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一直无法抵达理想的生活?陈坤这段话让人醍醐灌顶

 毛竹君_ 2023-02-18 发布于河北

陈坤说过一句充满哲理的箴言:
“我们一直在用很多方式,去寻找心目中想要的那个人。我们一直在期望着去到那个我们想要过的生活里面。


其实不过是从一个陷阱到下一个陷阱,与其在幻象里不断重复,还不如接受当下这一刻,我们其实本来就在美好当中。”


从前不懂这话在说什么,直到读了陈坤推荐的《西藏生死书》,反复研读这部佛教哲学书后,再看陈坤这段话隐喻了3个道理。


【1】为什么不要去追寻幸福?

先想一下,人为什么要去追寻?
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匮乏,内心焦虑,觉得当下拥有的不够,不满足,所以才一再想去追求各种标榜幸福的人事物。

然而基于对当下的痛苦的逃避而去未来寻找解脱是不可能的。未来的你是每一个当下所决定的,当下痛苦,未来还是会痛苦。

正如《西藏生死书》里说:“当你继续寻找时,寻找本身就会变成固执的观念,把你征服。”

所以,很多人越寻找什么越得不到,就是因为你被寻找本身束缚住了,再寻找也只是从一个陷阱到下个陷阱,就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只能面临头破血流的痛苦。

【2】停止寻找后,当下就是幸福。

我们总以为,一定要先拥有了爱人、金钱、地位、名利才能快乐,但执着于有条件的幸福这本身就是一种匮乏信念,


因为我们执着于有条件的幸福,所以对过去已发生的耿耿于怀;对没发生的未来患得患失。

但人生的真谛是,要先成为无条件的幸福本身,才能拥有幸福的各种配置。

所以陈坤说:“接受当下后,我们本来就在美好中。”
就是说,不要去抗拒和逃避当下,而是要海涵一切,能接受当下的一切,一切就都圆融于当下的喜悦中。

【3】如何活在当下?

其实活在当下是一种状态,

正如《西藏生死书》里说的:“了了生死,如如不动。”以不变应万变。
就是一种沉稳的心态认真做好每一件恰好流经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物,而安住于定静中。

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

《西藏生死书》说,面对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 生命观的改变。

就是说:生死本是一体,只有当我们能直面死亡,才会把生搞明白,面对死,你才会明白什么才是蕞重要的,什么是不值一提的,才能活好每个当下。

面对死亡课题后,你才能向死而生,油然而生出对生命的敬意,从而活得淡定从容大馆。


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忙于奔命,为各种欲望所奴役,我们太忙于生,却活得各种痛苦不幸,却忽视了,死亡才是对人生蕞好的教育。

所以死亡这个课题,越早面对,人生质量越高。

关于生死观的研讨,《西藏生死书》这本书是讲的很透彻的,

我们不必非等到亲友去世或自己濒死才痛定思痛的顿悟,而是可以从现在起,向死而生,谦卑而认真的活。

每次读《西藏生死书》都会有新的启发,正如陈坤所说
这类书籍不一定一次性全看懂,但如果你每次能读懂两页,并运用在生活中就够了。

读完我感觉内心清澈不少,原本困扰的问题像是被春风吹散般,开始觉察到当下的美好。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痛苦或卡点困境,不妨读一读这本佛教哲学书,



可启迪智慧,让人如沐春风,读后豁然开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