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热胜喉痹便脓证之针灸配穴

 丝广里 2023-02-22 发布于湖南

[原文〕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334))

浅析辨厥阴病阳热太过之两种变证。寒中厥阴,见先厥后发热,发热则厥回利必自止。若热亦随罢又不复厥利者,是为水寒火热交合,化为冲和之阳故愈;若反见汗出、咽中痛者,属亢热之阳,非冲和之阳。厥阴之脉循喉咙。阳热太过,热势外发则汗出;循经上亢则咽中痛甚、闭阻不通,故其喉为痹。又有发热无汗者,若属厥热相应,则利必自止,是为向愈转机;若热太过又利不止,则热势下趋、腐灼阴络,必便脓血。因随利而热势向下,故其喉不痹。十分明显,先厥后热无疑反映了厥阴病的从阴转阳,但病理之热毕竟不等于生理之阳,热仅仅作为一个向愈转化的条件而存在,且不言太过与不及,即便厥热相应,也只有最后服从于厥阴本身的生理机制,即中见冲和之阳化,才可病愈。

治则 清热利膈通咽,舒肝和血调肠。

配穴大敦、窍阴、天突、廉泉;期门、上巨虚、承浆、照海。

释义取肝井大敦,胆井窍阴,二穴点刺出血,能清泻肝胆经的邪热,调肝和血,疏经利咽喉,属上病下取法。再针天突配廉泉,二穴均系任脉与阴维脉之会,擅治热壅气闭之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有清热降气,化浊利膈通咽之效。又肝与大肠通、肝主疏泄,大肠主传导、肝经热邪传腑,肠府壅滞,灼伤络脉而见便脓血者,刺肝经募穴期门,舒肝泻热;配上巨虚、大肠之下合穴,疏通腑气,行瘀降浊。继取承浆,为任、督二脉与手足阳明之会,滋阴和阳,行气调血;配补照海,补肾壮水以涵木。同取可消厥阴便脓血之利。

上,摘自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