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律失常医案

 春nqlxmiudfcwh 2023-02-25 发布于广东

心律失常医案

医案1

患者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70岁。就诊日期:2009.03.02

主诉:间断性心慌胸闷3月。

现病史:3月前因劳累出现间断性心慌胸闷不适,曾在省人民医院查24Holter提示:窦性心律+异位心律,偶发室早,阵发性房颤。

高血压病史4年,平素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三系细胞减少症病史10年。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外伤、手术及输血史。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及花粉等过敏史。

体格检查:血压130/70mmHg,神志清,精神差,面色淡红,营养中等,发育正常,形体肥胖,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红,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叩诊心界大,心率62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2-3个/分,心音低顿,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结涩。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ST-T异常改变。(未发病时)

心脏彩超:心内结构未见异常,左室舒张期顺应性减低,左心收缩功能正常,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少量反流。血脂血糖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心  悸  

证候诊断:气阴亏虚兼血瘀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    高血压病3级

治    法:益气养阴理气活血

处    方:芦  根12g  生  地12g    熟地12g 山萸肉12g

炒白术12g  丹  参12g    红花12g 夏枯草12g

枳  壳12g  鸡内金12g    砂仁10g 厚  朴12g

合欢皮12g

10剂上方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温服,日一剂。

复诊:2009.03.13复诊心慌减轻。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脉结涩。

处方:原方去白术,加生全瓜蒌12g,苏木12g,路路通12g,10剂,煎服法:上方头煎加水300ml,煎至200ml,二煎加水200ml,煎至100ml,两煎混匀,早晚温分服。

治疗2月,上方随症加减调整,患者心慌胸闷减轻,后复查24Holter提示偶发房早。病情稳定。

按语:心悸指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临床常呈阵发性,每于情绪波动劳累等诱发,多伴失眠健忘心烦不安等。心悸常因心虚胆怯及气血不足,气阴亏虚、水饮内停,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本例患者气阴亏虚,心脉失养出现心悸,瘀血痹阻胸阳出现胸闷等。治疗重在益气养阴兼理气活血通络。辨证准确,灵活选方用药,故取得较好疗效。

医案2

某某,女,28岁,2010年3月1日就诊。

主诉:心悸气短胸闷头痛1月。

病史:1月前感冒后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头痛,伴夜难入寐,持续低热已1周。患者面色潮红,舌红,苔黄,脉数。

辅助检查:

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ST-T异常改变。

生化检查:心肌酶、病毒抗体均高于正常值。

西医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

中医诊断:心悸(热毒炽盛,气阴损伤)

治法:清热解毒,扶正祛邪。

处方:心肌舒康0.5g×4盒,2粒、3/日

太子参12g    参12g    胡12g    金12g

    北沙参9g    参9g   半枝莲9g    杖9g

    炒桑枝9g   板蓝根15g    连6g  生甘草6g

         14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二诊(2010/03/15):诉:低热已除,余症均见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心电图示:偶发房性早搏,ST-T异常改变。

治疗药用:  芦  根15g 郁  金12g 炒柴胡12g 煅龙齿12g

酸枣仁12g 茯  苓15g 太子参15g  朴10g

 参10g 白  术10g 佛  手10g 柏子仁10g

生甘草10g

          14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三诊(2010/03/29):诉:服药后诸症消失,精神明显改善。复查心电图、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张老师指出: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等范畴。其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为心阴不足,心气亏虚,心失所养;标实为热毒损伤,痰湿内停,瘀血阻滞,而致心血瘀阻,脉络不畅。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然而本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标实是外邪侵袭或因虚致实之病理产物。遣方用药常选用北沙参滋阴,太子参补气养阴,玄参养阴清热,丹参祛瘀凉血,柴胡、郁金疏肝理气,清除余热。以此为主,气虚者加黄精、黄芪,血压高者加天麻、钩藤,高脂血症者加草决明、山楂,痰浊闭阻者加薤白、清半夏。以此组方治疗每获卓效。

