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物致知

 谭乃元 2023-02-24 发布于云南

一、研究方法

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同时这个规律还反应在各个层面上。

经书告诉我们的原理是宇宙中存在着恒星,这些恒星由于存在聚变和裂变而发热,由于发热而膨胀,膨胀而导致物质加速运动,由于外太空是能量之气,不能储存温度,也就是说真空的温度低,带有温度的粒子由高温向低温区运动,温度转化为速度,粒子是加速运动,当物质速度超过每秒30万千米时,物质就化为了充满整个空间的气了,宇宙中就是这样由看得见的有形物质和无形的气存在,恆星燃烧释放发出的这个气,我们把它定义为能量(古人称为玄),这个能量之气当遇到有形的形体的阻挡时,由于速度的下降,又转化为我们人类可见的物质粒子(阴静阳燥),这些物质粒子聚集在一起,生化了地球生命,我们人类是地球生命的一员,是由能量所化粒子和能量之气共同组成,因此随着太阳发出的能量波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物质处在这个能量场中,并且这个能量是从一个方向作用于物体,因此这个能量场中的物质由于只从一侧受力而产生自旋,由于旋转的原因,物体接收到的能量也就发生了变化,古人把正对能量的一面称为阳,另一面称为阴,正是这阴阳的变化,导致了地球生命发生生长化收藏的变化,因为是一个旋转的运动,这个物体接收能量的变化过程是一个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的连续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从阴转阳和从阳转阴的连续过程,由于观测的时间足夠长,人类发现连续发出能量的恒星也存在这个燃烧和熄灭的过程。恒星熄灭后的情形就是我们现在认识的黑洞。

人类由于是由这个能量和粒子组成,组成的这个系统是一个自化气系统,这个自化气系统通过大脑就把宇宙中这个能量的变化过程贮存了下来构成人的信息系统,这个大脑积累的信息系统就构成了人体的智慧,这个信息还要通过分析总结成规律进行交流,进行这个分析总结的就是人体的心脏,心主神明,心藏神(相当于电脑的CPU),大脑相当于电脑的存储器,“两精相博谓之神”,古人称之为神的这个东西这就是人的智慧,人类智慧的传承就是人类文明。

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我们人类总结出了太极阴阳图。太极阴阳图告诉我们的是宇宙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化气与成形(阴阳)周而复始的运动。宇宙的运动是客观存在,这个客观存在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由人来感知的,没有人的存在什么名称都不存在,一切物质的定义都是因人的意识而命名的,人才是认识客观存在的主体。人与客观宇宙通过什么发生联系,要是没有联系,人又怎么认识客观存在,因此联系宇宙这个客观存在的就是这个气,这个能量波。人感知的也就是这个能量的变化。这就是量子纠缠。因此《黄帝内经》是一本量子物理学。

想一想我们当代的所有天文信号接收器接收的就是宇宙中的能量波的变化信号,而忽视了太阳的常态的能量变化,也就是春夏秋冬的变化我们没有去深究其原因。这是我们当代科学研究的缺憾。                             

从气到形是一个能量的突变,从暗物质转化为有形物质,也就是无中生有,成形之后的粒子的个数不同,粒子与粒子之间的距离不同,构成的物质表现为不同的元素,力的大小表现也不同,这就是现在的认识。不同的元素组成原子,不同的原子构成分子,这个过程我们现在的化学原理表述的是十分的清晰了。

在经典物理学中,质量、长度和时间都是绝对量,因此力是一个绝对值。但是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阶段质量、长度和时间都不再是绝对量。而成了相对量,但是力的量纲还是没有变。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经典力学中其牛顿引力很容易就确定了,物体之间除了引力同时存在张力,星球之间也存在热胀冷缩,因此牛顿力也是相互作用力。到了电磁力阶段电子数量(电有精确的度量单位)的变化是非常清楚的,因此电磁力也是清楚的,电磁力也是相互作用力。在原子到中子、质子再到夸克、色的阶段,对于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由于质量、长度和时间都是非常微小而且随着粒子速度的变化质量是一个变量,因此其度量起来就非常困难,弱相互作用力体现在时间比较长,强相互作用力体现在时间比较短。强弱是通过时间长短和质量的变化来表现出来。到了量子变化的阶段,由于气的不可见性,其度量更是艰难。归根结底形和气都是物质,区别在于运动速度的不同(阴静阳躁),有形物质是由粒子和能量组合而成,粒子的位置不同、粒子的间距不同,也就是说物质中的含气量不同,就表现出不同的物质特性。因此无论是宏观物质或者是微观物质,他们之间产生的力都具有相同的性质。这也是我们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现代科学家通过粒子加速器,把我们物质分解为最小粒子,试图发现物质构成的规律,由于忽视了气的作用,因此现代科学还没有认识清楚物质的构成规律。在宇宙中传递力的介质是气,是能量波。清楚了这个概念。对力的认识和传递也就非常清楚了。

