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烹饪食材丨春鲜无不道春笋

 heii2 2023-02-23 发布于澳大利亚

春雨唤醒大地,竹笋纷纷破土而出。

“好竹连山觉笋香”,又是一年春笋尝鲜时。春笋以其笋体肥大、洁白如玉、肉质鲜嫩、美味爽口,被誉为春天的“菜王”,忝列“山八珍”之一,颇受人们青睐,更让饕餮者痴迷。

Image

我国是食笋最早的国家之一,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诗经》里记载:“其蔬伊何?唯笋即蒲。”可见早在周代时,竹笋与香蒲便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美食家苏轼言:“无竹则俗,无肉则瘦,若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笋煮肉。”“诗圣”杜甫诗曰:“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竹笋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竹子品种多,有毛竹、早竹、绿竹、麻竹、石竹、淡竹、刺竹、刚竹等,故竹笋的种类也不少。其烹饪多样化,可荤可素,炒炖煮煨等皆成佳肴。春笋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各种维生素。《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春笋虽味美,但含有较多的粗纤维素,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

春笋食法甚多,素有“荤素百搭”的盛誉,一经与各种肉类烹饪,就更显鲜美。即使是一棵大的笋,各个部位鲜嫩程度不同,也可分档食用,各具特色。故全国各地有很多著名的笋肴:春笋烧鲥鱼、春笋白拌鸡、南肉春笋、糟烩春笋、问政山笋、枸杞春笋、春笋焖肉等。俗话说:“食过春笋,才知春之味。”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对春笋的叙述“春雷唤醒土壤中的生命,春声过后的第一波笋称作雷笋”,让人记忆犹新。雷笋是春笋市场上最早上市的笋种。每年这个时节,总有些大人带着孩子钻到竹林里拔竹笋,一般都是在雨后的晴天。

惊蛰,撞醒了春笋,它们惊慌地掀开泥土,探头探脑冒出地面,懵懂地窥视世界。褐色睡衣还没来得及脱下,嫩笋在春雨中,一节节向上仰望,挤挤挨挨,欢声悦耳。顶开寒冬厚土,探出头来的春笋,毛茸茸,黑乎乎,压根不像是什么植物,俨然是活脱脱的小动物。瞧它,刚刚拱出泥土,还有微微冒着汗的小嘴小鼻头呐,一副茫然无知、憨肥可掬之样,犀非犀,玉非玉,肉嘟嘟的,可爱极了。

记得儿时,苏北盐城很少人家长竹子,但庄上有一叫“严大牛”的大户人家,青砖黛瓦的屋后有大片竹林,绿被中间之顶部有一个斗大的猫头鹰窝,尤其醒目。尽管惧怕猫头鹰和蛇,但每年春天,我们一群孩子,厚衣裹头,钻进竹林,掰出一只只肥笋,欣喜若狂。忽有人喊,是谁在竹林里?我们便拔腿逃跑,小鹿乱撞般……后来,我爷爷不知从哪儿移栽了几棵竹子,不久将他的“鱼头屋”围个水泄不通。自此,我家竹笋吃不完,送给左邻右舍,温情浓浓,其乐融融。

犹记爷爷一边编织竹制品,一边给我们讲毛竹的故事。一根毛竹,四年只长三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以三十厘米的速度疯长,六周便长到十五米。前四年,它在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将根系在土地里深埋十米。谓之“扎根”。做人亦一样,付出汗水泪水都是为扎根,根扎好,定有回报。然而,往往多人没能熬过那“三厘米”,而功亏一篑。爷爷教育我们要学习“毛竹精神”,做大写之人。

Image

椒麻春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孩时懵懂不解,最快乐的是,一年都有笋吃。母亲会变着花样制作竹笋美食:竹笋焖饭、笋丝炒蛋、笋片炒肉、笋烧百叶、油焖竹笋、清炒笋、凉拌笋等,将多余笋腌制或晒干,一年吃到头,百吃不厌。最馋母亲的笋炖五花肉。母亲将几棵笋剥去外壳,除掉根,保留雪白鲜嫩部分,然后用刀竖向对半剖成两半,拍碎成小块。铁锅水烧开,放入少许盐,将所有笋放入锅中焯水。大概十分钟后捞起,放入备有冷开水的盆里浸泡着,期间还得换换水。母亲说,笋子是鲜,但要去涩才好吃。

点击进入--海量实用菜品技术直播平台

Image

121期四川烹饪▪烹艺云课

川式凉菜万能酱料汁技术

怪味红油酱汁/搓椒干拌料/煳辣油/香辣红油

应用3款川式风味畅销凉菜

怪味红油鸡片 搓椒麻辣土鸡 红油麻辣萝卜干

2月23日下午2点直播

后来通过阅读得知,笋里含有草酸。母亲又言,好吃的笋,表皮嫩黄,笋肉雪白,特别鲜嫩。还有节与节紧密连接的笋肉,肉质更细嫩。蔸大尾小的笋尤为脆甜。母亲烧好了春笋炖肉,揭开锅一看,白花花的竹笋在粉嫩的五花肉点缀下,更加勾人食欲,就连汤汁也像牛奶一样浓醇。

上海的姑父母曾来我家做客,母亲为他们准备了满桌的菜肴,可姑姑唯独对那道鲜竹笋炖五花肉赞不绝口,边吃边感叹:“真是鲜啊,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了!”

