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贪婪的多巴胺》纵欲?欲求不满?多巴胺带来的真的是快乐吗?

 茂林之家 2023-02-24 发布于湖南

大家好,我是超高校级的心理委员,是个爱啃书却啃书特慢的小鸟胃书虫。

自我小时候起,多巴胺便一直以一种“快乐分子”的印象,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但看了一些关于多巴胺的科普书籍后,我发觉多巴胺似乎并不能带来持续的快乐。

它带来的,似乎是另一个,看似与快乐息息相关,却最终与快乐背道而驰的可怕事物。

当我花了4个小时看完了《贪婪的多巴胺》后,我微眯双眼,小小的眼睛似乎已经看破了尘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前半段质量上乘,后面逐渐跑偏儿,陷入了侃大山和牵强的过度联想之中。最后倒是把话题引入了正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多巴胺过度分泌带来的窘境。

所以,本期的内容将会把这本书的“头”和“尾”掐下来,放文章里作一个小小的科普,希望大家玩儿了命地支持。

多巴胺是什么?What is dopamine?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简而言之,在传统的生物学观念中,多巴胺常被称为“快乐分子”。这种快乐能促进人对感官刺激带来的享受,对情感关系带来的满足和兴奋。

依据这种观点,我一直以来的看法便是——不开心?来点儿多巴胺!

所以闷闷不乐的时候,喝杯热牛奶,睡个懒觉,喝杯美式咖啡,这多巴胺水平一上来,很多事情也就想开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多巴胺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脑子里放了个海绵宝宝和一只萍琪派,俩家伙一直在脑内蹦跶,让你整个人处于一种又开心又嗨的状态。

然而,多巴胺真正的作用效果,似乎并不是“快乐”本身,而是对另一种事物的刺激。

However, instead of 'happinese' itself, the real effect of dopamine is the stimulation to something else.

快乐分子× 欲望分子√

对于多巴胺的作用,有一个经典的小白鼠实验。

当研究员给小白鼠食物时,小白鼠大脑中的多巴胺会开始分泌,吃得特别嗨。因此,在传统观点中,多巴胺所代表的就是快乐本身。

然而,当研究员定期给小白鼠食物后,小白鼠逐渐摸清了研究员投喂的套路,多巴胺分泌反应逐渐消失了,它对食物的快感似乎也开始逐渐下降,最后成为了一只“不快乐”的小耗子。

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多巴胺带来的,并不是“快乐”本身,而是欲望。

As a matter of fact, what dopamine really bring us, is not 'happinese' itself but desires.

比起聚焦于当下的享受,多巴胺更像是将人从当下的享受中剥离出来,去想象更美好的愿景。而这种想象,正是欲望的延伸。

书中也举了很多有关恋爱的例子,为什么许多人在恋爱中会一直追求新鲜感,为什么没有了新鲜感后许多恋人会立刻丧失对对方的兴趣。这一系列的问题,似乎导向的都是多巴胺带来的欲望机制。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我瞎编的恋爱小故事:

我是一个多巴胺分泌旺盛的女人,在我去酒吧艳遇到第一个男人后,我觉得他温柔体贴、眉目清秀,瞬间爱上了。随后,我会开始想象他的一切,想象他在事业上有多成功,想象他能带给我的特别新奇的感受……

后来随着我们了解得越来越多,我发现他居然还是个心理委员,想象到他能给我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大满足,对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同居了一段时间后,我也知道了他的工作,了解了他的气味,嗜好和习惯,以及他的收入,他九磅十五便士的衬衫和短裤……

逐渐地,我对他失去了兴趣,像是用修改器打满了所有成就之后,对一个游戏迅速丧失了再次点开的欲望。

我们分手了,我告诉家人,我们不合适。家人却说:“和你114514个前任分手的时候你也是这么说的。”

THE END

显而易见,在“我”的整个恋爱经历中,我一直是处于一种“想象”的状态,这种想象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像一张地图,没有探索到的区域,往往激发了人的无限遐想,让人不断产生探索的欲望。

因此,当“我”了解这个男人的一切后,他已经不能给我新鲜感了,而“我”还处于一种多巴胺高度分泌的状态,于是他对“我”的吸引力迅速下滑,像一块被榨干的甘蔗。

比起当下,多巴胺更在乎未来的可能性。无论拥有多少,多巴胺想要的永远是“更多”。

Compared to the present, dopamine cares more about possibilities in the future. No matter how much you have, dopamine always want MORE.

