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胃、疏肝气,初春推荐这几道药膳

 滌心斋 2023-02-17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天气逐渐回暖,但仍有微寒。《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春季对应五行中的木,木遇春而旺,而人体五脏之中,肝脏亦属木,故春季易使肝旺,因此春季要重视养肝护肝。进入春季后,自然界开始处于阴退阳长的转折时期,阳热渐生,而阴寒未尽,容易春困,故养生原则当为舒肝养肝,以养升发之气。


文章图片2

《遵生八笺》有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正月宜减咸酸,增辛辣味,助肾补肺,赡养胃气。”因此立春饮食调理宜遵循三大原则。

一要减酸增甘。注意减少酸味食物、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适当增添食辛味发散之品,以助阳气生发。

二忌辛热大补。饮食以清淡平补为主,忌辛温大热之品如人参、鹿茸,少食羊肉、狗肉,以免助热生火。

三宜多食蔬菜,尤其要多吃具有辛温生发作用的韭菜、萝卜、香菜、豆芽、荠菜等,有利于疏肝解困。
文章图片3

推荐几款初春药膳

1、紫苏粥

材料:紫苏叶5克,生姜3大片,大米1两,红糖或黄糖适量。(2人份)

功效:《遵生八笺》言“是月(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二曰防风粥……三曰紫苏粥……”。苏叶,性温,味辛,有发散风寒,芳香化湿的功效。配合温中散寒的生姜,养胃的大米,本粥有祛风散寒止呕的功效,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可用于防治风寒感冒。

烹调:大米、生姜加适量清水煮至粥成,加入苏叶煮5分钟,加入少许糖煮融化即可,去渣饮粥水。

文章图片4

2、白萝卜鲫鱼汤

材料:白萝卜1个(约250克),鲫鱼1条,生姜3片,葱1根,油盐适量。

功效:白萝卜,性味甘、辛、凉,有消食化积、下气化痰、理气解春困的功效。鲫鱼,味甘、性平,有补气血、健脾胃、利水消肿之功,是鱼类佳品之一,两者作汤,味道鲜养。本汤可疏肝行气、健脾胃,有助于缓解春困。

烹调:白萝卜去皮、切丝,生姜切片,葱去须、洗净、切段,鲫鱼去鳃去内脏洗净,先用食用油在锅内煎至淡黄色,加适量清水煮汤煮至奶白色,加入白萝卜丝、生姜煮半小时左右,关火前加入葱段,以盐调味即可。(2人份)

文章图片5

3、乌杞猪肝汤

材料:制首乌10克,猪肝200克,枸杞5克,生姜2片,盐适量。(2人份)

功效:猪肝为血肉情之品,有养血、补肝、明目的功效,配合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何首乌、枸杞子,本汤有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补而不滞,适用于正月时节养生保健,有助于改善睡眠,缓解视物疲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

烹调:猪肝洗净切块,先用油盐稍腌制,制首乌洗净,生姜切片。猪肝先在锅内略炒,与以上食材加入适量清水同煲半小时到45分钟,以盐调味。

注:动物内脏含较多胆固醇、嘌呤,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胆石症人群慎食。

文章图片6

4、健脾消滞汤

材料: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陈皮1/6个,鸡内金5克,淮山30克,芡实15克,猪横脷1条,蜜枣2枚,生姜3片,盐适量。(2人份)

功效:健脾胃,消积滞。老少咸宜,尤其适用于小儿,可开胃助消化。

烹调:猪横脷洗净切片,先飞水,干淮山、芡实稍浸泡,上料加适量清水同煲1小时左右,以盐调味即可。

文章图片7

5、五指毛桃土茯苓防风汤

材料:五指毛桃15-20克,土茯苓15-20克,南杏仁(去皮)10-15克,防风6克,大枣6克,瘦肉100克,排骨300克,枸杞子5克,盐适量。

功效:健脾利湿,祛风固卫。适用于体虚易感人群饮用,增强体质,老少咸宜。

初春时节,自然界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阳气升发,阴寒未尽,天气忽冷忽热,岭南地区风寒湿盛行。小儿脏腑稚嫩,“肺脾常不足”,老人体质虚弱,极易受风寒邪气侵袭,易患感冒、咳嗽、鼻炎等呼吸道疾病,饮食调养要注意增强肺脾的功能,预防感冒。

烹调:瘦肉、排骨切块,先飞水,上料同放汤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1-1.5小时。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