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卫健委发布2023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不同地区食谱示范)

 钱首相小泉 2023-02-18 发布于江苏

#健康2023#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发展传统食养服务,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组织编制了《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等四个指南。

文章图片1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及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居民健康,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 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 糖尿病患病率为 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 35.2%,其中 2 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50 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

糖尿病发生趋低龄化、长病程、并发症多、健康危害严重和医疗支出费用高等特点。长期慢性的高血糖,可导致眼、神经、肾 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践行合理膳食,减少食物总热量摄入,科学均衡营养,少吃高糖高脂食物,必须配合积极运动,一直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由于文件都比较大,五六十页,而且普通老百姓可能不容易抓重点和归纳总结,我解析一些关键内容和食谱,把重点归纳起来。我们经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这么多菜谱,其实并不需要完全照搬,那样太复杂了,学会归纳总结归类,因地制宜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你也可以做到均衡膳食,合理营养搭配。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根据病因学证据,201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 病分类更新为 6 种类型,即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混合 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未分类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食养原则和建议: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目前膳食相关慢性病科 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


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 8 条原则和建议。包括:

1.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2.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

3.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4.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5.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6.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

7.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8.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可以消耗能量,抗阻运动有助于增加肌肉量,运动还可以增加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数量,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改善骨骼肌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平稳血糖。

目前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身体活动不足可导致体重过度增加,多进行身体活动不仅有利于维持 健康体重,调节心情愉悦,还能降低肥胖、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等疾病发生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


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 5 天,每次 30~45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 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如无禁忌,最好一周 2 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 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将日常活动和运动融 入生活计划中。

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身体活动是一个改善健康的机会, 而不是浪费时间;糖尿病患者应该寻找和培养自己有兴趣的运动方式,将运动列入每天的时间安排,培养运动意识和习惯,有计划地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和达到目标运动量。

适量运动是良医,科学膳食是良药!

六公里跑步完成✅打卡,配速623,心率136,每小时9.5公里。属于高强度运动。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每小时五到七公里属于中等强度运动,八公里时以上是高强度运动。


国家卫健委发布防治高血压运动指南,糖尿病运动指南,高脂血症运动指南,都比普通人的运动指南要强度大,时间长。


预防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 5 天,每次 30~45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 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那种强度不够的散步,不能逆转胰岛素抵抗,也不能强健心肺功能。
运动可以改善血压水平。建议非高血压人群(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或高血压患者(为降低血压),除日常活动外,应有每周 4~7 天、每天累计 30~60 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高脂血症人群,除部分不宜进行运动人群外,无论是否肥胖,建议每周 5~7 次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每次 30 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运动,包括快走、跑步、游泳、爬山和球类运动等, 每天锻炼至少消耗 200kcal。对于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血管疾病患者应先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充分评估其安全性后, 再进行身体活动。运动强度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运动后第 2 天感觉精力充沛、无不适感为宜。
限制总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


体重是反映一段时间内膳食状况和人体健康状况评价 的客观指标,也是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膳食能量是体重管理也是血糖控制的核心。能量的需要 量与年龄、性别、体重和身体活动量等有关,具体可查询 DRI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需要量表;也可根据体重估算,例如一 个 60kg 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其每天能量需要量在 1500~ 1800kcal 之间。推荐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分别为:蛋白质 15%~20%、碳水化合物 45%~60%、脂 肪 20%~35%。膳食能量来自于谷物、油脂、肉类、蛋类、奶类、坚果、水果、蔬菜等食物。糖尿病患者能量需求水平因人因血糖调节而异,应咨询营养指导人员来帮助确定全天的 能量摄入量和运动量,制定个性化的膳食管理、血糖和体重 控制方案。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重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发展风险。我国成人健康体重的体质指数(BMI)应保持在 18.5~23.9kg/m2 之间。从年龄和降 低死亡风险考虑,65 岁以上老年人可适当增加体重。(BMI20到26.9都属于正常)


肥胖患者减重后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超重和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减重 3%~5%,即能产生有临床意义的健康获益。建议超重肥胖患者按照每个月减少 1~2kg 的速度,3~6 个月减少体重 5%~10%。

减肥是循序渐进,一辈子的事。快速减肥特别损害健康!

