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兰山山名考略

 孤凤 2023-02-25 发布于内蒙古

《口述宁夏》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贺兰山在历史上又称楼树山、空青山。北段在汉代称卑移山,《汉书·地理志》载:“廉县,卑移山在西北。”三国时期,乞伏鲜卑人驻牧于北段,故这山又被称为乞伏山。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东北抵河,其抵河之处亦名乞伏山。”

贺兰山的名称,始见于隋代。《隋书》卷二十九《地理志》“灵武郡宏静县”条下注:“开皇十一年置,有贺兰山。”《隋书·赵仲卿传》载:“赵仲卿,天水陇右人也……开皇三年(583年),突厥犯塞,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出贺兰山。”

贺兰山山名,最早见于唐代杜佑所著的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通典》。

《通典》“突厥”条载:“突厥谓驳马为曷拉,曷拉即贺兰。”驳,为毛色不纯的马,又引申为成分不纯,混杂,如驳杂。

《通典》所谓“突厥谓驳马为曷拉,曷拉即贺兰”句,可理解为:突厥人称呼“毛色不纯的马”为“曷拉”, “曷拉”又可读为“贺兰”,属语音之转。

杜佑去世后,李吉甫的唐代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第四“灵州保静县”条载:“贺兰山,在县西九十三里,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为贺兰。”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乐史编著的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沿袭了《元和郡县图志》的说法:“贺兰山,在(保静)县西九十三里,山上多有青草,望如青白如驳马,北人呼驳马为贺兰,鲜卑之类多依山谷为氏族,今贺兰姓者皆以此名。”将“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驳马”改为“山上多有青草,望如青白如驳马”。

以后,很多史籍都沿袭上述说法。

但在袭传过程中又将“驳马”讹称为“骏马”,将“北人”说成是“蒙古人”,将“树木青白”混为“青白草”。如在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称贺兰山“山多青白草,遥望如骏马,蒙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

此后,在一些介绍贺兰山的文章中,都沿用了这种说法,称贺兰山为“骏马之山”,说“遥望贺兰山,好似一匹飞奔的骏马。蒙古人称'骏马’为'贺兰’,所以这座山就被称为贺兰山”等等。

图片

其实,这种解释是错误的。蒙古语称骏马为“茂日勒”,蒙古语称贺兰山为“阿拉善”。

魏源《国朝绥抚蒙古记三》云:“贺兰山厄鲁特者,俗所称阿拉山也。阿拉山即贺兰山,亦为阿拉善,皆语音之转,地在河套以西。”

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阿拉善盟,其实就是贺兰山盟。因此,蒙古人用蒙古语称贺兰山的读音是“阿拉善”,属一声之转。

“贺兰”一词,除了读为“曷拉”,可解释为“毛色不纯的马”以外,又是部落名称。

《晋书·北狄匈奴传》记载,在西晋武帝太康年间(280~289年), “匈奴胡”三批15万人“降附”, “其入居塞者,有……贺赖种,……凡十九种,皆有部落,不相错杂”。

《资治通鉴》卷胡三省注:“兰、赖语转耳。”“贺赖”就是“贺兰”的音转,“贺赖种”即贺兰部落。贺兰山即因古匈奴贺兰部久居驻牧而得名。

图片

在贺兰山贺兰口生活的农民,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仙人开山,将山豁开了一道口子,留下了一双很大的脚印。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山口叫做“豁了口”。

“豁了口”住着黑狼氏部落。早前,黑狼氏部落的祖先在“豁了口”践踏了仙人的大脚印后有了身孕,逐渐繁衍为贺兰部,于是“豁了口”就被称为“贺兰口”,贺兰口所在的山就称为贺兰山。

这个口口相传的神话,透露了一些关于贺兰山山名来源的文化信息。

在整个贺兰山地区,唯一与贺兰山同名的山口地名就是贺兰口。

按照这个神话传说,贺兰山的山名来源于地名贺兰口,贺兰口的地名来源于贺兰部,贺兰部的称谓来源于黑狼氏部落,黑狼氏部落早先生活在“豁了口”。

“豁了口”,是一个地质作用导致山体断裂而造成的地貌景观。作为一个地名,“豁了口”又是这种山体景观的形象表述。

考察沿山一带的山口,尽管都是因地球内力作用影响下使山体发生褶皱或断裂而形成的,但“豁了口”这个地方,因地质“压性断裂”而形成山口的特征最为典型。沟谷狭窄,沟谷内山体陡峭,如果这边山体凸出一块,那边山体就凹进去一块。若将整个“豁了口”两边的山体做成一个模型,使其左右重合,其沟内两侧的断裂面一定会闭合为一体。

因此,“豁了口”这个地名,应是表述这里地形特点的最原始的一个地名。

从语源学的角度考察,不论是突厥语“曷拉”、匈奴部落“贺赖”、鲜卑姓氏“贺兰”,都应是突厥、匈奴、鲜卑在“豁了口”长期游猎驻牧而以地名命名部落或姓氏的结果。换言之,“豁了口”的“豁了”,就是西晋时期的匈奴部落“贺赖”、唐代突厥部落“曷拉”、鲜卑姓氏“贺兰”的来源。从音韵学的角度考察,“豁了”“贺赖”“曷拉”“黑狼”“贺兰”五个词组均可相互为用。

从以上五个词出现先后次序讲,口碑数据提示我们,“豁了口”作为地名,应该是最古老的一个词组。

在“豁了口”这个词组中,“豁了”二字,衍生出了“贺赖”“曷拉”“黑狼”等部落、氏族、姓氏名,最后固定为“贺兰”一词。

“豁了口”遂称为“贺兰口”, “贺兰口”所在的这座山即称为“贺兰山”。而“豁了口”这个地名,也一直沿用下来。直到现在,贺兰山一带的农民,仍然将“贺兰口”称为“豁了口”,或者互为应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