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的春天,和朋友去一家江浙菜餐厅吃饭,简单点了几个时令蔬菜和细面糕点,一个酒香四溢、充满野味鲜香的时蔬让我瞬感惊艳,后来才知道这道菜叫“酒香草头”,里面的蔬菜是一种在江南很时兴的春天野菜,俗称“草头”,也有“金花菜”“南苜蓿”“金花苜蓿”等不同地域的叫法。 ![]() ![]() 春季食鲜 不管叫什么,从那之后,我都会在每年的春天自己动手做一盘“酒香草头”,在味蕾中体会春天的气息,也慰藉自己在第一次吃到草头后便对它“一尝钟情”的情意。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在春天很有代表性的野菜——草头。 // 安五脏,利大小肠 ” 草头,《中国植物志》对它的正式命名是“南苜蓿”,因为它属于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明代医书《食品集》记载: “苜蓿,味甘淡。嫩采食之,利大小肠。煮羹甚香美,干食益人。” 其中一个关键信息,“嫩采食之”,也就是说,草头食用的最佳时期是它未开花的嫩苗之时。在这一点上,李时珍也是非常认同的。他在《本草纲目》中的介绍是“刈苗作蔬”。 ![]() 其实,草头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自古有之。《西京杂记》的“乐游苑”篇章就有“苜蓿怀风”的记载。其描述为: “乐游苑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 据说,苜蓿是由张骞出使西域所得,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那“汗血宝马”保持健壮,于是,便将其饲料“苜蓿”带了回来,得到广泛种植。神奇的是,中国古人渐渐发现,这苜蓿不仅可作牛马饲料及绿肥作物,嫩苗时还可以充当菜蔬,而且,具有药用价值,《名医别录》形容它“安中利人,可久食。” 只不过,生长在北方旷野田间的紫苜蓿多为家畜饲料或绿肥作物;而生长在江南的南苜蓿便成为了人们春天必尝的清鲜美味,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草头。 // 素炒、做羹、成饼,皆是美味 ” 如今在江南的草头美食中,酒香草头、草头圈子、草头饼都是令人垂涎的美味。关于草头的吃法,唐代医家孟诜可是大有“发言权”。他在《食疗本草》中记述它: “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诸恶热毒,煮和酱食,亦可作羹。” 也就是说,草头可以素炒、焯熟后凉拌、入汤或与面成饼,都是与春天相得益彰的美味。春天,正是一个适合体尝野蔬清鲜的季节。 ![]() ![]() 春天之味 现在,草头和荠菜一样,有了广泛的人工种植,也成为江南春季野菜尝鲜中的“必吃菜”。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草头的常见做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家里尝试一下,在味蕾中品尝一下春天的“清鲜之气”。 做法: (1)将半斤草头与一勺盐、半勺糖、些许生抽和一勺白酒拌一下; (2)锅中倒油,待到8分热时,倒入草头,快速翻炒,待草头软塌出汤后淋上少许清油,即可出锅。 酒香 草头 做法: (1)草头洗净切碎,豆干、香菇切末,加面粉、盐、少许水,调成糊状; (2)锅热后倒油,倒入适量面糊摊平,中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草头饼 另外,草头还可以焯熟后晒干,变成“草头干”,将其做汤、入馅都是锦上添花的美味。 但在入春时节,我更愿意用一抹“鲜味”来打开自己春天的味蕾,体验嫩苗中的勃勃生机。 特别提醒 小儿推拿、艾灸、董氏特效穴扎针建议进行系统学习,切勿擅自操作。另外,任何食物都要结合自身体质并在适量的范围内享用,切勿脱离身体之所需,仅求食物之营养,以免舍本逐末、过犹不及。 ❖ 参考资料: 《食疗本草译注》,(唐)孟诜著,(唐)张鼎(增补),郑金生、张同君译,上海古籍出版社; 《食品集》(明)吴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草纲目》,李时珍著,华文出版社; 《西京杂记》,刘洪妹译注,中华书局。 ❖ 作者 小熊妈妈 与妙手莲华结缘7年,跟随牛妈学习全息小儿推拿、董氏特效穴、艾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喜欢研究药食同源和食疗,现为自由译者、自由撰稿人。 近期导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