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缘文学•卫生科普】春天别“萎靡”||王金山(安徽)​​

 水缘文学 2023-02-18 发布于山东

杂谈
春天,“明媚”不要“春困”
  春光明媚,春风醉人。然而,在这春风扑面万物复苏的季节,对于某些人来说,“春困”二字像魔咒一样困扰着他们。
某公司女文员赵晓丽此刻正迷迷糊糊地站在公共汽车里赶去上班,车在疾驶,蓦地,一个急刹车,身体一个趔趄,她差点就整个扑到旁人怀里。突然惊醒过来的晓丽,好不尴尬!晓丽一边道歉一边纳闷,为自己在公交车上竟然站着都能睡着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才纳闷着,竟发觉已坐过了站,急忙顺着人群挤下车,却又发现手机被盗了。自觉平日警惕性很高的赵晓丽顿时自责不已。唉,都是春困惹的祸!
如今,像赵晓丽这样被“春困”缠绕的人又有多少?
解析“春困”
“春困”,即是因为季节的交换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客观反应,中国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这里面就重点说到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倦困”问题。
我们知道,寒冷的冬天,人体受到低温的影响和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少,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减少了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身体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必然就显得不足了。加上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有些人甚至表现为如精神倦怠、昏昏沉沉、嗜睡、失眠、反应迟钝、全身乏力等。
“春困”,客观因素如季节变换、大气(尾气)污染、生活空间狭小及空气不流通、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压力大以及身心紧张等外,自身因素也很多,如有些人经常熬夜不睡觉,或连续几小时乃至一整天玩电脑上网或看电视坐着不动,或懒惰不锻炼,或早晨不吃饭、晚上暴饮暴食、平时吃偏食等,均是致“困”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春困”有时也是一些疾病或亚健康的表现,如精神病患者发病前所出现的抑郁、嗜睡等症状;严重心理障碍及抑郁者表现出的情绪低落、反应冷淡、疲乏无力等症状;肝炎患者前期的低热嗜睡现象;糖尿病、心脏病、低血压、低钾、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患者因体虚引起的困乏;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在中风前或再次中风前表现的嗜睡及哈欠频频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者也有类似春困的症状,感觉懒洋洋,提不起精神等。中医认为,“春困”在某种程度上也传递出身体出现了肺阴虚、肺燥热、湿痰、肝阳上亢、肾阴虚等不良“信号”。
为此,一旦发现这些奇怪的“春困”现象,应引起患者以及家人的高度警惕,最好尽快到医院就医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如何不让“困”缠身?
早睡早起。古语说“春眠不觉晓”,每到初春时分,想必有不少人变得特别好睡,而且睡醒后精神不佳,但是恐怕也有刚好相反的情况,晚上变得难以入眠。为此,有关专家建议:(1)不要错过入眠时机。人体到了夜晚,自然会体温下降,新陈代谢减缓,身体进入放松状。但是如果体温太低,身体发冷,反而不容易入睡。因此一般理想的就寝时间是晚间十一时到十二时左右,即使偶而晚睡最好不要超过一点或二点。(2)给自己选一个好枕头。睡眠状态有周期性,刚刚睡着时睡得最深,之后又变浅、再变变深,周而复始。最初的熟睡关键是枕头,理想的枕头是能够维持颈部与头部之间的自然曲线,又不会对颈部造成压力。(3)春季宜早睡早起不恋床,以免久睡越发困倦。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春眠太久,容易加速脑血栓的形成。正常来说,春季以晚上22:00左右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为宜。春天亦不宜过多“开夜车”,以免诱发或加重春困。另外,最好每天中午能够午休半个小时,如果没有条件午休,可“闭目养神”十分钟缓解压力,对解除“春困”非常有效。(4)起床后喝一杯冷开水,或是淋热水浴、简单的体操,都有助于让大脑清醒。(5)起床后亦可配合吃点甜食,有助于让睡眠时下降的血糖上升,如此有振奋精神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窒内空气不通,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会助长“春困”发生,使人感到头晕困乏。所以,经常打开窗,保持室内新鲜空气,不仅对防治“春病”有利,对克服“春困”也有作用。但是,解决春困多睡不是办法,睡眠时间过长可能会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导致越睡越困,“睡懒觉”、“补觉”的做法是错误的,切勿效仿。
科学用脑。意思就是让左脑半球得到适当的休息。大脑的功能,有不同的左右两个半球。在春季日常工作中,左脑半球主要负责语言、数学、抽象思维等,脑力劳动者的右脑半球较少应用,相对轻松一些。因此,当头脑不清醒和胀痛时,应放下手头的工作,听听音乐、赏赏花草、做做体操,让右脑半球得到活动和使用,左脑半球适当休息。更重要的是,运动能使人体耗氧量最大的大脑及时得到补充和供给,这样有利于去劳解困。
