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之道》——结尾总结

 谷山居士 2023-02-2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结尾二:随笔总结,个人粗理 

1 天人相应,则阳气升浮降沉。

天之阳气,升为春,浮为夏,降为秋,沉为冬。

人气应之,春则肝木升,夏则心火浮,秋则肺金收,冬则肾水藏。

脾胃属土,土主四季,土枢四象,土应四时。 

2 人一天的阳气,早升,午浮,暮降,夜藏。昼则阳旺,夜则阴旺。

夏天,阳气升浮于外,天最热而人体内最寒。

冬天,阳气收藏于内,天最寒而人体内最暖。

无阳不暖,则成伤寒。冬寒不暖,则春木不发,木郁成陷,夏火外浮,而阳根不固,秋金主杀,生气欲败。

3 四季有风,风有生杀。春风主生,秋风主杀,生而不能,生也变杀。

风有正贼,夏时南风为正,北风为贼;冬时北风为正,南风为贼;

风应其时,是为正风,风不应时,是为贼风。

木气为风,升则为正,陷则为贼,此即木能疏土也能贼土之义。

春木当升,若不能升,正也变贼,此即对应中土,或为功首,或为罪魁之义。

太阳伤寒,营郁中风,泄其皮毛,发热汗出,此风为阳。

少阴内寒,水寒风动,阳泄汗出,汗出恶寒,此风为阴。(如汗漏)

4 寒温应时,当寒更寒,当寒反温,皆天气之不和,故又有寒疫温疫之不同。

5 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肺肝肾心脾。六气,燥风寒热湿暑,对应四时降升沉浮;

  六气者,其火有二,君相之别,五行有相生相克,又有反侮,六气者,对应六经。

图片

6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中风者,外寒营郁之风与内寒木陷之风。

伤寒者,太阳伤之外寒与伤少阴内之寒。

湿温者,此即湿热,本虚生湿,湿盛外感,则发湿热,湿郁其阳,也生湿热。

热病者,此即暑病,夏月而外感风寒也。(冬伤于寒,发于春夏,也为热病)

温病者,冬不藏精,病发于春。此治论观《四圣悬枢》。

7 寒性收缩,伤外之寒,阳气内闭,则用发散药,发之表寒,以散阳气,

  寒性收缩,伤内之寒,阳虚内陷,则用温阳药,温内水寒,以升阳气,

  凡是热的东西,都以发散之性,凡是寒的东西,都有收缩之性;热胀冷缩,是物理之性,此就是中医伤寒与温阳之理。

  太阳水寒,寒则收敛,通过肺气收敛,故经气主降;少阴水寒,化气为温,温则发散,通过肝气发散,故经气主升;太阳主皮毛,统于营卫,营温之外散,卫凉之内敛,营卫调和,是为平人。伤寒脉紧,即是寒气伤人而性收缩,即使中风发散,也先因伤寒收缩,而后内郁营热发散之脉缓。

  足少阴水寒,化手少阴君火,其气为温,温则为肾气,温则不病,病必为寒,寒性收缩,寒则木陷,不能升散,水寒则土湿,湿则脾陷,陷则不升,则不能温散。全是伤寒收缩,没有阳盛热散。

  太阳表寒,用麻黄,杏仁,发表散寒;太阳中风,桂枝,白芍,通经解肌,凉血敛营。

  表寒里实,大承气汤,半表半里,小柴胡汤。

  少阴内寒,用附子,细辛,太阴湿寒,干姜附子,厥阴脏寒,细辛,吴茱萸,三阴脏寒,温阳逐寒,内寒湿热,猪苓汤栀子柏皮汤,外寒湿热,茵陈散麻豆汤。脏腑俱寒,吴茱萸汤。

里虚太阴,四逆汤,少阴阴多,附子汤,厥阴阴极,当归四逆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