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379条诸家解说

 rainsman 2023-02-16 发布于湖南

太空游客 独秀经方 2022-09-03 08:39 发表于安徽

第379条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经曰∶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伤寒则呕逆,中风则干呕。凡伤寒中风,无麻黄、桂枝证。但见喜呕一证。则发热者,便可用柴胡汤,不必寒热往来而始用也。发热而呕,则人参当去,而桂枝非所宜矣。其目赤、耳聋、胸满而烦者,用柴胡去参、夏加栝蒌实之法∶脉弦细而头痛发热者,从柴胡去参加桂之法。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少阳经气不舒,侵迫阳明胃腑,胃气上逆,必作呕吐。相火郁蒸,是以发热。少阳之经,往来寒热,此但云发热而不言寒,是半表之阳盛,而将传于阳明者,是宜小柴胡汤泻其表热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肝藏阴虚,则胆胃上逆,因有呕而发热之证。盖太阳水气不能作汗,因成湿痰,留积上膈,至少阳胆火郁而不达,则上泛而为呕。寒湿在皮毛之里,正气与之相抗,是生表热。此证必先形寒,或兼头痛。若发有定候,即当为疟,且其脉必弦,为其内有湿痰也。其口必苦,为其胆汁上泛也。小柴胡汤,柴胡以疏表,黄芩以清里,半夏以降逆,人参、炙草、姜、枣以和中,则呕止而热清矣。按此方治疟,最为神效,今人废弃不用,是可惜也。予谓此证,若但热不寒,当从桂枝白虎汤例,于本方中加石膏、知母,若寒重热轻,当从太阳伤寒例,加桂枝、乾姜。明者辨之。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本条与第378条共讲。

这两条是作对比的。一个是寒性的,一个是热性的;一个是在厥阴,一个是在少阳。

干呕,吐涎沫,干呕就是没吐出食物了,不吐食叫干呕。那么干呕能是一点儿东西没有吗?他也吐一点儿,吐的是什么?不吐食,而吐一些涎沫。涎沫不是食物,涎沫就是水,水液的那种东西就叫涎沫。同时还头痛,是典型的头顶痛。干呕吐涎沫,头顶痛者,是吴茱萸汤的典型症状。

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见于这么几个方面。首先见于阳明病变,食谷欲呕者,吴茱萸汤主之。其次就是少阴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这一条是见于厥阴篇,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以前讲这个吴茱萸时,我们就强调了一个问题,吴茱萸汤亦治吐,亦治下利。吐利,但是它以呕吐为主,为什么要提到这样的一个论点?就是在厥阴篇上就说干呕吐涎沫,就不谈下利了,阳明篇说食谷欲呕者,也是讲呕。因此,吴茱萸汤在少阴病篇是治吐利的,但是以吐为主,那么理中丸、理中汤治吐也治下利,它是以治下利为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这是足厥阴的肝寒,肝的阴寒之邪逼迫胃,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有邪,要影响到脾胃。胃气一上逆,就吐涎沫。脏寒就容易生水,脏热就容易动风,这是阴阳、寒热变化的趋势。厥阴之邪的寒逆,它要吐涎沫,涎沫是水饮,也是一个水液。不但是吐涎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临床你要看到吴茱萸汤证,这个人还总是干呕,总有涎沫,吐之不完,你要拿一个痰桶,一会儿吐一大堆,有的就像鸡蛋清。吐涎沫,同时头还痛,有的时候头不但痛,还有点发晕。脉一般都是弦缓,弦迟,那么用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影响胃气上逆的呕吐,吐涎沫而头痛者,非常有效。我就根据这个道理,看了几个病。有个姓严的地质工作者,被西医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每天夜晚十一点到十二点钟,先开始发冷,就像发疟疾,胃口就痛得很厉害,然后就吐。县医院建议动手术,他不太乐意,就到我们那儿去看病。我一看他脉弦而迟,舌质也淡,舌苔有些水滑,吐涎沫,这是吴茱萸汤证。就给他开了吴茱萸汤,吃了就好了。

第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如果也呕吐,但是发热,甚至有低热不退的,这就是阳证了。在太阳病篇就讲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证有发热,呕而发热,包括低热不退的。在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病人,尤其是妇女同志。恶心,口苦,发热顶多38℃,总恶心,脉弦出于寸口,像一条线,直上直下,好生闲气,胸满,打嗝,小柴胡汤可好使了。呕而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肝和胆相表里,出现少阳证了,少阳阳证就有发热,相火郁了,所以就发热。要恶寒的,夜里恶寒的,头痛吐涎沫的,那个是吴茱萸汤证;要口苦,喜呕,胸胁苦闷,还有低热,发烧不退,那个是小柴胡汤证。一个是阴证,一个是阳证;一个是寒证,一个就带有热象。同时,在厥阴篇中提出小柴胡汤了,就说明了肝胆表里的问题。肝与胆是一个表里的关系的问题。实,实在少阳;虚,虚在厥阴。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在太阳篇已讲过了,所以遇到呕,同时发热呀,小柴胡汤解热作用相当的好。咱们讲柴胡剂时说过,说柴胡证但见一证必是,不必悉具。心烦喜呕,这个呕是柴胡剂的一个主要症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是四个主要症候,要是发热又是呕,那肯定是少阳病,只要是三阳病都有发热了,所以用小柴胡汤。

这里也是就呕这一个症候,再根据各种不同的其它的脉证,治疗是不一样的,所以辨证也是这样的,它这里就是,通六经辨八纲,就是分虚实寒热,最后呢还得辨到方证上。前面八节论厥,之后论下利,在这这四段是论呕,很清楚,绝不是厥阴病。

王付【释疑解惑】 

怎样理解“呕而发热”?

答:㈠辨识“呕而发热”的病变证机是少阳胆热充斥于外,肆虐于内,逆乱于上。㈡辨识“呕而发热”的病变部位,既可能是厥阴肝热引起,又可能是少阳胆热引起。㈢辨治“呕而发热”而选用小柴胡汤,重点突出病变证机以少阳胆热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