇注砼使用插入式振动器,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c、.砼的浇注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砼的运输、浇注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设计的规定,当需要超过时应预留施工缝。 d、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注之前确定,根据墙身高度,设一到二个水平施工缝,并应按要求进行处理,应凿除处理层砼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软层,经凿毛处理的砼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在浇注层次砼前,铺一层厚度为20mm的1:2的水泥砂浆。 e、.浇注砼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4)、掺加片石技术要求: 片石掺入量为25%,在第一层砼上埋放清洗好的片石,埋放片石遵守下列规定。 a.片石埋放均匀,不得倾倒成堆。 b.片石之间有一定的空隙,空隙不小于10cm. c.片石掺加前应清除表面的杂物、泥土等。 d.片石的最外边距模板距离不得小于15cm。 e.片石埋放在捣实砼的深度为片石高度的一半左右。 5).养护拆摸: 砼采用覆盖洒水养生,洒水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必须一直保持砌体表面的湿润;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 6).沉降缝设置: 墙身伸缩缝设置按设计图纸施工,墙身沿线路方向每隔10m结合墙高设置宽2cm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一道,缝内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深度不小于0.2m沥青麻絮。。 7)顶面水泥砂浆填缝 顶面按设计图纸进行圆弧状水泥砂浆填缝,填缝密室,保证雨水冲刷后不从矮护墙后侧洗空,造成矮护墙垮塌。 四、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基坑挖好后,四周做好围护并设立明显的安全标志, 2、如在雨季施工,严格作好排水措施,防止基底被水浸泡。 3、墙身灌注时,要注意模板变化及灌注速度,防止出现模板变形过大。 4、振捣混凝土的工人必须认真负责,杜绝漏振、过振的情况发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外观; 五、安全要求 施工设备摆放整齐,机械施工过程中,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需佩戴安全帽。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施工时注意场内电缆线并安全用电,在圈定的危险范围以外进行施工。 六、文明施工及环保要求 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噪音、废气、废水、尘埃、生活垃圾等污染,以保障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