医案3

某某,女,66岁,2009年12月4日初诊。

主诉:阵发性心慌4年余,胸闷1月。

病史: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心慌不适,曾查24Holter提示最慢心率达40次/分2009年11月以来患者劳累后上症加重,伴胸闷,头晕欲仆,身倦乏力,腰膝酸软,大便稀溏。舌淡暗,苔薄白微腻,脉细迟。外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8次/分,心肌劳损。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动过缓)

中医诊断:心悸(心肾阳虚)

治则:温阳益气,养心安神

成药处方:心素泰胶囊4粒/次,3次/日,口服

汤药处方:太子参15g    冬12g  五味子12g  炒柴胡12g

   金12g  石菖蒲12g    木12g  延胡索12g

   参12g    花12g  桑寄生12g    术12g

   苓15g  炒山药12g  怀牛膝12g

     7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二诊(2009/12/11):患者自觉症状减轻,舌淡暗,苔薄白,脉沉迟。心率55次/分。

用药:上方去石菖蒲、延胡索,加巴戟天12g、淫羊霍12g、桑椹12g,14付,日1剂,水煎服。

4周后复诊,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后仍感乏力,心率65次/分,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心电图:大致正常。

按语:冠心病心动过缓中医“迟脉证”,临床主要症状有胸闷、心慌、气短、头晕、乏力、一过性黑朦甚至晕厥。张教授认为迟脉证其病位在心,涉及脾肾。因心肾气虚,心阳不振,推动气血运行无力,心脏搏动失其常度,久病累及脾,痰浊阻遏,经脉不畅,瘀血内阻,心失所养,搏动无力。阳虚、痰阻、血痕三者互为因果,缠绵反复。张老师在治疗冠心病时强调以治心为主,但亦不忘兼顾他脏,随证加减不拘一方,往往依病情立法选方。因心肺同居上焦,心气上通于肺,肺主治节而助心行血,故对肺气虚弱,宗气不足,不能助心行血,心气亦弱者,张老师每择用西洋参、太子参以益肺气;对心火炽盛,灼伤肺阴而出现心悸、心烦、失眠等症者,则常用黄连、川楝子清泄心火,天门冬、麦冬、北沙参养肺阴;对脾虚健运失职,不能化生气血致心失所养者,每佐以炒白术、云苓、山药以健脾益气;对肝血不足,心血亦亏之心悸怔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者,常加生熟地、当归、杭白芍、桑椹以补养肝血;肝气不舒者,加炒柴胡以舒肝利气;肾阴不足,心阳独亢者,则用山萸肉、怀牛膝、玉竹、石斛以滋养肾阴。由此可见治心为主兼顾他脏是张老师治疗冠心病的又一特色。

医案4

某某,女,58岁,2009年5月25日初诊

主诉:发作性心慌5年,加重1月。

病史:患者近5年发作性心慌,多次查心电图提示阵发性房颤。近1月发作频繁,曾服“倍他乐克,胺碘酮,心律平”疗效欠佳。200758心脏彩超:左房增大冠脉造影: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4小时心电图:偶有室早,插入室早,频发房早,房早联发,短阵房连,无ST-T改变。2007510日心电图提示房颤心律高血压病史10年口服“硝本地平缓释片 杜仲降压片”血压控制130/70mmHg。

查体:血压190/80mmHg心律齐,心率60次/分。舌淡白,苔白,脉沉细涩。

辅助检查:ECG:窦缓,I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

处方;

1.心素泰胶囊    3粒  3次/日。

2.中汤药:天  麻10g      术12g  桑寄生12g  丹  参12g

 花12g    全瓜蒌12g  檀  香12g  木12g

 壳12g    茯  神12g  路路通12g  巴戟天12g  

车前子12g

             10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二诊(2009/6/12):服药后心悸,心痛减轻,伴胸闷,乏力,四肢肿胀。

