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有3亿两白银流入了中国,为什么还会出现银荒,走向灭亡?

 茂林之家 2023-02-17 发布于湖南

不少学者认为明朝的灭亡与白银不足有关,但当时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可达三四百万两之多,整个明朝流入了近三亿两。加上历代积累,当时中国国内白银超过8亿两,这些白银都去哪了呢?当时中国经济的体量真的大到8亿两都无法填平吗?我们今天就通过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来浅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明代为什么会出现银荒,出现后又做过哪些尝试?

一、明初的货币制度

明代的中国,已进入了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经济结构都变了,明朝对国家的管理也确实面临了更多的困难。其中历朝历代都存在的货币问题便成了能决定明朝存亡的心腹难题。只不过明代因为各种内外原因,并没有解决好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基本问题。

其实朱元璋在攻下应天后发行的还是铜钱(即大中通宝,见下图),不过他虽然将铜钱作为国家法币,对其他流通的货币也未加干预。因为这时候国家草创,需要一个过渡阶段。

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发行的大中通宝

但到洪武八年,朱元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在这一年发行了纸币“大明通行宝钞”,并开始禁止民间使用金银和铜钱交易,让纸币成为唯一法定货币。这也就是明初的钱禁政策——只准用纸,不准用金。

不过与后来的纸币制度不同,朱元璋发行纸币却没有预留准备金,也没有打算让民间兑换金银。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用金银兑钞,但不能拿着宝钞兑换金银。加上明朝政府发行时并没有限量,很快就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信用危机。到正统初年,明宝钞的市场价值已经由钞一贯准银一两贬值成了1000贯准一两,60年间贬值了一千倍。

明宝钞

二、陷入死局的“钱禁政策”

关于纸币通胀问题,明政府从永乐朝就已注意,并曾多次回收流通中过多的纸币,但收效甚微。仁宣之后,朝臣在食务税收发行等多方面提出了限制通胀的对策,却都无法实现。不过除了严重的通胀,明代纸币还要面对折旧的问题。

当时明政府并不回收已发行出去的宝钞,纸币折旧的问题就日渐凸显出来,于是商人迫于无奈,纷纷根据纸币新旧情况进行折价,就产生了新、旧钞差价倒钞的现象。甚至有地方官员带头倒钞,收税时收新钞,上交国库时交旧钞,来从中赚取差价。

于是到成化年间,丘濬提出“物与币两相当值”的观点,抨击实行不兑换纸币制度与通货膨胀政策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并提出了银钞并行的货币制度。但此时宝钞早已经信用全无,放开钱禁,自然要退出市场。

至于铜钱,也不够稳定。(主要原因是明代铸钱不多,铜钱流通不足,私铸猖獗,劣币泛滥)加上明代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购买力有限的铜钱在流通时并不方便,无法成为明代的主要货币。在这种情况下,白银成了大明唯一的出路。

三、拯救大明的白银由何而来

中国并不盛产白银,为什么要用这个进口的贵金属作为日用的货币呢?白银相比铜钱和纸币有哪些优点?或者说铜钱和纸币的哪些局限性,让它们无法再成为明时的主要流通工具?对于这个问题,明代名臣刘定之在他的《历代钱法楮法得失》有过这么一段论述。

自周以来,率用钱,而钱之弊在于轻重不中。……

夫钱轻则物必重,而有雍遏不行之患;钱重则物必轻,而有盗铸不已之忧。必若汉之五铢、唐之开元,则庶乎轻重得中矣。自宋以来,率用楮,而楮之弊在于贵贱不中。……

夫少造之,则钞贵,而过少则不足于用;多造之,则钞贱,而过多则不可以行必也。如宋之天圣、元之中统,则庶乎贵贱得中矣。方今不用铜钱专行钞法,自数十年来钞之不行于天下也甚矣。

刘定之

刘定之的观点充分结合了明朝的时代特点。他认为铜钱的主要问题在于“轻重不中”,也就是很难保证其重量恰当。尤其明代铸造铜钱较少,国家无法控制旧币和民间劣币的流通,加上经济规模地不断扩大,只能满足小额交易的铜钱,也不再适应当时的需求。

而纸币的问题在于“贵贱不中”,没有一个稳定的价值。比如明代纸币大明宝钞,发行后没有准备金,没有发行量的限制,也不能兑换金银。自然不断贬值。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从洪武年间就严禁用金银作为货币,却屡不能止的原因。因为金银不但使用方便,还有较强的保值能力,商贾富人自然更愿意持有。

不过白银在历朝历代都有,却没有成为流通工具,最重要原因就是数量太少,难以形成流通的货币。好在这一情况,在明代发生了彻底改变。

首先明代统治者开始重视银矿开采,比如明朝白银主要产地云南,每年银课可达10万两。按照明代银课抽3成的比例,云南一省每年的白银产量就可以达到30万两以上。而明朝产银高峰期的宣德朝,一年银课可以达到30万两以上。虽然没法跟美洲相提并论,但也能很大程度缓解明朝白银紧缺的问题。

当然,更为重要的白银来源还是明中叶解除禁海后,美洲和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其中高峰时,美洲白银,每年可流入100-200万两,而日本白银每年可流入300多万两。没错,因为日本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矿,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甚至多于美洲。(只不过这些白银大多还是借助葡萄牙商人之手运到中国)

