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二十七:郑国

 陆一2 2017-10-27 发布于重庆


 

郑国,战国时期韩国卓越的水利专家,出生于韩国都城新郑。成年后,郑国曾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官名),参与过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等水利工程。

 

后来被韩王派去秦国修建水利工事,从而“疲秦”,而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

 

虽然郑国作为间谍不成功,但是作为一名卓越的水利专家,治理水患,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郑国,秦始皇元年(前247),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劳秦人,不让秦国攻打韩国。秦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他主持开凿工程。

 

工程进程中被秦王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修成对秦国有利,于是得以继续施工,终于完成。于是渠从仲山(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三百多里。

 

结果,令韩国人始料不及的是,郑国渠的修建却使关中地区更加富饶,秦国更加强大。韩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是在苦心为秦人作嫁衣。

 

郑国渠充分利用泾水含沙而有肥效的特点,用以灌溉,并冲压、降低耕土层中的盐咸含量,收到改良土壤的效用。

 

灌溉土地四万余顷,使每亩增产到一钟(六石四斗)。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郑国渠的建成,使关中的干旱平原成为沃野良田,粮食产量大增,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

 

为纪念郑国的功绩,时人遂称该渠为郑国渠。

 

郑国渠和都江堰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如同张开的两翼,东方六国都处在其阴影之下,秦灭六国到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时候了。

 

郑国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初衷,反而极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这让本来强大的秦国如虎添翼,更加速了它消灭六国梦想的实现。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

 

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的就是引泾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