正如哲学家沃兹基硕德所言:“人总是欲求不满的。当一个人获得了巨大的快乐后,他会立刻想要更多的快乐,而认为当下的快乐不过如此。”

显然,如果一个人一直保持着高多巴胺分泌的状态,那么他的欲望机制将会持续打开,他可能会在各种强烈的欲望下(对升职的欲望、对金钱的渴望和对权力的渴望等)不断提升自我,节节高升,成为许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他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永远在向前奔跑,向更高处攀登的过程中,最后累死在追逐太阳的路上。

此时,就需要及时刹车,让另一种化学物质来影响自己的行为。

当下分子

当下分子是一种与多巴胺作用效果近乎相反的物质,它能让人感受到当下的美好,提升人的幸福感,而不是一味地渴望更多的东西。

当下分子包含内啡肽、催产素、内源性大麻和催产素等,能让人稳定地感受到当下的幸福,提高一个人维持现状与稳定的欲望。

回到刚刚那个恋爱故事中,“我”因为自己已经谈了114514个前任,不理解自己为何会如此花心,于是将“我”的疑惑抛给了现男友。现男友听后哈哈大笑,告诉了我关于多巴胺和当下分子的一切。“我”立刻醒悟,及时刹车,开始认真地全方位地感受当下的事物。

随后,“我”逐渐意识到真正让“我”快乐和幸福的是什么,真正让“我”感到爱与满足的是谁——是“我”的第11037个前任!

于是,“我”立刻给现男友发了张好人卡,然后和前任复合了。

The End

在这个故事里,女主通过及时刹车,认识到多巴胺的可怕之处并作出改变,让当下分子抑制了多巴胺的过度分泌,从而寻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然而,如果一个人的当下分子水平过高,以至于将多巴胺死死地压在床底下,完全不起作用,那么这个人的生活水平往往也不会太高。因为他过度安逸于现有的一点点事物,对所有事物都懒得行动,成为了一个住在石头底下每天无所作为的棘皮生物。

因此,多巴胺回路和当下分子的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平衡 The balance

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为实现两种分子的相互制衡统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一方面,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活在当下,而非过去或未来。

On one hand, intentionally control ourselves to live in the moment, instead of the past or the future.

随着大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活在信息过载的互联网中,常常从一个页面跳到另一个页面,话题的转换让人目不暇接,这种现象在短视频流行后尤为明显。再加上多巴胺回路固有的对当下的漠视,对未知与未来的遐想,人们越来越难以集中于一件事情,注意力愈发分散。

作者将这称为“漫游性思维”,而无论是从实验统计,还是从日常经验来看,漫游性思维带来的长期影响,无疑是负面与消极的。他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减少人的幸福感。

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常常无法静下心来做完一件事情,就跳到另一件事情上。本来要写论文,没写几个字儿不想写了,转而去做练习册,没做几下失去耐心了,去刷会儿短视频,又看会儿小说,时间就这样溜走了。

对于上班族而言,本来在做PPT,做了没几张就去列财务表,还没整完就要去开会,开完会去见客户,期间要找个时间做个项目计划,多线程的工作反复横跳,并不能够增加效率,反而会让工作者的效率大打折扣,最终一事无成。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上,对当下事物的感知与掌控,不仅能有效提高个人效率,还能大大增加人的幸福感和生活体验。

养成专时专用的习惯,认认真真地将每一件事贯彻到底,该上课就上课,该玩手机就玩手机,该睡觉就睡觉,而不是反复地沉浸在“事后一根烟”的无限懊悔中。

另一方面,积极尝试新鲜事物,接收新的信息,激活多巴胺的效能,使人更有上进心与行动力。

On the other hand, being open to new things activates the efficacy of dopamine, which makes people more motivated and enterprising.

当一个人的当下分子水平过高,以至于多巴胺受到抑制,过于沉溺在已有的事物中,不断重复着相同的行动,那他将会错失许多美好的事物。久而久之,在各种陈旧而毫无变化的生活中,感到闷闷不乐。

当接触新事物时,全新的感官信息带来的新奇感,会为多巴胺回路“充能”。这也是去不同地区旅游能够带来的快乐之一,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自然景观,给人带来的全新的体验,会让人有快乐的感觉。

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我是那种典型的宅男,足不出门看天下大势。但即便我理性上感觉自己很快乐,久而久之我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感受,幸福感逐渐下滑,san值日益降低,压力开始拉满,【心委】的信念正在经受考验……

对新事物保持开放的状态,多出去走走,多整点儿新游戏,多探索探索新地图,多找点儿新书来啃,你将会解锁你从没见过的船新版本的自己。

最后,将两者结合起来,用专注力创造新玩意儿,让自己在【心流】中获得无上的幸福感。

Last but not the least, combine the two, create something new with your focus and give yourself a supreme sense of happinese in FLOW.

在发达国家,建筑工人和木匠往往比金融高管和项目经理更有幸福感,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到将图纸上的想法亲手实现为现实的快乐,看着一座座建筑,他们感到自豪,以及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快感。

如果有时间的话,去做一些自己想做却又因为焦虑等原因,没有去做的事情。去绘画,去摄影,去写作,去做手工或是木工,当自己专注于某项自己真正喜爱的兴趣时,我们会进入心流状态,全然忘了时间,获得极大的快感——正如我目前写文章的状态。

当然,创作往往需要反馈,正如我写文章,也是为了给大家呈现更好的内容,让大家得到一些知识和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