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少华医案(五)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23 发布于内蒙古

七、培土制水治水肿一例

谭某,男,26岁。初诊:1982228日。

主诉及病史:患慢性肾炎已近2年,因全身浮肿伴腹水第3次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白细胞35,红细胞13,颗粒管型01,血浆总蛋白42g/L,白蛋白27g/L,球蛋白15g/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经用泼尼松、环磷酰胺、双氢克尿塞等治疗2周,病情仍不稳定。

诊查:面色咣白,神情疲惫,语声低弱,周身浮肿,按之没指,腹胀大如鼓(腹围88cm),胃呆少纳,呼吸不利似喘,腰府酸楚,四末欠温,小便量少,大便溏薄。脉沉弱,舌淡、苔白腻。

辨证:脾肾两伤,势有水溢高原而致喘促之变。

治法:健脾温阳以治本,散水渗湿以治标,仿实脾饮合防己茯苓汤出入。

处方:生黄芪 赤茯苓各30g 冬白术20g  汉防己15g  猪苓 大腹皮 白商陆各10g  川桂枝 广木香各6g  淡附片 川厚朴各5g 炙甘草 生麻黄各3g3

500g重鲜鲤鱼1条,赤小豆100g,姜、葱各10g,煨熟,1日内服完,连续服3日。复诊:33日。前投培土制水之剂,虽未见汗出而尿量大增,面浮已消,肢肿亦减十之四五,尤可喜者,腹胀锐减(腹围79cm),胃纳迭增,呼吸亦畅,中气渐复,邪水日消,药既应手,理宜再进。袁诗有云:“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前方去麻黄,加生姜皮1g5剂。续服鲤鱼赤豆汤3日。此后症情日有起色。

三诊时已下床活动,先后加用过五倍子、党参、山药、益母草、济生肾气丸等。至318 日,水肿已全消(腹围68cm)。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白细胞02,血浆总蛋白6lg/L,遂出院。西药仅用维持量泼尼松,中药仍宗前意制成丸剂常服。

【按语】本例患肾病综合征2年,水肿反复出现,尿蛋白一直在++~++++之间,往昔治疗除以西药为主外,亦常服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疗效并不理想。此次住院2 周后加服中药,病情明显好转。当时考虑,中医虽无慢性肾炎病名,但历来治水肿者,均从肺脾肾三脏着手。凭证而论,本例当属脾气亏虚,中阳不振,由此水湿不行,外泛为肿,内停作胀。以往虽曾服六味、肾气之属,然治肾不及脾,只辨病,未辨证,故不效。周慎斋云:“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虚,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久矣。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补肾不若补脾,此之谓也'。此言甚是。《景岳全书·肿胀·述古》条云:'水肿本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溃安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健运而水自行'。基此,健脾补气为第一要务。由于本例虚中夹实,法当清补兼施,方选实脾饮合防已花苓汤出入。本处方方义有四:①自始至终重用黄芪、白术。及三、四诊加党参、山药,其目的在于培土以制水;②方中用桂枝、附片,既寓'益火之源,以消阴野'之意,更有'补必兼温',借以最大限度发挥茂、术、参脾功效之含义;③实脾饮中原有厚朴、木香和大腹皮,意在行气以祛水,正如张景岳所说样:'水气本为同类,故治水者当兼理气,盖气化水自化也';④《金匮・水气病》篇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本例通身浮肿,并有喘势,此刻须防水溢高原,且腹简胀大如鼓,理应采用'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垄'诸治法,因而一则加辛散外透的!麻黄以发越水气,再则用防已、赤茯苓、猪芩以渗湿利水,三则用白商陆以逐水消肿。全方泻水与补脾兼施,理气与利湿同进,上、中、下并举,水肿得以较快消退。

八、泻木安土治泄泻一例

周某,女,32岁。

初诊:199949日。

主诉及病史:月水先后无定期,经量偏多,经色鲜,夹有紫瘀块,历时八九日始净,经前半月两乳胀硬且痛,拒按,经后则安,如斯者已一载有余。近年来急躁易怒,咽喉状若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胁痞满,迭进丹栀逍遥散、半夏厚朴汤,旋愈旋发。

诊查:据云旬前脘胁胀满,噫嗳频作,胃呆少纳,食后则胀甚,脐腹下连少腹两侧作痛,痛则如厕,频转矢气,大便溏泄,日四五行。脉弦而数,舌畔红、苔薄白。

辨证:肝气素盛,值此春令木旺之际,乘其所胜而致痛泻也亦宜矣。

治法:泻木安土,肝脾同治,痛泻要方主之,四逆散亦主之。

处方:杭白芍30g 黄郁金 宣木瓜 江枳壳各10g 醋炒柴胡 关防风各5g 泔制白术 上广皮各6g 西砂仁(后下)炙甘草各3g 玫瑰花2g

3剂后腹痛止,脘胁胀满十消其七,惟大便尚不实,日一行。前方去木瓜、玫瑰花,加云茯苓15g,薏苡仁20g,续服2剂,诸恙悉平。

【按语】《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且乳房属胃,乳头属肝,今患者月经先后期不一,加之经前乳胀痛硬,胸胁痞满诸症丛生,显系肝气郁于本经。至若急躁抑郁则咽喉梗阻,是为梅核气病,亦即半夏厚朴汤证。《医宗金鉴》指出其机制为“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正由于抑郁戕肝,木乘土位,于是进一步形成肝强脾弱而致痛泻并作。追本溯源,则其本在肝,其末在脾,考虑到患者正值中年,根据中年治重在肝及'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当以疏肝为急务。然肝用之亢,常来自肝体失柔,于是以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味。再根据《素问·五藏生成》“肝欲酸”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酸生肝'的经旨,除重用白芍外,还参入木瓜以增强酸味入肝以柔肝体,复入郁金、玫瑰花配柴胡以遂肝用。服药后肝郁得疏,气机畅达而痛泻减,复诊时加入茯苓、苡仁,健脾渗湿以竟全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