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颈动脉斑块”就得吃降脂药吗?满足三个条件,可以先不吃!

 新用户3596Ds5V 2023-02-20 发布于四川

如今,颈动脉超声已经成为了体检套餐里面比较常规的一个项目。通过这项检查,有不少人,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朋友们,会发现“颈动脉斑块”这个问题。

文章图片1

有人说,只要出现了颈动脉斑块,就得吃他汀类降脂药来进行治疗!但其实,并非所有的颈动脉斑块都需要吃药治疗。

文章图片2

这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好好说一说,为什么治疗颈动脉斑块需要吃降脂药?以及,大家都很关心的,哪些颈动脉斑块可以先不吃药治疗?

治疗颈动脉斑块 为何要降脂?

临床上,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标志性的改变。

文章图片3

尽管,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形成机制,目前存在着好几种学说。但其中,最为公认的是“脂质浸润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当中起到重要作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这种所谓“坏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壁内的“沉积”,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环节。

因此,要想“阻止”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就需要把血脂(特别是胆固醇)给“降下来”。

文章图片4

2022年,由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编辑委员会发布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就专门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下降得越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效果就越明显。因此,降脂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管理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环节!

文章图片5

在所有的降脂药当中,他汀类药物是颈动脉斑块患者应该首选的。研究显示,高强度的他汀治疗可以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并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幅与斑块逆转的程度显著相关。

文章图片6

而当光用他汀类药物无法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得足够低时,可以在他汀的基础之上,增加依折麦布或“降脂针”(PCSK9抑制剂)来联合降脂。这些药物联合方案也被证明可以明显地稳定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文章图片7

满足三个条件 可先不吃药

虽说,降脂治疗对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至关重要,但是,这并不代表只要发现了颈动脉斑块,就都得马上开始吃降脂药。

对于胆固醇水平不高、斑块性质相对稳定且没有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来说,原则上,可以先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加强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来进行治疗。

文章图片8

具体来说,至少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属于可以先不吃药的情况:

第一,没有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也没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并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4mmol/L。

一般来说,患有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或者糖尿病,往往原本就需要服用降脂药治疗。

文章图片9

而假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4mmol/L,这就算是胆固醇水平“超标”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斑块的大小和性质如何,都建议吃降脂药治疗。

文章图片10

第二,斑块没有引起颈动脉的明显狭窄。

假如斑块已经引起了颈动脉的明显狭窄,尤其是当狭窄程度超过50%的时候,这往往意味着整体的心血管风险达到了“极高危”这个级别。

文章图片11

按照医学原则,心血管处于“极高危”风险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至少控制到1.8mmol/L以内,并且,要让这个指标比之前的水平至少降低一半以上!

一般来说,不通过降脂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文章图片12

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第三,就是斑块不能具有任何一项“高危特征”。

这里所谓的“高危特征”,一般可以在颈动脉超声的报告当中找到相关的描述。

较为常见的比如:低回声、无回声或者混合回声斑块;斑块表面有“溃疡性”表现;斑块内存在出血迹象;以及斑块内有新生血管等等。

文章图片13

按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当中的分类,只要颈动脉斑块表现出任意一种上述的“高危特征”,那么,心血管风险都会被划分到“高危”这个级别。

文章图片14

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而心血管“高危”风险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至少降到2.6mmol/L,往往也是需要服降脂药才能够实现的。

文章图片15

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一般来说,当颈动脉超声报告提示斑块的表面光滑、平整,斑块内部回声均匀且为“等回声”、“强回声”或者“高回声”,符合这些特征的斑块才属于相对稳定的“非高危斑块”。

文章图片16

总而言之,只有胆固醇水平不高(LDL-C<3.4mmol/L),斑块属于“非高危斑块”并且没有引起颈动脉明显狭窄的患者,才可以暂时先不吃降脂药!

假如,您的情况不属于这种,那么,大概率是需要服用降脂药治疗的。应该找医生处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文章图片17

【参考文献】

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2,5:e1000123(2022‐08‐13)

2,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年12月 第48卷 第12期

3,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年8月 第50卷 第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