做头皮操。其方法是:先用双手十指自然屈指并拢,用指端自前向后、自中绕两侧,对整个发际较有力地划摩10次;再用十指依前顺序较有力地一点一点地按压3遍;再用十指依前顺序做短距离往返搔抓3遍,每个搔抓区抓5下;最后用十指依前顺序轻缓按摩5遍。每天早起、晚睡前各做1次,可使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是消除脑疲劳困倦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干洗脸”。闭上双眼,用双手大鱼际从嘴角、鼻翼向上,然后由额头向下,收向下巴,再由嘴角向上,如此为一周,每次做10—20周。
按揉穴位。按虎口部位的合谷穴、手掌心的劳宫穴1—2分钟,出现酸麻感即可,可醒神开窍,效果较佳。
泡脚按摩。准备一盆热水,放一些盐,然后用水泡脚片刻,就可以进行按摩。方法是屈指,利用食指关节进行足底自我按摩。脚趾按摩要由后向前做,对脚趾趾端也进行按摩。整个脚掌的自我按摩可握拳用指关节由前向后整体刮按。足心与足跟可重点进行点按。
视觉刺激。春季走出户外,举目远眺,让美丽的大自然景色尽收眼底,给自己以视觉的良好刺激,有助于消除春困。
慢跑。有助于细胞和组织得到额外的氧,促使大脑清醒。
 游泳。能增强身体的耐力,而不增加关节的负担。
蒸气浴。每周一次,可以消除冬季留在体内的“废料”,从而使血管得以净化,血液循环重新振作起来。
吃吃喝喝,“春困”不得
科学证明,春季饮食宜清淡、新鲜、易消化,青菜、胡萝卜、马兰头、芹菜、小白菜、荸荠等食物是最佳的选择。尽可能少吃油腻的肉类食品,以便于肠道的消化吸收;适量多吃一些葱、姜、蒜等辛味食物,它们具有祛湿、避秽浊、促进血液循环、兴奋大脑中枢的作用。其次,还可用生薏米30克、扁豆20克、淮山药10克煮粥吃,或用木棉花20克、赤小豆15克煎茶喝。同时,多食蒲公英。其食物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和蒲公英素等,能促进肝和肾的活动,促进消化,从而使人精神起来。蒲公英可以新鲜吃,也可以晾干后泡茶。同时,多吃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且富含维持细胞水分的矿物质。应多食香蕉、葡萄、橘子、苹果和荸荠等富含钾镁的水果,因为缺钾会使肌肉软弱无力,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等。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等。另外,摄食适当的养阳之品,如羊肉、雀肉、黑枣等,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使人精神充沛。
总之,春天,我们要“明媚”不要“萎靡”。
(原载北京《药物与人》杂志2012年4期、《中国健康》杂志2008年4期)
“春困”攻略制胜法则3则
又是一年春来到,气候转暖后,体表的毛细血管因舒展而需要增加血流量,这时脑组织的血流量就会相应减少,脑组织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困倦、疲乏、嗜睡的现象,正是所谓的“春困”。一般来说,人在这个季节适当发“困”是正常的,连古人都说“春眠不觉晓”嘛!但若“困”过了头,就提示机体有疾病了,最起码是属于“亚健康”。
制胜法则1 运动篇
要加强体育锻炼,不要被“春眠不觉晓”所误。“春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多的地方活动,给大脑以更多的氧气。每天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项目,如跑步、做操、打太极拳、球类等,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春困就会缓解。
制胜法则2 生活篇
生活节奏要规律,不要熬夜,有人认为,只要春天多睡就不会发困了,其实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越睡越困。同时,居室还要保持空气新鲜,注意室内通风,时时保持心情舒畅。
制胜法则3 饮食篇
近年来有关专家研究指出,有“春困”症状的人,往往存在着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尿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现象。可能一些人就伴随其中的若干症状。中医给予滋肾养阴方如六味地黄丸、西洋参等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至于饮食上则要多食马兰头、荠菜、芹菜、黄瓜、萝卜、冬瓜、瓠瓜、大白菜、荸荠、黄鳝、泥鳅等滋阴的食物,少吃橘子、羊肉、狗肉、葱蒜及辣椒等温性食物。
当然,要想赶走春困,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还应格外青睐以下三类食物:第一,多吃各种富含钾离子、钠离子的新鲜水果,如柚子、葡萄、梨等;第二,及时补充高蛋白食物,如豆腐、牛奶、鱼等;第三,滋补类食品,如人参、银耳也可以吃些,但不能过量。
特别推荐:
荸荠,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誉,又被视为“江南人参”,能用来益气安中,开胃消食,除热生津,不过最好洗净煮透后再食用,不要生吃,味道会更加甜美。也可做清水马蹄汤,将荸荠削去外皮洗净,入锅加适量水和冰糖,煮至熟透即可。

(原载《中国健康》杂志2008年4期)
警示
别被“春困”所误
李希媛是个女白领,虽然薪金很高,但工作压力也很大,身心常常处于紧张状态。今年开春以来,她特“困”,头昏头晕颈脖子疼痛不说,且四肢无力,尤其是双下肢,走路像踩棉花和弹簧似的。到一家医院中医科就诊,那位中医师说她是“春困”,需要好好休息及配合中药调理。可一段时间过去了,她的“春困”症状仿佛没有减轻,且愈来愈加重。近日,李希媛女士到医院就诊,医生给她做了仔细检查,包括颈椎MRI(磁共振)等,最后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这是怎么回事?”女患者迷惘地问道,“我不是'春困’呀!”