古人对此也有表述:“化有小大,期有近远”,经典物理学研究的是成形的粒子的受力及运动规律,质量是一个不变量,力遵循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万有引力定律。量子力学研究的是量与子的变化,能量发生了突变,只要测量到了粒子,能量就消耗了,因此就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波包转化一个基本微粒,运动速度的不同反应在波包的大小不同,即波长的不同,这就是能量与粒子的关系,体现出的是临界状态,也就是“波粒”二相性。

现代科学研究,从元素到原子到分子的能量变化用电子为单位,可以认为是很清楚了,也就是说通过原子构成物质的研究方法,让我们清楚了物质的结构,随着电子加速器的发展,我们对物质粒子的进一步分解,已经是到了极限色、夸克、中微子。但是对于从色、夸克到元素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平衡,由于粒子的质量、距离、时间的度量困难,再用精确的能量度量单位就难以确定了。到了量子力学阶段,量和子之间的转化的能量强度比较大,能量是无形之气,当然测量的难度也更大,继续我们原有的实验研究方法困难重重。因此我们现代科学研究的进展也就非常缓慢。

古人通过观象论道的方法,这是一种量子纠缠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也是一种以事实为依据的方法,也就是从气到形的变化会产生一个象,这个象是由人来感知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人来感知的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个象。古人就用寒暑燥湿风与时间、空间的对应关系来表述能量与物质的变化规律,同时地气的测量采用律吕调阳的实测方法,这是先进的科学方法。古人把实验室搬到了天地人之间。换句话说,古人的研究方法与我们现在的研究方法是有差别的,我们现在研究宇宙的运动规律,研究的是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对引起时空变化的动力是不清楚的,因此我们现在对宇宙运动规律的认识是迷茫的。古人研究宇宙的运动规律,除研究时空的位置变化,同时研究了引起时空变化的能量因素,因此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引起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是阴阳变化、是能量波的变化,“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是古人的高明之处。看一看古人的表述,想一想我们对如下量子变化,今天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五气的产生(能量变化):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五气的生化原理: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能量波),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巳,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五气生化万物的规律:“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雪,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正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五气与疾病: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

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焫,冰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谿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眥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䯒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寢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帝曰:善。其不及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

 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疿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瞤酸,善怒,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凋,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黅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膕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秬。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黅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䀮䀮,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五气与灾难:“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

岐伯曰:夫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帝曰:何谓也?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焫。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凓冽,其灾冰雪霜雹。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五星的运动规律与灾难:“帝曰:其应奈何?

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何如?

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也;久留而环,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应近则小,应远则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故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妄行无徵,是畏候王。

帝曰:其灾应何如?

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有胜负,徵应有吉凶矣。

帝曰:其善恶,何谓也?

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

帝曰:六者高下异乎?

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故人亦应之。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

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其动而复之耳。

帝曰:其病生何如?

岐伯曰:德化者气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灾眚者伤之始,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

五气与动植物的生化:帝曰:岁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

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毛虫育,倮虫耗,羽虫不育。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在泉,倮虫育,鳞虫不成。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太阳司天,鳞虫静,倮虫育;在泉,鳞虫耗,倮虫不育。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故气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所谓中根也。根于外者亦五,故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宜也。”

五气与病毒:“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治。”

这些只是给出一些典型的例子,因此我们只要认识了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阳化气,阴成形)的这一原理,那么理解上述古人的表述就应该有一些感觉和认识。用成形的物质的表现形态去感知能量的变化这是人所具有的能力。要清楚大气层的能量变化规律需要认真的去领会五运六气的每一篇文字,奥妙无穷,这就是自然规律,是量子变化,是道。

宇宙由物质和能量构成,物质为粒子状,能量为气态,粒子和气组合构成世间万物,万物由于所含能量的多少不同,显现的形态各异。并且在不同的形态中同时存在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自化气),在物质形态中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就是人类定义的生命状态,这个生命生物体层层叠叠,不同层次中也存在着能量的交换,这就是我们地球生物圈的食物链的关系。地球生物圈的总能量来源于太阳,因此地球生物圈的生长化收藏受太阳能量波的控制,而到达地球的太阳能量除受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外,还受木火土金水五颗行星的影响,因此研究地球能量的问题就转化为研究星球运动规律的学说,这就是阴阳五行学说。

