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才算是“真性不息”的活着?何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学睹其所不睹,常闻其所不闻,工夫方有个实落处

 读原著 2023-02-23 发布于四川

    弟子问先生:“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学起来也是为着自己的,为何却总学不出什么名堂呢?”

   先生道:“你且说说你是怎样学而为己的?”

   弟子道:“我用所学,博取不少实利,养了我的耳目口鼻四肢,只是我无法确定我的耳目口鼻四肢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个尽头,因为目便要色,耳便要声,口便要味,四肢便要逸乐,仿佛永远都填补不完。”

   先生道:“你可见过至乐至和的婴儿,含德极厚的赤子有过'美色’,'美声’,'美味’,'驰骋畋猎’的养身需求?至人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些都是害你耳目口鼻四肢的,怎么说是能养你耳目口鼻四肢的?

    你要真的是为你耳目口鼻四肢着想,一定是先去好好思量耳如何听、目如何视、口如何言、四肢如何动?思考的结果一定是耳不能妄听,目不能妄视,口不能妄言,四肢不能妄动。怎样做到这个?必须是非理勿视听言动,必须是循理视听言动,必须是视听言动依着良知而发,而非从私欲而发,这样方才成得个耳目口鼻四肢,这个才是真的为着你的耳目口鼻四肢。

  如今你终日向外驰求,为了虚名小利,做事没有十足的诚意,为人没有真挚的感情,缺乏人的纯真味儿,心一直放失在外,没有回归过,眼里只有钱,六神无主,这都是为着躯壳外面的物事。进一步讲,你要是真想为着耳目口鼻四肢,真想要做到非理勿视听言动时,岂是你的耳目口鼻四肢自己自动能非理勿视听言动的?一定是由你的本心,这视听言动本质上说来,即是你本心的外化,'汝心之视,发窍于目;汝心之听,发窍于耳;汝心之言,发窍于口;汝心之动,发窍于四肢。若无汝心,便无耳目口鼻’,泯灭了本心,就失了真己,俨然就是行尸走肉。王阳明先生还进一步道——

    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这性之生理,发在目便会视,发在耳便会听,发在口便会言,发在四肢便会动,都只是那天理发生。以其主宰一身,故谓之心。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原无非礼。这个便是汝之真己,这个真己是躯壳的主宰。若无真己,便无躯壳。真是有之即生,无之即死。汝若真为那个躯壳的己,必须用着这个真己,便须常常保守着这个真己的本体。

   婴儿,赤子,那才是志道据德依仁,循着天理,良知,本性,用着这个真心,真己,自然而然的保守着这个真己的本体,真性不息,慧性十足而活,你那哪算学之为己?哪配得上真正的为己而活?你那只是从私欲冥行妄作,——循理是善,从欲即恶。

     孟夫子道:'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真正的为己之学,一定是学在事上存天理良知,明明德,立起心的主体,让耳目口鼻四肢等次要器官的欲望不能夺,这样才能君臣各司其职,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实现身国的无为而治。

   如何下功夫?根本就在《中庸》中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从外人不知只有自己独知的每一个细微起心动念上省察克制做起,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惟精惟一,立诚不息,惟恐亏损了心之虚灵明觉处的本然良知一些,才有一毫非理的萌动,私欲的流露,细微的私心,'便如刀割、如针刺,忍耐不过,必须去了刀、拔了针’,这才是行慊于心,才叫学之为己,才能说是有为己之心,才可称作真正的克己复理,真性常存,德厚才显,身修天下平。又如王阳明先生所言——

    '人之心神只在有睹有闻上驰骋,不在不睹不闻上着实用功。盖不睹不闻是良知本体,戒慎恐惧是致良知的工夫。学者时时刻刻学睹其所不睹,常闻其所不闻,工夫方有个实落处。久久成熟后,则不须着力,不待防检,而真性自不息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