查体:血压122/70mmHg。舌淡,苔白,脉沉细。

处方:1.上方去枳壳,加丝瓜络12g。10付,水煎服。

     2.心素泰胶囊2盒,2粒,3次/日

三诊(2009/7/3):服药后1月房颤未发作,胸闷,晨起手胀。舌淡,苔白,脉沉细。

查体:心率60次/分  血压130/70mmHg  

处方:上方加太子参15g ,仙茅12g。10付,水煎服。

随访半年,患者病情稳定。

按语:此病例为老师治疗阵发性房颤验案,患者既往病史有高血压病10年,窦性心动过缓。治疗时老师取方灵活,以天麻,白术,健脾平阳;全瓜蒌,苏木,檀香,枳壳,宽胸理气;丝瓜络,路路通,活血通络;巴戟天仙茅补益肾阳;交通心阳;处方体现了老师补与通法的应用。

医案5

某某,男,57岁。首诊2009/02/13

主诉:心慌1月。

病史;患者情绪激动、焦虑后出现心悸加重,余无不适。ECG:频发室性早搏,逆钟转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心悸(肝气郁结,心脉瘀阻)

处方:1参松养心胶囊4粒,3/日,口服

     2枣仁宁心胶囊3粒,3/日,口服

     3中汤药:疏肝理气,行气活血

桑枝12g  北沙参15g    冬12g苏木12g

       红花12g    参12g    芍12g黄精15g

       煅龙齿12g石菖蒲12g    金12g知母10g

       合欢皮12g夏枯草12g    根12g

       12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二诊(2009/02/20):心悸、胃胀、少寐多梦,大便偏稀。刷牙时恶心,舌质红,苔白厚,脉结代。ECG:偶发室性早搏。

中药处方:芦  根12g    合12g白  芨12g茯  苓12g

         白  术12g    术12g丹  参12g知  母9g

         黄  精12g  夏枯草12g北沙参12g煅龙齿12g

         甘  草3g

       12剂,水煎服,水煎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按语:本病属中医心悸范畴。患者多于情绪激动或过度焦虑诱发症状加重,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中汤药治疗以养阴清肝(热),活血通脉,体现了心肝同治;复诊时见胃胀、大便稀、呕恶症状,联合心胃同治,伍白芨、茯苓、苍白术健脾和胃。

医案6

某某,女,71岁,2009年07月03日

   主诉:气短,眠差10年;加重1月。

病史:10年前查“心动过缓”心率最慢48 次/分,经口服生脉饮后心率稍好转,纳可,眠可,二便调。平素气短。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体检:心率50次/分,律齐;血压:110/70mmHg。

处方:1.心素泰胶囊    2瓶   2/次   2次/日。

     2.仁宁心胶囊      3盒  3/次   3次/日。

     3. 炒柴胡 10g   郁 金  12g   太子参 12g   黄  精 15g

        山萸肉10g   巴戟天 12g   桑寄生 12g   丹  参 12g

        红  花10g   佛  手 10g   元  胡 12g   甘  草 3g

           7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2009年07月10日,复诊:病史同前,服药后症状减轻,气短,左侧背部疼痛,汗多,纳可,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体检:心率52次/分,律齐;血压:120/70mmHg。

处方:1.心素泰胶囊       2瓶   2/次   2次/日。

     2.仁宁心胶囊     3盒  3/次   3次/日。

     3. 炒柴胡 10g   郁  金 12g    太子参 12g   黄  精  15g

        山萸肉10g   巴戟天 12g  桑寄生  12g  丹  参 12g

        红  花10g   佛  手  10g     元  胡 12g     甘  草 3g

        炙桑枝  12g  白檀香 10g

             7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2009年07月17日,复诊:病史同前,服药后症状减轻,心慌,气短,出汗减轻,眠差,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体检:24小时动态新电图:平均心率53BPM,最慢心率40BPM,最快心率100BPM。室上性异位搏动包括:183个心搏;6个心搏在成对房早搏中,177个在单房早博中;最长的R-R间期为1.6s