大量白银的涌入保证了明朝货币的稳定发行和流通。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与其他国家经济交流的需要,让白银涌入并流通,使它有了成为法定货币的历史背景。

成化皇帝画像

于是到成化年间丘濬改革币制,取消钱禁后顺理成章的将白银提升为第一货币。他在国内实行三币并行的货币制度(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铜为下币),以银为计价标准,并通过“钱多则出钞以收钱,钞多则出钱以收钞”的方式来稳定三币价值。实际上就是将白银定为了核心货币。

不过正如前文所提,丘濬认为三五钱之钞不应该抵百姓千钱之物,他在观念上是提倡使用白银反对使用纸币的,只是迫于纸币大量流通的事实,才没有对纸币全盘否定。但在他的建议里也没有对纸币流通进行太多保护。

加上那时候的纸币和铜钱或是缺乏信用或是不合时宜,丘濬变革在确定白银地位的同时加速了二者退出市场。白银成了明朝的流通货币,而大明朝也被冠以了“白银帝国”的称号。

不过还是那个古老的问题,以银为通货虽然暂时解决了明初以来货币市场的混乱局面,但中国并不盛产的白银,尤其宣德朝之后,中国白银的年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沿用白银当作货币流通,无异于将经济的血脉授之于人。其实早在16世纪,一条鞭法推行之后,北方就出现了因为银荒造成的社会危机。等到17世纪全球白银危机爆发,各国尤其是日本开始限制银出口,这个庞大的白银帝国便难以维系了!

四、白银短缺?真的无力解决吗?

其实把这场白银危机形容成白银短缺是不合适的,因为当时明朝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也出现了较严重的白银贬值。只不过物价和人工上涨的同时,却没有流入更多白银(因为各国都面临这一问题,于是限制白银出口。而白银不断贬值又导致产银国不愿意扩大生产,这才造成了“短缺”)自然加剧了白银的“不足”。更何况在这种情况下,明朝贵族商绅还在疯狂“嗜银”大量囤积,让海量的白银难以进入市场。

宋应星纪念邮票

在这方面,《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的观点就很值得大家注意。他有这么一段论述:

普天之下,民穷财尽四字,整额转相告语,夫财者,天生地宜,而人工运旋而出者也。天下未尝生,乃言乏。其谓九边为中国之壑,而奴虏又为九边之壑,此指白金之物而言耳。财之为言,乃通指百货,非专言阿褚(货币)也。今夭下何尝少白金哉?所少者,田之吾谷、山林之本,墙下之桑,池之鱼耳。有饶数物于此,白锻、黄金疾呼而至,腰缠筐盛而来贸者,必相踵也。”

在明末名士普遍认为白银致贫,提议废除白银的情况下,宋应星主张继续使用白银的主要原因是他认为,国贫民乏的原因并不是缺少白银,而是社会物资匮乏,金银没有流通。禁用白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说这也确实符合当时瘟疫、灾害横行的大环境。

不过更多士人认同“废银论”的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末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明末三大家油画

以黄宗羲为例,他主张废银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白银过度集中在富豪和政府手里,社会上的白银不足,已经失去了流通作用。他提倡废银其实是想消除白银的财富分配功能。“不藏金银无甚富之家”黄宗羲看来,这种价值极高的贵重金属增加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三大家在“废银”方面各有论述,这里因为字数原因暂时不表,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一下以后的文章。)不过,在白银已经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情况下,这些主张显然难以推行。明政府推行宝钞的尝试也都以失败告终。

崇祯画像

崇祯十六年,在严重的财政危机下,户部主政官员蒋臣就提出了重新发行宝钞的建议,并很快获得了崇祯和不少朝臣的支持。当时户部讨论行钞法的好处还提出了一个“十便十妙”的说法:

“一曰造之本省,而曰行之途广,三曰资之也轻,四曰藏之也简,五曰无成色之好丑,六曰无称兑之轻重,七曰革银匠之奸偷,八曰杜盗贼之窥伺,九曰钱不用而用钞,其铜尽铸军器,十曰钞法大行,民间货卖并可不用银,银不用而专用钞,天下之银可尽实内库”

虽然列举了很多条,但要害显然在于“天下之银可尽实内库”的结论。实际上还是想靠发行纸币来收缴天下金银。

可这种禁银的行为在明朝前中叶都很难推行,更何况那时候的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崇祯皇帝想发行宝钞的打算一传出去就引起了强烈反弹,出现了“京商骚然,绸缎各铺,皆卷筐而去”的局面。阁臣蒋德璟无奈说道,“民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 ”,这种掠夺财富的手段已经行不通了。崇祯皇帝的行钞计划,还没推行就破产了!

张居正画像

其实这种趋势在一百多年前,张居正反对铸造新钱来改善财政时就能看出一二。那就是明朝货币银两化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能力正在逐渐减弱。这即是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带来的必然结果,也因为白银本身就有较高的价值,这种价值让货币不再对国家权力和国家财政有明显的依赖。

所以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想通过发行纸币来攫取财富的目的才无法实现,甚至他的政府已经无法左右货币的价值和用弃了。因为白银代表的已经不再是政府权力,而是一种商品价值或者它作为货币自身的权力了!这成了封建集权时代的一个怪影,虽然这个怪影始终被圈禁在封建体制之内,这让它没能带走那个时代,却带走了那个王朝。成也白银,败也白银。但明代所以会财政奔溃国家灭亡,其实还是因为政府已经无力主导社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