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越反击战,整整一个师的部队没饭吃,断粮饿肚子

 张洪清 2023-02-24 发布于北京

保持联系的方法(否则可能收不文章推送):点击上方右侧南疆烽烟正十年-右上角三个点-设为星标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前夕,负责指挥广西方向作战的,以许世友司令员、向仲华政委为首的广州军区前指,根据军委的指示,决心采取大纵深战役穿插的打法,迅速歼灭高平地区的越军。

41军121师奉命担任战役北线穿插部队,在那坡县念井地区占领进攻出发阵地,突破之后以3个轻装步兵团沿莫隆、通农、黄得轴线穿插,以12个小时的时间到达董赛、班庄、809高地地区;到达后,首先攻歼班庄地区越军852团,尔后以一部兵力抢占有利地形,构成对外正面,阻敌增援;师主力迅速向扣屯、高平方向发展进攻,协同123师、42军124师围歼高平之敌。

2月17日凌晨战役打响,经过近3天的艰苦穿插,至19日下午,师基本指挥所率领的3个步兵团全部到达班庄地区,用59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穿插任务(是预计时间的5倍)。但是师后勤前梯队和各团后勤前梯队因为多次遭到越军的袭击、阻击和伏击,所携带的干粮、替换被服和野战厨具已经全部丢失,失去了保障能力。而师、团后勤后梯队车辆运行的生、熟给养,由于道路不通,还没有出境。

因此,3个步兵团从2月19日开始都发生断粮,后方一时又送不上,多数部队3至4天没有补充,个别分队5至6天没有补上,挨饿成了普遍现象,指战员体力急剧下降,行军和挖工事都没力气,战斗力遭到极大削弱,对完成作战任务造成了直接的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前沿部队的缺粮问题,维持战斗力,保障战斗需要,121师后勤想方设法组织前送。从2月19日至26日,先后组织了五批送粮队共1600人,在火力掩护下,给前沿部队前送给养,以解燃眉之急。

第一次送粮。在王凤春副师长、政治部张殿卿副主任、后勤部王寿连副部长的组织下,抽调汽车教导队3个班,后勤勤务排1个班和107名民工,共157人组成送粮队,决定从谷帮至打沙,给最先到达指定地域的363团送粮。送粮队由军需科黄汉雄助理员带领,22人负责掩护,135人挑粮,每人挑40斤,共运送大米5400斤,携带子弹3500发,手榴弹120枚。

队伍于19日15时30分从念井出发,途中遇到三次情况,加上民工挑得过重(包括个人行装和武器,平均每人负重70斤),虽然没有进行战斗,但是丢粮20担。经过14个小时的行军,于20日5时到达通农,距离打沙还有30多公里,由于前送道路被越军封锁不能前进,师预指决定将粮食分给在通农的362团3营、363团3营、师预指和师直单位。

第二次送粮。由于念井的急造军路已经修通,20日下午,师、团后勤后梯队的运粮车全部到达通农,师首长决定利用汽车继续前送。由于车辆不足,向军申请了3辆车,派362团9连80多人武装护送。由军需科刘天伙科长带领8辆车,装载干粮2.7万斤,大米0.8万斤,肉、菜罐和干咸菜各0.25万斤,于22日2时15分由通农出发,准备经那民、河安至和屯和841高地,全程60多公里。走了10多公里到达那民,由于河安道路不通,车队无法前进,根据师预指李德瑞副师长指示,将粮食补给了师炮团、坦克团和123师部分单位。

第三次送粮。22日中午,师后方指挥所转移到那民,送粮的人员和车队归建待命。当时部队已经出境6天,断粮3天。师党委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要尽快把粮食送上去。全师立即抽调了6个连队并集中了部分散兵,组成了一个800人的送粮队,由副师长于俊久带队,下设3个中队,由各团抽一名领导任中队长。同时抽调了3个连队的兵力,由师侦察科长负责指挥,军需科长具体组织,进行武装护送。挑粮1.3万多斤,于23日5时30分从那民抄小路出发,经安乐、北朗于傍晚到达扣屯,为361团、362团和师基指补充了给养。

但是距离363团所在的841高地还有10多公里路程,当晚无法前送。24日天亮继续组织前送。师基指向363团发报,命令他们派3个连队到班俊接粮。由于麻痹轻敌,接粮队在吞片地区遭到越军伏击,牺牲103人,伤81人。带队的团副参谋长王尚华和2营长胡国良当场牺牲,驮粮的41匹马也全部被打死。此次送粮未能成功。

第四次送粮。25日,师参谋长张朴岳又亲自带领2个连队武装掩护,改变路线,重新送粮,终于把0.36万斤干粮送到了363团所在的841高地。

另外,363团骡马梯队(共89匹马),在军后勤的组织下,由362团8连掩护,于22日15时从通农出发,途经黄得、那岸、打沙,三次卸载,四过险隘,终于在23日晚上到达了841高地,给部队送去了0.16万斤干粮和一批弹药。

越军在作战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主力在正面交锋中处于不利境地时,往往化整为零,分成小股和地方部队、武装公安、特工队、民军相结合,利用有利地形,在险要地段设伏,专门袭击我军后勤机关和运粮队,妄图切断我军粮道,瘫痪我后方供应。上述五次送粮,就有四次遭到敌人的袭击,因此在前送给养时,必须认真地组织武装护送。

送粮队要有严密的战斗组织。要由有军事指挥能力的干部带队,出发前要认真分析研究敌情和道路情况,作出前进中的情况处置方案,要求全体人员把送粮当作一次战斗来对待,提高警惕,随时作好战斗准备。行车中要派出尖兵班、排搜索前进,遇有情况先敌开火。

在火力配备上,通常是15辆车以下前送时,前后配备高射机枪和1个步兵班以上的兵力;15辆车以上前送时,前、中、后都配备高射机枪和1个步兵排以上的兵力;100人左右徒步前送时,配备1个步兵排以上的兵力掩护。实战证明,凡是这样做了,就可以按时把粮食送到部队,而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损失。

比如,2月22日师组织的800人送粮队,由于抽调了3个连队进行掩护,并且有于副师长亲自带队指挥,对送粮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处置方法,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因此虽然遇到了几次情况打了两仗,但是仅伤亡各1人,就把粮食按时送到了部队。

而24日,363团从841高地往扣屯方向接粮时,由于思想麻痹, 没有认真组织火力,没有研究遇到情况的处置方案,前进中不注意搜索,400多人大摇大摆地以四路纵队前进,结果在吞片遭到越军伏击,不仅粮食没接到,还伤亡184人。

送粮最好在白天进行。越军惯于以小股兵力在晚上活动,利用夜暗的掩护实施突然袭击。敌人在暗处,我军在明处,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没有敌机威胁的情况下,送粮最好在白天进行,不宜晚上实施。

挑粮不宜过重。通常以25至30斤为宜,超过了30斤似乎在数量上能多送一点,但实际上反而变少了。比如第一次送粮时,民工每人挑了40斤,加上个人行装和武器,平均每人负重高达70斤,结果有些人走了几公里就挑不动了,不得不扔掉一些,以致于到达通农时,一共丢失了20担800斤。第二次组织人力前送时,改为每人背25斤,就按时送到了部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