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物】甲骨文:商代文字数量、种类最多的代表丨安阳博物馆

 瑞视觉 2023-02-26 发布于河南

河南省安阳博物馆二楼1号厅的《从殷墟到大邑商——新时代殷墟考古新发现成果展》,第三部分是《文字——维系中华民族的基因》,介绍了了甲骨文、陶文、金文等商代文字体系。

前面与大家分享了金文《铜铸“高跟鞋”》、陶文《早于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的书写文字》,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甲骨文。(王子瑞摄)

文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

中国早期文字性符号的起源于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发现于距今商代早期和中期,既有刻画符号,又有文字。

商代晚期,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商代文字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文字体系。

自12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发现至今,全国已出土带字甲骨约15万片。

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商代文字,对研究商代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对研究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甲骨文是商代文字数量、种类最多的代表。

2002年安阳小屯村中村南发现的刻辞甲骨,出现了 很多新见字、新内容、新祭祀对象、新的人名、地名等多方面的资料。

上图,卜甲,商代晚期,出土于小屯南地遗址,藏于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

2010年9月,在殷墟大司空村东北出土了刻辞牛骨及龟甲,刻辞牛骨正面刻辞14列,可识字约60个;反面刻辞7列,可识字约38个。字与界划线刻好后有涂墨痕迹。

上图,卜甲,商代晚期,出土于小屯南地遗址,藏于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残长18.4cm,残宽14.7 cm。

2015年11月中旬至2016年11月上旬,在殷墟大司空村东南地J25出土刻辞卜甲7片。虽刻字不多,但出现五个人名或族名,而且还有多个新见字。

上图,卜甲,商代晚期,出土于小屯南地遗址。残长30.4cm,残宽16.7 cm。

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甲骨学研究,目前已经基本掌握了占甲骨占卜的流程。卜的主要材料是龟腹。

上图,卜甲,商代晚期,出土于小屯南地遗址,藏于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残长14.5cm,残宽19.7 cm。

贞人即卜官,是商代掌用龟占卜的官员,负责在占卜活动中向鬼神贞问而要决疑的事项。19 3 1年辞,董作宾首先在甲骨卜辞中发现了贞人的名字提出了“贞人”可作为骨卜辞分期断代的的重要标准。

上图,刻辞卜甲,商代晚期,2019年出土于安阳小屯T4759,藏于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

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对殷墟王裕口村南进行发掘,发现了330多座殷代墓葬。根据墓葬出土遗物推断,F区的M103、M94两座墓的墓主人可能是贞人。

上图,卜骨,商代晚期,出土于小屯南地遗址,长33.5cm,宽19.1cm,藏于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

王裕口村南地墓地的发掘对甲骨 研究具有重要意,贞人墓的确认不仅为殷商时期“贞人集团”研究打开了新局面,也为殷墟断代提供了参考与标准。

上图,刻辞卜骨,商代晚期,2019年出土于安阳小屯T4859。

甲骨文发现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研究成果显著,但近年来甲骨文字释读遇到了瓶颈期,这也给甲骨学研究的再深入造成了困难。在号召下启动了“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甲骨学研究将依托新科技,走向新发展道路,其研究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百年来的研究成果,庞杂的文献资料,大大增加了查阅所需的时间与人力成本。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打造开放、便捷、共享的甲骨文大数据台成为大势所趋。

殷契文渊、殷墟甲骨文数据库等甲骨文大数据平台为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法与路径。

如果认为本公众号《瑞视觉》还不错,敬请关注、转发、评论

你的鼓励,是我前行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