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粟裕授什么军衔?元帅还是大将?

 hcw33 2023-02-19 发布于广西

“破王牌,战开封,孤立济南,连战豫东,淮海中立第一功,渡江一役战宁杭;

思进步,信共产,伏击奇袭,新四军中,开华中抗日之局,力连华中与山东。”

1955年,这位在新中国建设事业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优秀将领,被很多军迷认为是中国军神之一的粟裕,9月27日时,从周总理手中接过大将军衔命令状。由于名列十大将首位,也被大家称为“共和国第一大将”。

当然对于此,很多人都觉得委屈了粟裕,他们认为粟裕的战功很大,应该评为元帅才对。而针对粟裕成为大将的原因,也有人指出:当年毛主席坚持要给粟裕授元帅军衔,粟裕听说后,专门跑去找毛主席推辞不就,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人民军队的“首次”授衔

先来简单说说咱们人民军队的“首次”授衔。1955年时,我国首次落实军衔制度。不过军衔制度本身,却不是1955年才提出来的。

早在5年前,罗荣桓就在7月4日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上提出:

总干部管理部准备进行军衔、奖励的准备工作。

两个月后,朱老总又在总干部管理部会议上指示:

建立军衔制度,尽量争取在第二年的服装上把军阶标出来。

可以说从1950年开始,中央军委就在酝酿军衔制,但这不是我党首次对军衔表示重视。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著文来看,曾在1939年5月30日时,八路军总部便规定了“全军军官实行军衔制”。

军衔制有利于军队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的加强,这说明当时党内已经做好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军队的准备,并通过有关制度来实现对应目标。

然而到了1942年4月24日,国民政府断掉对中共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饷供应,基于对现实的考虑,中共中央也只好中断此次军队定衔工作。

不过中断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军衔制,1945年时苏联红军出兵我国东北地区,为了便于协调中苏方面的行动和工作,该年9月16日,中共中央以毛主席的名义对彭真、陈云等,用中俄两种文字写下任命书,进行临时性授衔。

翻过年,国共两党在谈判期间,“政协决议”中规定改编两党军队,中共中央还在2月24日时做出决定:

“我军各级干部即须执行将校尉的正规制度。”

由于要响应这个决定,再加上工作方面的需求以及蒋介石某些耐人寻味的态度,此次授衔很临时草率不说,甚至根本没有进行到底--因为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

1948年淮海大战期间,在国内解放形势大好的底情况下,中央军委再次讨论起军衔问题,这可不是为了单纯地论功行赏,而是从实际来看,在没有军衔的情况下,部队协同作战时,如果上级没有明确指定指挥官,各大作战部队总是很容易扯皮。

不过或许是因为那时候战事正酣,所以军委只是提了提,到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50年,开始正儿八经地严谨磋商军衔事宜。

1953年,中央军委成立了“军衔实施委员会”,委员会从军官们的资历、威望、战绩等诸多层面入手考量评估,经过漫长的时间,终于将大致授衔名单情况定了下来。1955年初,讨论元帅、大将以及上将人选时,毛主席还很感慨:

“你们搞评衔,是件很大的工作,也是件很不好搞的工作。”

毕竟首次授衔,不仅极其繁杂,有着极强的政策性。那么关于粟裕的军衔,中央到底是怎么考虑的呢?

元帅还是大将?

谈及此就不得不说到鞠开,鞠开原粟裕大将的秘书,后来有很长时间在国防大学工作。鞠开谈论粟裕军衔问题时曾提到,虽然有“军衔实施委员会”,但负责考虑各级军衔的部门其实并不一样:

中央政治局考虑元帅、大将军衔,中央军委考虑上将至少将军衔,考虑好以后报到中央去批。

中央军委正式实行军衔制之前,粟裕就已经是大军区级别的军官,比正兵团要高出两个级。由于军委当时制定的原则中有一条是

“正兵团,原则上评上将,个别的可评中将或大将……”

