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利协鑫参访记

 学山工作室 2023-02-18 发布于山东

文|李学山

词曰:《满庭芳》

雪里藏春,宇内如昼,豪情直下扈洲。苍山扑面,江淮闪身后。

胸中韬略暗生,早抵沪,环球高楼。十余人,同心何似,伟业聚额头。

问道,协鑫门,百千规划,一计经求。同坐尽名流,壮志运筹。

若问收获几许?几万字,吴总相酬。待归来,挥洒辰信,共创新成就。


2012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未到圣诞,北国已是白雪皑皑,寒气逼人。

2012年的冬天又特别暖和,阳光普照下,辽阔江南,一派葱茏。

应保利协鑫中国区法务总监吴思军女士之邀,蔡总决定率班子成员集体访问。12月25日至27日,短短三天,访问团先后到达了徐州、上海、太仓等多个地方,参观了协鑫光伏电站、协鑫热电、多晶硅项目车间、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太仓港货运码头等多个企业,最后抵达位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保利协鑫上海总部,听取吴思军女士垂教真谛。行程虽然匆匆,收获可谓满满。参观团白天参观,夜晚研讨,对照协鑫成功经验,剖析自身存在不足,从中感悟到企业走向强盛的奥秘。

限于笔者孤陋,知识欠缺,只能在随行中多些感叹,不能探究深层的要义。遗憾之余,我想把自己作为一个外行人的雾里看花,与大家分享一番。

一、“速度”,协鑫人的崛起宝典

不论是到达哪个企业,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协鑫人的骨子精神和昂扬奋进之态。

在协鑫光伏,我们佩服的是协鑫人一流的战略眼光。在徐州,方圆几百亩的一座高山周围,分布着数以千计的光伏发电装置,让人惊愕于协鑫的大手笔。据电站负责人李经理介绍,我们眼前的景观就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地面并网型光伏电站,“占地563亩,投资4.2亿元,从2009年10月10日破土动工建设,到12月30日竣工投产发电,前后也就是80天时间。”

80天,崛起一个企业,在其他人看来,就是一个梦想,而在协鑫人看来,也就是小事一桩,小菜一碟。因为比这更神奇的魔术作品他们也创造过,曾经有个项目,从一片空地到最后出产品,赢利4000多万元,也就是不到40天的时间。

协鑫人看来,从来就没有什么“人间奇迹”存在,他们只相信“创造”二字。

速度就是效益,时间就是金钱。机会总是属于敢于创造梦想之人。协鑫人,不喜欢响亮的口号,他们只知道雷厉风行,“用脚奔跑”。

协鑫从1990年不足4000万净资产的小厂,一跃成为“业务覆盖环保能源、光伏产业、太阳能发电、光电科技、储能技术、能源物流、绿色人居等多个领域”、“旗下保利协鑫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11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超大型民营产业集团。

透过其集团网页,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文字:“集团总部设在香港,创立迄今20多年,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集团之投资实体及集团分支机构遍布江苏、浙江、北京、广东、福建、河南、台湾、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越南、印尼、南非等地”。

20年光阴,对于一个人成长也就是从少年走到青年,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更是短短一瞬。协鑫集团成长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唯有狂奔不止才能拔得头筹;追求四平八稳,固然没有风险,但也同时丧失了成为强者的机会。

二、“细节”,协鑫人的文化根基

我们都读过《细节决定成败》,有些人对“细节决定命运”的断语感到不解。认为“仰观泰山弥高,焉在于一粒细石;俯察江河汹涌,不屑于点滴细流”。他们的眼睛里,只有“大手笔、大战略”,殊不知“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滔滔江海,源于细流”。无小何以成大?