处方:1.心素泰胶囊      2瓶   2/次   3次/日。

     2.杏仁宁心胶囊    3盒  3/次   3次/日。

     3. 炒柴胡 10g  太子参 12g  郁  金 12g   黄  精 15g

        怀牛膝12g  木  瓜 12g  巴戟天 12g   桑寄生 12g

        丹  参12g  红  花 10g  佛  手 10g   元  胡 12g

        甘  草3g                

           7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2009年07月24日

复诊:病史同前,服药后效果不明显,现眠差,入睡困难,腿无力,多汗,无气短,左侧背部疼痛减轻,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体检:心率56次/分律齐。

处方:  炒柴胡12g  炒枳壳 12g  元  胡 12g  郁  金 12g

       太子参12g  全瓜蒌 12g  薤  白 10g  丹  参 12g

       红  花10g  巴戟天 12g  仙灵脾 12g  鸡内金 12g

       合欢皮15g  甘  草 3g

            7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2009年08月03日

复诊:病史同前,服药后症状缓解,睡眠好转,入睡较前好转,腿无力减轻,出汗减少,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体检:心率56次/分,律齐

处方:1.  炒柴胡 12g   炒枳壳 12g  元  胡 12g  郁  金 12g

         太子参12g   全瓜蒌 12g  丹  参 12g  红  花 10g

        石  斛15g    巴戟天 12g  仙灵脾 12g  鸡内金 12g

        合欢皮15g    甘  草 3g    知  母 9g

           7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2.心素泰胶囊     2瓶    2片/次   2次/日。

2009年08月10日,复诊:病史同前,服药后症状减轻,腿无力减轻,头部汗多,乏力,眠好转,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体检:心率58次/分。

处方:   炒桑枝12g   柴胡 12g   郁金 12g   茯神 12g

         桑寄生12g   巴戟天 10g 仙  茅 12g 川  朴 12g

   石斛12g     丹 参 12g 红  花 10g 合欢皮 15g

         黄  精12g

           7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2009年08月17日,复诊:病史同前,服药后症状有所好转,眠有所好转,乏力好转,偶见心慌,气短,口苦 ,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查体:1血压:110/70mmHg。心率56次/分,律齐。                              

处方:1.心素泰胶囊     2瓶    2片/次   3次/日。

     2.    炒桑枝 12g  炒柴胡 12g  郁  金 12g    茯  神 12g

           桑寄生12g  巴戟天 10g  川  朴 12g    石  斛 12g

           仙  茅12g  丹  参 12g  红  花 10g    合欢皮 12g

           黄  精12g  白  术  12g

           7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2009年08月24日,复诊:服药后症状不明显,仍偶见心慌,气短,口苦,腹胀,矢气多,纳可,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心率 56次/分。血压:110/60mmHg。复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偶发房早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室晚电位示:正常。

处方:  炒柴胡12g    郁  金 12g   太子参 12g    黄  精 12g

       炒枳壳12g    巴戟天 12g   红  花 10g    丹  参 15g  

       桑寄生12g    元  胡 12g   鸡内金 10g    甘  草 3g

       菟丝子10g

         7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2009年09月03日,复诊:病史同前,服药后症状减轻,心慌,气短,口苦,腹胀减轻,眠差,口苦 ,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苔,脉沉细弦。

体检:心率55次/分,律齐。

处方:  炒柴胡12g    郁  金 12g   太子参 12g   黄  精 12g

       炒枳壳12g    巴戟天 12g   红  花 10g   丹  参 15g

       桑寄生12g    元  胡 12g   鸡内金 10g   甘  草 3g

       菟丝子10g    仙灵脾 10g   路路通 12g

      10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2009年09月14日,复诊:病史同前,服药后病情平稳,无心慌,气短,腹胀,口苦,眠差,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心率 53次/分,律齐。血压:110/70mmHg。

