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这类的科学成果只是一种科技工具,如何运用这样的工具则与人们的祸福甚至生死密不可分。就如能够得到良好控制的核能可以成为一种经济能源,但用于军事上的核能也能把全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置于毁灭的阴影之下。如siri这样运用在手机上的智能会给一些人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据说siri也可以保存人问过它的隐私问题,这或许就会给一些人的生活带来困扰。 上帝在创造人时,不仅运用了自己的理性,这体现在上帝三个位格内在的神圣对话:“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创1:26-27),也运用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即上帝独立做出了创造人的决定。不但如此,之后上帝看所造的一些甚好。这不仅蕴含着一种善的价值判断,更包含了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满足。 相形之下,我们可以把人具有的上帝形象理解为指向能够让人实现生命超越的理性认知与自由选择能力,这意味着人在一定程度上分有了上帝的创造性,并且有能力参与到上帝持续的创造过程中,让上帝的荣美得到彰显,让人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体现。 与此同时,《圣经》也提醒我们,人是尘土和灵(精神)的共构,因为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又藉圣灵把生命的气息赋予人。人具有来自圣灵的生命气息,即灵或精神。 精神自由是激发人运用理性来实现创造力的重要前提,而创造力的发挥则是人实现自我、追求超越的基本路径。当人运用理性和自由进行新的创造与发明时,就参与到了上帝持续的创造过程中,就是在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尘土指向人存在的物质性,人具有了物质性的身体自然就具有了有限性,这也体现出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本质差别。这样,人在超越自我的同时也无法摆脱以物质性身体所表征的有限。 这不仅表现在人受造的生命自身是具有依存性的,并不像上帝那样是自在的和必然的,更表现在仅仅从物质性身体的视角,很难将人真正带到精神上的超越和永恒。因此,从现实主义的立场来看,人并不能借着生命的超越来否认自身的受造性,而任何试图借着人的成就来对人自身进行神化的尝试也从来没有成功过。 一个整全的人具有来自上帝的位格性,这意味着人具有理性、情感、意志和自我决断力,又存在于与上帝和其它受造的具体关系中。 “阿尔法狗”虽然能够打败围棋高手,但“阿尔法狗”的围棋知识来自人所设定的、或许远超过人能承受的超强度训练所累积的、数字化的信息,因此它的反应可能还无法完全摆脱一定程度上的机械性,毕竟人工智能是脱胎于人原初所设定的各种复杂程序。 本文以基督教的视角,试着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以及基督教“人观”这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工智能,旨在说明人工智能体现了人的创造力;至于人们当如何使用这一工具,则至少需要与能帮助人类做出价值判断的伦理学和宗教学进行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