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观《道德经》(79)

 培训班文摘 2023-02-20 发布于山西

图片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天地大道,贵在既和谐平衡又充满生机和力量,这其中的微妙、奥妙、玄妙,就像一个勇武有力的人张弓射箭一样;

高者抑下:如果举得过高了,就压低一些;

下者举之:如果压得过低了,就举高一些;

有余者损之:弓弦拉得过满,就稍稍松几分;

不足者补之:弓弦拉得不足,就再多拉几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地大道即是如此,损有余而补不足,以不断地促使万物和谐而平衡,生机无限。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之道,其备受欲望私心所染,尽私利而费公义,就导致了人世间充满了诸多的矛盾、冲突、苦难和困境......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谁能以自己之有余而无私奉献给天下众生呢?唯真正的修道者、悟道者、证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真正的得道之人,为天下众生无私奉献而不自恃有功,做了很多成功之事也不将功劳据为己有,这是因为其不希望显露自己的德行,而更愿意离世归隐、和光同尘.......

那么对于观心修行而言,本章内容又有哪些借鉴意义呢?

观心之道,亦如张弓,不能过于紧张,也不能过于松弛,止与观相互配合,观照、警觉的力度不能影响到止的静定,如果过度而因此影响了静定,就需要稍微放松一些,但也不能失去警觉陷入昏沉散乱,发现有昏沉散乱的迹象就要强化一下观照;止的力度也是如此,过度地止,将会使心失去活性而变得枯寂,这时就需要让觉照清明起来,稍稍灵动起来,止的力度不够,就会杂念纷飞,心随念转,这时就需要加强止的力度......

正确的观心修行实践,就是不断地从欲望习气中断、舍、离,而回归于心灵本有的寂静、清明、安详、自由......

对于观心修行者而言,生活中的一切境遇都是观心修行的道场,不断地致力于损欲望之有余而补本心之不足,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打碎小我,融入众生觉醒事业的行愿之海,精进而为却无丝毫执着,落落清净,了无挂碍.......

与所有的朋友们共勉!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