处方:1.心素泰胶囊   2瓶     2/次  3次/日。  

     2.   炒柴胡 12g   郁  金 12g  太子参 12g  黄  精 12g

          炒枳壳12g  北沙参 12g   红  花 10g  丹  参 15g

          桑寄生12g  元  胡 12g   鸡内金 10g  甘  草 3g

          菟丝子10g  仙灵脾 10g   路路通 12g

          麦  冬12g  石  斛 15g

           7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2009年09月24日,复诊:病史同前,服药后病情平稳,无心慌,气短,腹胀,口苦,纳可,二便调,心跳慢,眠差,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处方:     炒柴胡12g   郁  金 12g  太子参 12g  黄  精 12g

          仙  茅12g   北沙参 12g  红  花 10g    丹  参 15g

          桑寄生12g   元  胡 12g  鸡内金 10g    甘  草 3g

          菟丝子10g   仙灵脾 10g  路路通 12g    麦  冬 12g

          石  斛15g   炒桑枝 12g  夜交藤 12g

          7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2009年09月28日,复诊:病史同前,服药后病情平稳,心悸,乏力,眠好转,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沉细。

处方:1.心素泰胶囊     3瓶    2/次   3次/日。

     2.仁宁心胶囊   5盒    3/次   3次/日。

     3.炒柴胡 12g   郁  金 12g  太子参 12g  黄  精  12g

       全瓜蒌12g   苏木香 12g  丹  参 12g  红  花 10g

       薤  白12g   佛  手 12g  巴戟天 12g  仙灵脾 12g

       鸡血藤12g   路路通 12g  元  胡 12g

      10剂,水煎服,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分服,日1剂

2009年10月09日

复诊:病史同前,服药后症状减轻,四肢乏困无力减轻,偶口干,纳可,二便调。舌淡白,苔薄白,脉细弱。心率68次/分 律齐。血压:110/70mmHg。

随访半年,患者病情平稳。

按语:患者有冠心病史,窦性心动过缓,外院主张安装起搏器,患者拒绝,慕名找张老师诊治。观老师治疗用药经过,又见老师灵活应用通于补,心肾同治的思想。老师以柴胡、郁金等疏通气机,调和气血,及生脉散变方,补益气阴,以巴戟天,仙灵脾补益肾阳,振奋心阳,改善心率缓慢的临床表现,又依患者症状,临症加减变化,使患者心率提高,症状减轻,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医案7

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女,年龄:59岁。就诊日期:2008.02.28

主诉:口干乏力2年,胸闷心慌3月。

现病史:2年前出现口干乏力,检查血糖异常,诊断为糖尿病2型,口服二甲双胍及达美康,血糖控制一般。空腹在6-7mmol/L之间。3月前出现胸闷心慌不适,心落空感,心悸不宁,眠差,饮食可。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高血压。否认外伤、手术及输血史。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及花粉等过敏史。

体格检查:血压130/90mmHg,神志清,精神差,面色淡红,营养中等,发育正常,形体肥胖,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红,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叩诊心界大,心率66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8-10个/分,心音低顿,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结涩。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房早,ST-T异常改变。

中医诊断:心悸  消渴(上消)  

证候诊断:气阴亏虚兼血瘀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房早   2型糖尿病

治    法:益气养阴疏肝活血

处    方:柴胡12g  郁  金12g  太子参12g  白檀香12g

丹参12g  茯  神12g  石  斛12g  元  参12g  

佛手12g  合欢皮12g  煅龙齿12g  夏枯草10g

4剂,上方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温服,日一剂。

复诊:2009.03.03复诊胸闷心慌减轻,口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

处方:原方去夏枯草,加生地12g,熟地12g,山萸肉12g,4剂,煎服法:上方头煎加水300ml,煎至200ml,二煎加水200ml,煎至100ml,两煎混匀,早晚温分服。

治疗2月,上方随症加减调整,患者乏力胸闷心慌缓解。查体心率68次/分,心律整齐,早搏消失。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ST-T异常改变。

按语:本例患者气阴亏虚,心脉失养,发为心悸。阴虚津伤,发为消渴。治疗以益气养阴为治本,理气活血化瘀为治标。标本同治,取得较好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