母亲的竹笋焖饭也很是了得。取几棵笋子,剥开笋衣,嫩如脂玉白笋肉,清滑,嫩润。洗净、切丁,加猪油渣或腊肉丁与适量姜葱油盐,在大铁锅里翻炒均匀,然后加水烧开,下米。土灶铁锅,稻草炊烟,馨香满院。出锅前,再捣鼓一下炉膛里未烧透的柴火,撒把大糠,谓之“烧饭锅”,焖几分钟,最后焖饭出锅,饭香,锅巴脆。

Image

那时,我们一群长身体的孩子,每人“兜”两大碗下肚,亦不觉得饱,还要再抢一大块锅巴嚼,嘎巴嘎巴,颊齿留香,欲罢不能。哦,盛饭前别忘碗底挖块猪油啊,那个香,甭提了,想起就流口水。

在母亲手中,一棵棵竹笋,便是一锅又一锅香糯可口的焖饭,是儿时的渴盼,也是春日里的念想。

遂想起学生时代学校组织春游,来到杭州西湖,心中牵记着明人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便与几舍友乘游船来到了风月无边的湖心亭。偶然走进一家茶馆,却见还兼卖饭菜,点了几道杭州特色菜,其中尤以油焖春笋最是烹制得鲜嫩爽口,吃起来有些津津甜味,还脆脆的特别耐嚼,感觉舌尖上立时春意盎然。我们几个毛丫头,一边望着窗外西湖上来往的小舟与丝丝垂柳,一边在诗情画意中对油焖春笋大快朵颐,每人吃了两盘方才尽兴,真正来了个味蕾上的大狂欢。

又有一年,单位组织去天目山春游,抵达临安正午时。领导来个别具一格,吃“百笋宴”:马兰笋丁、鲜虾脆笋盅、佛手笋仔排、酸笋百花鱼……鲜、香、妙、雅,花样百出。与马兰头、鲜虾等食材一起烹饪,笋非但丝毫不逊色,反而显出大度与包容。

笋丁青团,入心爽口。笋丁、鲜肉丁相互搭配为馅料,包裹在青团皮里,蒸熟,肉肥腴,笋去油,香而不腻,咬上一口,仿佛一下子吞进了整个春天。

春笋不仅是美食,在文人笔下,于厨师勺中,食笋还变得风雅韵味。南宋林洪的 《山家清供》“傍林鲜”云:“夏初,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与可守临川,正与家人煨笋午饭,忽得东坡书。诗云:'想见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胃中。’不觉喷饭满案。想作此供也。大凡笋贵甘鲜,不当与肉为友。今俗庖多杂以肉,不才有小人,便坏君子。”古人啖笋,多是不加肉的。而李渔在 《闲情偶寄》 里更是给予竹笋高度评价,他说:“至鲜至美之物,蔬食中第一品。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如今,我家餐桌上的笋菜,多为先生的最爱——鲫鱼春笋汤。取鲫鱼一条 (约一斤),嫩春笋半斤,蘑菇、姜片、盐、黄酒、胡椒粉、葱花各适量。将鲫鱼身上抹上盐和黄酒腌一刻钟。爆香姜片,将鲫鱼的两面略煎一下 (这样汤容易变白),加水,放入春笋和蘑菇,烧开后转小火煨半小时,起锅后放盐、胡椒粉、葱花。每次吃得不亦乐乎。

而笔者喜欢春笋炒腊肉。将春笋、腊肉分别切成薄片,然后分别汆水。姜葱辣椒用大火爆香,下入腊肉炒制片刻,随即放春笋一起煸炒,火要用得猛,保持笋的嫩和鲜,再加豆酱、料酒和适量清水改中火焖,至汤快收干时即可。褐色的腊肉片,嫩黄的竹笋,青绿的辣椒,看着就赏心悦目,吃着更是美味。可先生总说,腌制品要少吃,要多喝鱼汤。

尝鲜无不道春笋。春雨绵绵,万物滋润。又是一年春好时,又是一年春笋生……自古以来,竹子坚强、高洁的品性一直被人们称颂,她和梅花、松树一起誉为“岁寒三友”。春笋这种只在某个特定时节才有的食材,更让人萌生一种珍惜感和幸福感。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