这个“道”归根到底是能量主宰了万物的生长化收藏,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是相同的,由于粒子构成物质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的不同,运动速度不同,运动方向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元素,构成了不同的原子,构成了不同的分子,因此世间万物因能量开始生发而生,因能量增长而长,因能量变化而变,因能量减少而收,因能量减少至极限而藏。因此古人的认识论是形可见,气不可见,因此可见的形的变化是因为无形的能量引起的,看到的是有形的变化,应该想到的是无形的能量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一对应的,这就是量子纠缠,这就是道。这就是人类的智慧。

那么古人的研究成果,我们现代有没有成熟的理论支撑,通过研究我认为我们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理论来认识古人的研究成果。那就是电磁学理论,麦克斯维方程组。首先他告诉我们通过闭合球面的磁通量为零,也就是磁场(磁力线)没有源头,磁单极子不存在,因此一个物体就是个磁场,而物体的磁场会因为能量的相互抵消,很多物体的磁性就不明显。而代表物质的最小微粒夸克、光子、中微子都是单向运动粒子的代表,古人统称为色,它的能量场就是单一的方向,所以不容易单独存在,因此这些微粒体现的就是能量。总是在寻找与之反向运动的微粒结合而生成稳定物质。单独存在的现象就是大气中的正负电子云,但也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放电(打雷)。

             正负粒子构成物质示意图

对于有形物质,不同的研究人员和不同的研究方法,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名称。都是有磁场存在的,也就是说是有磁力线存在,因此我们也就看到了粒子的自旋,有磁力线的存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依靠磁力线来传递的。而一个形体只有一个闭合的磁场,实际就是磁场进行了叠加,整个宇宙就是这样的叠加系统。这就形成了从最小微粒到星球的叠加,叠加的磁场又加速物质的气化运动,是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波就是电场和磁场此消彼长、相互转化,向前传播的方式。简单的理解,电流在电线中流动。是因为电线周围产生了一个磁场,磁场推动着电子流动,流动的电子产生磁场,就是这样不断的循环从而形成电能的流动。因此人体的阳气也就是白天行于体表,夜间行于五脏,属于电磁感应。经脉和电线中的电流是一个道理,血液流动产生磁场(气场),气场推动血液的运动。《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经络之气是能量场的概念。阴阳是有方向的,能量场也是有方向的。

在牛顿理论中,客观实在是由空间和时间里的质点来表示的。在麦克斯韦理论中是由空间和时间里的场来表示的。在量子力学理论中是由空间和时间里的质点和场共同来表示的,时间和空间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经典物理学,经典电磁学,没有量子力学,没有相对论的知识,我们理解不了阴阳学说,没有阴阳学说,我们同样不能完整的理解量子力学,电磁学。古人使用的观象识道的方法是通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取得的,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大见小,互相印证的方法,所付出的精力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完整的最高科学成果是困难的,因此研读经书对传承科学是多么的重要。

二、 物质的特性

根据物质粒子自旋的特性,最小的物质粒子也就是由核心粒子和气构成,气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成正比,速度快,气场大、核心粒子变小,质量轻;速度慢,气场小、核心粒子变大,质量重;由于气是有方向的,当两个同向的波包相互排斥而不能结合;只有两个方向相反的波包才能结合,因此有形粒子必须是不同方向的气才能化为有形物质。“人以天地之气生。”太阳能量阳气与地球物质阴气的结合,也就是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结合,这就是阳生阴长,阴成形的原理。

古人的研究方法是数理方法和观象的方法,也就是说采用的是阴阳形和气的比例关系,也就是量和粒子的比例关系,观测有形无形之象,知道阴性的子的多少,从而推导量的变化,也就是阴阳相加总是等于常数10。古人有如下图形表示。