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 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不能充分发挥促进糖原、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抑制其分解的作用,血糖控制不佳的同时也容易出现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过多,体重下降,甚至出现消瘦。

合并消瘦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营养指导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增加膳食能量、蛋白质的供给,结合抗阻运动,增加体重,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老龄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肌肉衰减,要营养均衡,做增肌训练,并保持健康体重。

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这些内容大家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专业版》更加翔实。

膳食管理和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蔬果奶豆丰富、 少油、少盐、少糖,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保证每日能量适宜和营养素摄入充足。


食物多样是实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基础。种类多样的膳食应由五大类食物组成:。

文章图片6

第一类为谷薯类,包括谷类(含 全谷物)、薯类与杂豆;

第二类为蔬菜和水果;

第三类为动物 性食物,包括畜、禽、鱼、蛋、奶;

j第四类为大豆类和坚果;

第五类为烹调油和盐。

糖尿病患者同样应该保持食物多样, 膳食丰富多彩,保证营养素摄入全面和充足,少油少盐限糖。限酒。合理膳食是指在平衡膳食基础上,以控制血糖为目标,

调整优化食物种类和重量,满足自身健康需要。主食要定量, 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以全谷物、各种豆类、蔬菜等为好。

水果的抗氧化成分丰富,有利于健康,但水果不能不吃,也不能吃太多要限量。每天吃水果根据不同品种,不同G I和热量,吃100到200克。

餐餐都应有蔬菜,每天应达 500g,其中深色蔬菜 占一半以上;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吃蛋和适量吃去脂肪的瘦红肉(猪牛羊等),这些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 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控制盐、糖和油的使用量。少吃饱和脂肪酸。

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主食多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影响餐后血糖水平的核心因素,糖尿病患者应该学习选择主食类食物和计量。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相对指标,选择低GI 食 物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在选择主食或谷物类食物时,可参考我国常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

但低GI的食物也不能多吃,再健康的食物都不能多吃。也要做到量化。比如燕麦,黑米都是低GI,你一下子吃三碗也不行,血糖也飙升,也长胖,也胰岛素抵抗。最多就吃一小碗。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低 GI 的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 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简单说就是引起的餐后血糖波动比较小,有助于血糖控制。


主食定量,不宜过多,多选全谷物和低 GI 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等低 GI 食物,应占主食的 1/3到1/2 以上。

建议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比例为 45%~60%, 略低于一般健康人(普通人是50%到65%);碳水化合物不仅仅存在于主食,里面。不要一看50%的碳水化合物就以为这一顿要吃一半的主食,并不是这样!因为蔬菜,水果,坚果,豆制品,豆类,薯类,奶制品的乳糖,甚至某些肉类里都有碳水化合物。

以成年人(1800~2000kcal)为例,相 当于一天碳水化合物的总量为 200~300g。但是当初诊或血 糖控制不佳时,建议咨询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给予个性化指 导,调整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量,以降低血糖水平或降糖药物的使用。


血糖水平是碳水化合物、运动量、膳食结构、空腹时间等综合反映,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过低,并不能得到更好的长久健康效益。

应经常监测血糖来确定机体对膳食,特别是主食类食物的反应,并及时规划调整。对零食中的谷类食物、 水果、坚果等,也应该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并计入全天摄入量。

调整进餐顺序对控制血糖有利,养成先吃菜,再吃优质蛋白质,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建议记录膳食、运动和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的科学规划水平。

全谷物、杂豆类、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GI 较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1、维生素 B2 以及钾、镁等矿物质,更耐饥饿,可有效减缓餐后血糖波动。

胃肠功能弱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选 择上,要注意烹饪方法和用量,降低消化道负担。


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影响餐后血糖最重要的营养因素。学习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互换,规律进餐,是糖尿病患者认识和掌握食物、药物和血糖反应关系的关键措施,是整体膳食合理规划和调整的重点。
普通人如果运动量不是特别大,每餐的主食加起来占比不超过你的一个拳头即可。

比如传统的牛肉拉面,那么大一大碗面条,几片薄薄的牛肉,几根蔬菜,很明显,碳水化合物超标太多。都转化成脂肪涨肥肉了。

李捷注册营养师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糖尿病食养指南做的配餐,控血糖,糖尿病前期,减肥,高血糖,糖尿病人,普通人都可以吃。碳水化合物45%到60%,蛋白质15%到20%,脂肪20%到35%,脂肪可不是大肥肉啊,是优质的脂肪酸。比如说鱼里面的欧米伽3脂肪酸,坚果,橄榄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这样的好的脂肪。奶制品最好喝脱指奶,喝低脂奶,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这份配餐在四五百千卡左右。

配餐视频实拍

00:00 / 00:00
2X快进中
重播
播放
00:00 00:00
进入全屏
画中画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这种包子最多吃一个: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建议自己做红豆紫薯卷。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杂粮薯类饭,最多吃一小碗。

    主食必须定量,量化!