解析
我们知道,所谓“春困”,即是因为气候转暖后,体表的毛细血管因舒展而需要增加血流量,这时脑组织的血流量就会相应减少,脑组织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困倦、疲乏、嗜睡的现象。然而,引起人白天犯困的原因很多,除了季节变化和生理因素外,较常见的原因有:(1)夜间睡眠不足,多见于常熬夜、值夜班的工作人群。(2)长期失眠,即睡眠在量(睡眠持续时间)和质(睡眠的深度)方面长期不能满足生理要求,以致不能维持白天的正常活动,会导致白天疲乏困倦,多见于生活和工作压力比较大的白领阶层,这些人多伴有头痛、焦虑、紧张、烦躁、抑郁等情绪。(3)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即鼾症。这是由于其睡眠中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增高,二者均会损害脏器功能,特别是心和脑,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衰、夜间猝死、脑梗塞、脑出血等。(4)发作性睡病,此类患者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有关,主要表现为白天不能控制的过度睡眠、猝倒、睡眠瘫痪伴入睡前幻觉。(5)低钾血症,临床可表现为全身性肌无力、肢体软瘫、恶心、呕吐、便秘、反应迟钝,甚至呼吸肌麻痹、吞咽困难、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窒息、心脏骤停等。(6)高脂血症。出现头晕头痛、白天发困、记忆力减退、心区疼痛、憋气、胸闷、气短、心慌、手脚不利等;(7)其他因素,如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者,症状为夜间频繁、不自主的小腿周期性抽动,导致总睡不踏实;此外,不宁腿综合征、用药(包括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和某些抗焦虑抗抑郁药等)也会引起白天打瞌睡。可见,如果出现持续的疲劳感,应尽早到医院诊治。
至于这位女患者,患了比较严重的颈椎病及颈椎间盘脱出症,已经明显地压迫/刺激颈段脊髓了。也就是说,女患者的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本型颈椎病症状亦较复杂,主要为肢体麻木、酸胀、烧灼感、发僵、无力等症状,且多发生于下肢,然后发展至上肢;但也有先发生于一侧上肢或下肢。其次尚可有头痛、头昏、头晕或大小便异常等症状。另外,胸腰部束带感亦是患者常有的主诉。当然,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症状亦有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全身疲软无力(“发困”)等。
可见,当我们全身疲乏无力或者四肢发僵发硬,行走不稳,走路自感头重脚轻,如踏空棉样或喝醉酒样时,一定要想到是否有脊髓、大脑和小脑等方面的疾病,别轻易地用“春困”二字来解释,防被“春困”所误。

(原载北京《药物与人》杂志2014年11期、广西《家庭医药》杂志2015年6期)
温馨提示
偏寒气虚体质
梁小乐女士因身体不适到一家中医院就诊,中医师“望闻问切”后,问她平时怕冷还是怕热,梁小乐苦恼地说,她既怕冷又怕热,别人春天才犯“困”,而她是一年四季都“困”。中医师告诉她,这是一种不耐寒也不耐热的偏寒气虚体质。
这种体质的人特征是说话小声,甚至不想说话,每天都感觉疲惫、乏力,不仅怕热,容易出汗,还怕冷,吹不了空调,吹了空调就容易感冒,但一不吹又会觉得热躁等等。
中医认为,这类人群应多食竹叶、麦冬、太子参、淮山等,少吃胡椒、山楂、菠菜,尤其是西瓜、凉茶。日常生活中可用淮山药、黄豆、红枣、蜂蜜等煮水喝,如果觉得红枣太热,可用麦冬、竹叶,加点党参一起煮汤,既养阴又补气。
平时取西洋参1-2克,泡开水代茶喝,也能起到很好的扶正气、降火、生津液、除烦倦等作用;也可将党参、黄芪、当归、甘草、陈皮等中草药放在一些食物里炖汤服用,亦可达到很好的调治作用。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金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