在太仓热电公司,我们让协鑫人好好的给上了一课。当时是在下午,外面阴云密布,室内光线自然不好。按行程安排,在那个时段应该是主方在会议室接待我们,并安排双方座谈。

会议室本来不大,仅两间大小。会客桌也就是仅能容纳十几个人坐下,室内装饰也很简约。在热情的寒暄过后,宾主有序坐下,双方进入将近1个小时的交谈当中。因为气氛融洽,双方无话不谈。会谈从宏观形势谈到微观管理,从开始起步谈到远大目标。亲密之情,宛如一家。

到了临近结束的时候,蔡总有点半开玩笑地说。“你们真够'大方’的啊,这样的情况下,连个灯都不舍的开,这是我参观过的企业中从没见过的。”

确实,在那样的天气里,那样的特殊时刻,光线有点不合时宜,要在一般人看来,实在有违待客之道。

不料,主方的一席话让我们顿感敬服不已。他们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所有灯光都是自动控制的,不到光线暗到一定程度,是不会亮的,更何况我们在哪里只是座谈,又不记录,不会影响效果的。无论是平时班子在一起开会,还是尊贵的客人到访都是这样。我们禁不住问她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她解释说,就是为了节约电费,哪怕是一分钱,不该浪费的也不能浪费。二十多年了,他们一直就是这样坚持的。

后来,我们到了上海的总部,在接待室里受到协鑫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朱钰峰先生的接待,外面下着细雨,室内照样也没开灯。

仅仅一个节约,协鑫人就能坚持得如此“极致”,这在我们见过的企业中是唯一的,当然像这样强势发展的企业也是罕见的。也许“精细管理”在协鑫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而这种行动正是他们之所以令人起敬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标准”,协鑫人的行事准则

2012年是我们的“规范发展年”,2013年集团又确定为“规范执行年”。目前我们各单位正忙着制定的就是《岗位职责标准》。因为集团董事长蔡依超同志一向重视执行力的作用,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高效执行的意义。这种高瞻远瞩的理念,有些人还不理解,说什么“照原来干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这真是不走出屋门,不知自己差距之大。

在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我们在其程控室看到了这样一幕。我们一行10多人,乍然而入,偌大一个程控房间,几十名公司员工正聚精会神正忙于各自的岗位,他们的面前,人手一台微机。此刻,他们目光紧盯的正是显示屏上自己的职责区域,我们的到来,他们竟视若无人。

我们深深为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动。抽个机会,我走到一名青年跟前,问他“平时都是这样吗”?他回答说:“是的,紧盯工作区域,不出任何差错,是我的主要职责,至于谁来参观,那是其他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对于我来说一点也不重要。”

做好做精自己的事情,说起来简单,联想我们自己的工作标准,还确实有点汗颜啊!

借鉴其内部管理经验,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在我们的请求下,工作人员为我们现场演示了他们的每个岗位工作标准。每一个岗位,都规定的具体而微,精细到极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到什么程度,一条一条,细致分明。其语言之精准,界定之分明,是我们现行的岗位职责所不能比拟的。

我们向来都强调“工作讲标准”,协鑫人应该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四、“忠诚”,协鑫人的信念依归

从徐州到上海,从上海到太仓,整个行程我们参观了十几个地方,所到之处。协鑫的基层员工也好,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好,从他们嘴里发出的词汇中,几乎异口同声的就是这几个字——“我们老板怎么样”。在协鑫看来,老板朱共山就是他们的灵魂,就是他们的追随目标,就是他们的价值依赖。因为人人心中都装着老板,认为自己的职业成就就是拜老板所赐,所以他们才拼命工作,既为自己,也为老板。正因为有众多无私奉献、认真做事的员工支持,老板的事业才越做越大,所以老板又反过来感恩员工。

协鑫的员工说,我们感谢老板。

协鑫的老板说,我十分感谢员工。

双方一个理念,一种信仰,上下一体,还有比这更为强大的协作精神吗?

协鑫的中国区法务总监吴思军女士对比协鑫、辰信两个集团后,感慨地说“协鑫的现在,就是辰信的未来”。我们应该十分欣慰,因为我们在同样走向强大中,看到了未来更加辽阔的碧海蓝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