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中有关宇宙生成理论的线索

 hnhksyf 2023-02-19 发布于海南

现代人之于《道德经》,存在巨大的文化断层,存在明显的语言鸿沟,存在巨大的认知障碍,似庐山之真面目,隐藏于云雾缭绕之中。尤其是书中的名词生疏,叙述似乎没有条理,令人不知如何下手。

学习《道德经》,似乎是一次看不见目标的跋涉,更考验人们的耐心,考验人们的毅力,考验人们的内心。

古代圣人做学问,不分文科理科,文中有理,理中有文,基本原则是“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由自然而思想,由自然而社会,由自然而人类,一切从自然中来。所以古人的社会思想就包含了自然的理论,从自然理论中引导出社会哲学,天地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
      《道德经》就是这样一部经典,讲天讲地讲自然,讲天地人一体。而天地人的根本,有关宇宙的形成,宇宙的运行,宇宙的规律,这是老子思想的重点。

天分阴阳,地分五行,人有善与不善。古代的阴阳、五行、八卦理论,实际上属于理科思维,属于客观认识而不只是空谈。古代的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与自然与社会,动力与运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中蕴含着图示、公式、计算和推演,而不仅仅是想象。
   
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学习《道德经》就必须学习古代的数理知识。如果只重注重于表面文字,只注重于前人的说法,只引用名人的观点,这样就形成了一套文科的思维,在字面上做文章,在表面意思上做游戏,看似眼花缭乱,实际一文不值。

《道德经》中的天道理论和宇宙生成的内容,散见于各个章节之中,不识者易于混淆。其内容虽分散,然文中有线索可循,有关键可据,有逻辑可辨也!

老子在有关宇宙生成部分的章节中,都设置了关键词、提示词、链接词。如第二十二章的“天下式”,第二十五章和第五十二章的“天下母”,第五章的“天地之间”,第二十五章的“有物混成”,第十四章的“复归于无物”,第九、七十三、七十七章的“天之道”等等,当我们把关键词找出来之后,祥辨其义,再理清线索,可以从中发现老子的真实意图,进而认识老子的宇宙生成理论。

研究《道德经》时需要特别注意,宇宙天地有先天与后天之分,道也存在着“字之曰道”和“天之道”的不同阶段。以《河图》的形成为界限,可区分出了天地的先天与后天,宇宙先天的发生与生成后的天地运行,存在本质不同!

《道德经》所论之“道”,为宇宙之本原,道生天地。只有生成天地之后,才有了“天之道”,能运行天地者乃“天之道”也,“天之道”即后天之道。

(参见《老子天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