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为何有“浊音读法”?“极”有多个意思?——谈松江府和湖州府的同词异义

 吴语资料馆 2023-02-24 发布于江苏

一淘欣赏吴语个「趣」(美丽)

写在前面 接触湖州府词汇并将整个浙北地区充分纳入词汇考查范围以后,笔者愈来愈发现,在广袤的太湖平原上,松江府内部词汇地理差异和词汇考释松江府、湖州府和嘉兴府之间词汇比较成为了实质上互相贯通的话题。本期说说有趣的“极”一词。
△《明清吴语词典》书影

笔者孩提时,“急”是不是一个声调读阴读阳皆准的字,是始终萦绕在我脑海的一个深沉的疑问。“发▲”、“咬▲口”,“▲吼吼”、“夹夹”、“▲叫”,“▲尿”、“▲屙”、“▲汗”,这些“▲”读阳调的dʑiəʔ²³;而惊风碰着慢郎中”、“性慌忙”、“皇帝勿▲▲太监”,这些“▲”读阴调的tɕiɪʔ⁵。这两个读音毫无规律的分布使我困惑,我也无力探求源本:大概是一种不明的弱读吧。翻开《上海方言词典》,在有关条目下方也注上了这样的话:“'ˇ极’可能是'急’浊音化的结果。”

△《上海方言词典》

△《莘庄方言》

“极”是个记音字,也是较通行的俗写。音近、义同,“极”、“急”混淆在上海县附近到了难分难解的地步;但放在整个环太湖地区看,“极”一词到底侧重表现“急”还是“怕”,存在比较显著的分歧。“极”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极”“急”并非意义全等的两个字,应该不存在同字语音分化的关系。

△本篇列举较多苏(松)嘉湖地名,标注于《江南浙江沿海图》上,方便对照

松江府城以东,“极”基本与“急”同义,由于此二字语音相近,有时人们甚至无从意识到,读阳入调的“极”实非“急”字;松江府城往西,“极”的意思开始带有“怕”的色彩,如青浦大盈、环城、西岑、香花桥、赵屯、赵巷、蒸淀,松江仓桥、佘山、石湖荡等地情资料整齐划一地记作“既急又怕”,小蒸记作“紧张害怕”,金泽记作“胆小惧怕”。到了湖州府和嘉兴府,“极”就完全作“怕惧”解了,甚至是表示怕惧”义的主要单音节词(有的地方也存在与“吓”的分工,具体情况有待研究),如《德清方言词典》一书释该词为:很害怕”;“恐惧,怕,担惊。义为惧。”平湖市《当湖镇志》释该词为“害怕”。海盐县《通元镇志》释该词为“心里害怕”。德清乾元话、吴江南麻话和余杭良渚话都可以说“极煞哉”表示“很害怕”,例:现代汉语课考试豁边哉,教务网站点开,心里向极煞哉;到武康去调查,身份证忘记拉车子里,休要极,到县政府好去重新办一张个。

△平湖市《当湖镇志》

△海盐县《通元镇志》

“极”能构成颇多俗成语。有的俗成语是“极”经过一定构形得来的,因此构形得到的“极形极状”等词与“极”意义保持基本一致,如《吴江方言俚语集成》收录有“极形极状”(原书释为“形容行为惊恐的样子”),与吴江话“极”基本同义,而金山、奉贤、南汇、崇明等地方言“极形极状”的内涵并不直接指向“怕”,总体上还是“急”,符合当地对“极”的一般理解也有的含“极”俗成语无论是在西部还是东部,意义基本相同,与“极”单用义联系不紧密,如《吴江方言俚语集成》又收录有“极出拉”(原书释为“着急、慌张的样子”)——上海地区多地、嘉兴地区的嘉善县魏塘镇等以及湖州地区的南浔区练市镇、德清县洛舍镇等地情资料也收录“极出胡拉”,且意义与吴江略同,都是“着急、慌张”的意思。
“极”单用时也可以表示“耍赖”,昆山陆家、石浦、张浦等地情资料,还有《莘庄方言》等书都有记载,笔者也曾在真如调查到这一用法。这则释义单用的记录相对少一些,但“赖极皮”一词分布很广,上海地区无论松江、上海、嘉定、崇明都用这则俗语表示“耍赖”。笔者认为这个“极”是长期在具体语境中发生语义窄化的结果,“耍赖”是一种更具体的“极”

△昆山县《大市镇志》(方言部分内容与《张浦镇志》相同

△《莘言》

总之,在更宽一些的空间内观察“极”的语义分布,我们可以从“极”“急”看似“音近、义同”的纠葛中解放出来。总结共时层面“极”的多义性,猜想历史上“极”的发展变化,方能认识到上海县一带的这种“混淆”只是出于巧合。

写于复旦图书馆

感谢吴江戴佳文师姐提出宝贵意见

二〇二三年二月廿四日


撰稿丨真如匡一龙
编辑丨真如匡一龙
2023年2月24日 第209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