           170

         QQ截图20190726094217

用我们现代认识物质的知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质始终是含有能量波的波包,根据我们对磁场的认识,波包是带有磁极方向的,从一个物体发出的同向的波包不会结合到一起,只会加速而气化,遇到异向波包的就容易结合到一起而成形,古人称之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因此一定是上升的阴气与下降的阳气结合,阴阳互感才能生成新的物质,大气层内粒子的产生也是因为天气和地气运动方向相反,结合后能量相互抵消而减速而成形。用现代知识认识就是当上升的两个波包与一个下降的波包结合,能量相互抵消,新的物质不显示明显的能量场,我们称之为一个中子,不带电。当上升的一个波包与两个下降的波包结合,能量不能相互抵消,新的物质显示明显的能量场。我们称之为一个质子,带正电;古人称光子为色,光子是属于有形物质的范畴,是气化形的瞬间的产物。不同个数的质子和不同个数的中子结合在一起我们称之为元素。不同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我们称之为原子。不同的原子结合在一起我们称之为分子。不同的分子就构成了不同的物质。围绕原子核的电子云是物质能量场的表现。生成物由于含能量的多少不同这就构成了物质的不同形态,气态、液态、固态。因此改变物质的能量就可以改变物质的形态。

QQ截图20210308092324

阳气和阴气构成物质示意图

阴离子、阳离子是带有不同运动方向的波包。阴阳机制或者说是正负机制是我们有形物质形成的基本机制。

我们现在认识的波长就是指波包的大小,波的频率就是波包的个数。无数大小不同的波包构成整个宇宙。一个最小的微粒是一个波包,只是由于速度的不同会以波或者形的形态存在,同理一个中子、一个质子是一个波包、一个元素是一个波包、一个原子是一个波包、一个分子是一个波包、一个细胞是一个波包、一个人是一个波包、地球是一个波包、太阳系是一个波包、银河系是一个波包、整个宇宙是一个波包。大的波包含着小的波包,波包之间的平衡是以温度为平衡的,不同温度的波包处于不同的层面,人处于地球表面。这些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波包就构成了我们整个物质世界。

宇宙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连续的波包,任何地方只要产生了一个量子波包的变化,我们在地球上瞬间就能够感知或者测量到。这就是波的连续性。也就是量子纠缠的瞬间性。

地球上的万物生成都具有五行的特性,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在天为气,在地成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困为地球所处于太阳系的位置决定的。是由太阳释放的能量决定的。认真体会“天行键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的含义。所以说阴阳学说理解清楚了,也就回答了我们现在对物质运动,宇宙运动存在的一切疑问。简单的举例,清楚了光子为单向运动的最小微粒,这些微粒受云彩的阻挡聚集在一团云上,它就会对地球放电,形成我们非常熟悉的雷电。如果地面非常干燥,放电困难,那么这团带电的云朵就会产生自旋,巨大的能量就会形成我们熟悉的飓风(漩涡风、龙卷风),在沙漠就会形成沙尘暴(大漠孤烟直)。如果是一小团光子聚在一起,就会形成我们观察到的不明飞行物UFO。

《黄帝内经》是古人研究能量、物质与时空关系的一本著作,《周髀算经》《黄帝内经》研究时空变化的数理模型图的来源及方法,是我们现在可以验证的方法。《心经》是告诉我们人是感知地球能量变化的主体,是认知万物形成的感应器。山海经是介绍地球地理及物候的著作,其地理测量的方法是《周髀算经》的立杆测影的测量方法的应用。《易经》是告诉我们万物生成的粒子的组合方式,也就是不同物质构成的阴气和阳气的比例关系和不同粒子所处的位置。《道德经》告诉我们的是,在阳化气阴成形的物质运动客观规律面前,我们人应怎样去遵循阴阳变化规律,这是阴阳变化的德化要求的,我们人类不能违背这个德化的客观要求。违背了人就会受到这个生化规律的惩罚。

阴阳学说告诉我们,宇宙空间的物质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其运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燃烧化气,是物质的加速运动。另一种就是与化气相反的成形的运动,是减速运动。这两种运动是有极限的,运动达到了极限就转向相反方向运动。这两种运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永不停息,这就构成了宇宙的生命运动。这个运动与形体的大小有关系,形体(质量)大的运动周期就长。

这些能够化气又成形周而复始运动的星球称之为恒星。围绕着这些恒星运转的星球称之为行星,地球就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能够接收太阳释放的能量波产生地气的升降运动,我们就能夠看到地球地表万物的生长化收藏和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运动。

地球物质的生长化收藏的运动除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阴一阳的能量变化有关之外,还与与地球处于同一平面围绕太阳运动的木火土金水五颗行星对太阳光波的摭挡,反射,折射有关,同时与围绕地球运转的月球有关。古人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结合地球地表万物(动植物)的生长化收藏,生长壮老已的对应变化,认识并总结出了阴阳五行规律。

万物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认知方法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诛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

生化规律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