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国渠——“千古第一渠”

 渐华 2023-02-21 发布于山东

#历史开讲#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灌溉工程之一。其建设始于春秋时期秦王政元年(前246),历时约十年,由韩国水利专家郑国(位于现在的河南省新郑市)、数千名劳动人民共同完成。郑国渠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主要用于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解决了关中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被誉为“千古第一渠”。

文章图片1

郑国渠位置

据传,秦王政元年(前246),韩国为了削弱秦国的力量,派遣了郑国前往秦国献策修建水利工程,借此从而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削弱其军事实力。此举适得其反,促使秦国更加强大。

文章图片2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卓越的水利专家)

郑国渠的建设历程见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修建过程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被投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通过凿山开路、破坝通渠等手段,最终将渠道贯通,成功地将黄河的水引入关中平原,为当时的经济活动注入了活力。

通过水渠,中原地区的灌溉农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正是因为这条郑国渠使得一向干旱少雨的关中地区有了充足的灌溉水源。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来灌溉农田,以增加土质肥力。此举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相当于现在280万亩),这可谓是功莫大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保障,秦王才能在十年之内接连发起对六国的战争,最终统一了天下。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郑国渠遗址

文章图片5

郑国渠景区

在1929年,陕西省发生了大旱,长达三年的颗粒无收导致整个关中地区饥荒。人们的生活变得十分困难,路上到处都是饿殍和哀鸿遍野的景象。这种灾难性的情况让当时的政府和社会陷入了一片恐慌。

面对这种情况,李仪祉先生临危受命,毅然肩负起了在郑国渠的基础上修建泾惠渠的千秋大业。泾惠渠是沿用了郑国渠的路线和渠道,在其基础上进行修建而成的。该渠于1930年12月破土动工,数千民工辛劳苦干,历时近两年,终于修成了如今的泾惠渠。

泾惠渠的建成,不仅扭转了当时关中地区的灾难状况,而且为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该渠的引水量高达16立方米/秒,可灌溉60万亩土地,大大改善了关中地区的灌溉条件,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泾惠渠的修建,也是中国近代水利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郑国渠和泾惠渠的建设历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我国古代的智慧和勤劳,也可以看到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与变迁。

在2016年11月8日,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在泰国清迈举行,这次会议上,喜讯传来,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也是我首个申遗成功的灌溉工程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