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六年背诗几多?300首

 云语禅心 2023-02-20 发布于河南

网课期间,陪学生读书。早读时了解到本地小学生在古诗词背诵方面的要求(注:所在地为河南省西峡县,一座小山城)。

具体为:小学一到六年级课内背诵古诗词为129首,所谓“课内背诵古诗词”也就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包括小古文)。小学六年,每年背诵不足 22 首,这个课业容量并不重; 除了这 129 首外,另有课外背诵篇目 171 首(含古诗词和小古文、《三字经》选段及其他名言警句)。这样小学阶段需要背诵的古诗文合计为 300 首。看到这个数字,忽然想到:某些部门这样安排,是不是从《唐诗三百首》中得到了灵感?

300首古诗文,小学六年,平均每年为 50 首。这个课业容量如何,不好做评价。因为现实中存在有一些学生,到小学三年级时就已经完成了《唐诗三百首》的全部积累。我曾见过一名学生,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完成了《三字经》的全文背诵。所以,对这部分学生而言,这个容量并不大。然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光完成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已经是力有不逮,如果再加上课外的,已然成为了学业重负。县教研部门在设计考试试卷时,对于古诗词积累部分,是课内、课外无差别,随机性地抽查。要想在古诗词积累方面拿分,最保险的方法就是无差别吃下这 300首古诗文(这里的“吃下”是指能背会写,如果只能背诵,写了错别字,基本属于做无用功。)这也就是用考试倒逼学生们完成小学阶段的古诗文积累。

这里以当地小学一年级为例,课内背诵古诗词 13 首,分别为《咏鹅》、《江南》、《画》(远看山有色)、《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到“问言与谁餐”)、《悯农》(锄禾日当午)、《风》(解落三秋叶)、《春晓》、《赠汪伦》、《静夜思》、《寻隐者不遇》、《池上》(小娃撑小艇)、《小池》、《画鸡》(头上红冠不用裁)。在网课期间,发现多数学生已经全数完成这 13首的背诵。所以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课内的这些古诗的背诵容量,是可以接受的;再说说课外背诵的古诗词,共计 28 首,分别为《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县教研单位把诗题目定为《十个数》)、《落叶》(秋风秋风吹吹)、《华山》(只有天在上)、《惜时》(三春花事好,也是县教研单位定的诗题目)、《苔》、《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剑客》、《春游曲》(万树江边杏)、《登乐游原》、《秋浦歌》、《相思》、《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青松》(大雪压青松)、《趣味对联》(一月日边明,二人土上坐。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中秋夜》(圆魄上寒空)、《园果》(雨中梨果病)、《关山月》(“明月出天山”到“吹度玉门关”)、《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到“对影成三人”)、《遗爱寺》(弄石临溪坐)、《长干行》(“郎骑竹马来”到“两小无嫌猜”)、《增广贤文》(“近水知鱼性”到“一字值千金”)、《山居杂诗》(瘦竹藤斜挂)、《寻胡隐君》(渡水复渡水)、《答人》(偶来松树下)、《晨读对韵一》(“天对地,室对家”到“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晨读对韵二》(“来对往,密对稀”到“天上月悬千古镜,池中星照一盘棋”)、《三字经节选一》(“惜孟母择邻处”到“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节选二》(“为人子方少时”到“悌于长宜先知”)。这部分内容,仍然有学生可以流利背诵(这里我表示佩服,真的,有一些诗我是第一次听说,更别说背诵了)。于是,学校在此基础上,又给一年级学生加上了一些,目前背诵的有:《回乡偶书》(两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续还会有其他,讲持续背诵到一年级结束。有些学生对此表示无压力,还有些学生表示有些多,背不过来,另有些学生则不堪负重了。

县教研部门对此的看法是:小学生正是记忆力强的时候,一天背一首,完成上述目标很容易。这个又回到初始的话题,准确说法是“第部分学生来说,完成上述目标很容易”。如果以这部分学生为基准来设置平均量,是否也有些不太妥当了呢?也许有人会说“你背不下来的书,总有人能背下来;你吃不了的苦,总有人能吃下去”,话是如此,学习如果全然只是吃苦,背诗不是享受古典文化而是被逼无奈,那也不是一种可以堂而皇之夸耀的态势。所以现在厌倦语文的案例越来越多,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