故而粟裕的军衔问题,必然是要交给中央政治局考虑的,或者说,粟裕的军衔肯定不会低于大将。

因为早年的革命经历丰富,战功赫赫,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对于粟裕一直赞誉有加。鞠开表示,毛主席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当时有幸在中南海颐年堂随行保护毛主席时,听到了领导们对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问题的讨论过程。

据李银桥回忆,毛主席在讨论到粟裕的军衔问题时,其实和与会的刘少奇、周总理、朱老总等人,最初的想法一致,想要给粟裕授元帅。李银桥表示:

“(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

在座的大家纷纷点了点头,场面稍静一瞬后,周总理很为难的开口:

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

言辞间满是无奈和纠结。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也顿了顿,不由得感慨: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肩上一颗星,硬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

而朱老总一直是个直性子,他笑着回答毛主席:

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嘛!同一时间当兵,谁也没有少打仗,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

的确,在实施军衔制的文件下发后,部分军官确实有些过分在意军衔级别,毛主席等人也并非对此一无所知。李少奇当时还颇有所思:

要作思想工作,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这时候决不可放松。

许是话题有些偏,于是毛主席继续说起粟裕:

“难得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辞了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嘛!”

周总理和毛主席在工作方面很默契,到这里已经明白了主席的意思,于是他说:

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

就这样,粟裕的大将军衔定了下来,可见,粟裕当时并没有专门跑去找毛主席,推辞不就元帅军衔。此外,据邸延生的《历史的真言》中的记载,当时在周总理说粟裕当得大将军衔后,毛主席还补充了一句:

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我只嫌高,不嫌低

于是粟裕在55年授衔时,拿到了大将的军衔命令状。并且粟裕一直很平静,并没有对自己的军衔说过什么。

2002年11月8日,鞠开有一个直面李银桥的机会--当时《共和国大将粟裕》文献电视剧剧组的总编导石征先同志要去访问李银桥,鞠开听说后主动请求跟去,他希望多了解一些有关老上司粟裕的情况。

也是在此次访问中,大家谈及粟裕军衔的一些传言,李银桥很认真地又补充了一些自己知道的事情。李银桥回忆,党内有份材料还写到,粟裕知道“外界认为自己应该是元帅”很不高兴。

这番话让鞠开想起了他还在粟裕身边当秘书时发生的一件事--某天,党外高层民主人士邵力子略带尴尬的神色,离开粟裕办公室,和当时还是粟裕秘书,正要找粟裕汇报的鞠开撞了个正着。

鞠开不明所以,点头致意邵力子后敲门进入粟裕的办公室,谈完该谈的事情,粟裕简单问了鞠开知不知道有人在讨论他的军衔,鞠开说“确有其事”。

随后粟裕表情十分严肃,直接对鞠开说:

今后不要议论这方面的问题了,议论这都是低级趣味,没有什么意思。

为了搞清楚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鞠开花了一些时间去找李银桥提到的资料,在好不容易找到的泛黄资料上,鞠开才搞清楚为什么当时粟裕会告诫自己不要再讨论他的军衔。

原来邵力子那天告诉了粟裕有人在讨论他的军衔,甚至一些小报上也有刊载,都觉得粟裕应该是元帅才对。粟裕知道后很气恼,直接对邵力子说:

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想来邵力子可能是觉得粟裕会因为大家说他应该是元帅而感到高兴,却不曾想粟裕会生气,所以在离开时才会面有尴尬吧。

粟裕一生对地位、名利、荣誉乃至权力都看得很淡,真的是坚决服从党和中央的安排,只要当需要,自当鞠躬尽瘁。而除了粟裕,我国的另外九位大将同样如此。姚有志在撰写《十大大将》系列丛书的时候,希望让读者们更加贴近大将们,所以并未使用什么华丽的辞藻。

通作朴实凝练,正如十位大将一样,明明立下赫赫功勋,却“俯身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一生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