    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进餐规律,定时定量,是维持血糖平稳的基础。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

    不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不论在家或在外就餐,根据个人的生理条件和身体活动量, 应该饮食有节、科学配置,进行标准化、定量的营养配餐, 合理计划餐次和能量分配来安排全天膳食,吃饭宜细嚼慢咽, 形成良好饮食习惯。


    是否需要加餐、什么时间加餐,以及选择何种零食,应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波动的特点来决定。

    对于病程长、血糖控 制不佳、注射胰岛素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和 1 型糖尿病患者, 应进行血糖监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餐,以预防低血糖 的发生。对于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可适当安排加餐或零食,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保持合理的体重。

    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预防和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重点是强化生活方式的 改变。首先要控制油、盐、糖,不饮酒,控制血糖、血脂、 血压在理想水平。

    所有人都应该清淡饮食,控制油、盐、糖用量,包括糖尿病前期和所有糖尿病患者。烹调油或肥肉摄入过多,会导致膳食总能量过高,从而引起超重及肥胖,对血糖、血脂、 血压等代谢指标的控制均不利。

    研究证据表明,食盐摄入过 多可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饮酒会扰乱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膳食和用药,导致血糖波动,如可能会使患 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在服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 泌剂时。

    此外,患者在饮酒时往往伴随大量食物摄入,导致 总能量摄入过多,从而引起血糖升高。过量酒精摄入还可损害人体胰腺,引起肝损伤,也是痛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 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培养清淡口味,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 25g 以内, 少吃动物脂肪,适当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预防血脂异常。 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 5g。同时,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 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 足量饮用白水,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饮料。

    糖尿病患者应当在医师和营养指导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维持血糖稳定,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糖尿病患者应将营养配餐、合理烹饪、运动管理和血糖 监测作为基本技能。了解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 GI 值,学习食物交换份的使用,把自我行为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应建立与临床经验丰富的营养师等营养指导人员、医师团队的咨询和随访服务关系,主动进行定期的咨询,接受个性化营养教育、膳食指导,以促进技能获取和营养治疗方案 有效实施,并改善自我健康状况和临床结局。

    有关食物交换份数的配餐我之前很详细写过,在这个链接:

    男性1.76米80公斤,糖尿病食谱设计。

    食物交换份数进行均衡营养配餐

    同类食物可以互换。便于配餐。

    不同地区食谱示例

    按照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的基本原则,根据各地食物资源和人群膳食特点,推荐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糖尿病患者适用的全天膳食食谱。

    以下食谱由有经验的临床营养指导人员设计,并经过营 养成分计算和评估。食谱适合轻体力活动的成人糖尿病患者, 一天食谱的能量在 1600~2000kcal 范围,使用者可结合自 身活动量及其他因素合理调整能量。食谱设计保持食物多样, 尽量选择低 GI 食物、食药物质和中医食养方。整体食谱符合能量适宜、搭配合理、主食定量、蔬菜肉类适量等原则。当 体重过重或过轻,可以按照 25~30kcal/(kg·d)适当增减 食材用量调整。另外,以下食谱的食物重量均为其可食部的 生重。


    不同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同,淀粉含量高的谷薯 类,避免过度烹调,否则容易升高其血糖生成指数;避免沾 粉或勾芡的烹调方式;避免使用在制作过程中易加淀粉的碎 肉半成品,如香肠、丸子等;为减少脂肪的摄入,在食用禽类时去皮去脂肪;烹调油的品种应多样,保障脂肪酸之间的平衡。全天限量烹调油 小于25g,盐 小于5g。合并高血压的小于3克盐。

    食谱比较多,我摘录一部分。大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只有多样食物才能达到营养均衡和平衡膳食。这些食谱是有克重的。比如一个鸡蛋是50克,里面用的猪肉和牛肉一般就是20克到50克,其实也就半个多鸡蛋的量,真的很少。不像有的人胡吃海塞,一下子吃一碗红烧肉,肯定热量超太多了。鱼类,虾类,禽肉会多一点点,40到100克。也就是说鱼虾水产,禽肉,豆制品适当多吃一点,红肉少吃。一小碗杂粮饭原材料100克,成品也就一小碗,真的不多。

    东北地区: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西北地区: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华北地区: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华东地区: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华中地区: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西南地区: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华南地区: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其实现在物流这么发达,无论你在我们国家哪个地方,想吃什么,想买什么都能买得到。大家都可以尝试这些食物的组合,因为有了食物交换份数,你都可以进行组合搭配。

    比如说你在东北,你吃一份肠粉做主食也是没问题的。你在广东,你吃一个酸菜炖排骨也可以。

    蔬菜和蔬菜互换,主食和主食互换,优质蛋白质之间互换,这都可以。

    保证每一餐的总热量不要超标。主食,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这些按比例搭配好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