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鼎丰杯征文25号作品】郝文彦(黑龙江密山)那段难忘的往事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那段难忘的往事

          □郝文彦

刚一入冬,密山的鼎丰米业生产的大米就上市了。那精美的包装、白花花的大米、还没揭锅就闻到大米饭那扑鼻的香味,不禁使我想起了那段往事。

那还是在我少年时期,当时我家住在兴凯湖畔的一个叫临湖的小村子,离湖仅有三里多地远,湖岗北面半里远的地方还有一条又长又宽的河,当人称其为地河。那时候,这里诠释旱田,大多数种的是苞米、小麦、黄豆,根本没有一颗水稻,所以,这里的人们常年吃不到大米饭,就是过年,也没有一粒大米。要想吃上一顿大米饭,就得用5斤大碴子到60多里地远的知一去换。所以人们都把吃大米饭比吃油还金贵。

记得有一年快年的时候,队里的好几家串联要到知一去换大米,父亲也很想换一些大米过年时好吃。就这样队长决定全队凑成8000斤苞米茬子,派父亲赶大车和生产队打头的(领人干活)大个子刘祥,前往知一去换大米。换完大米就往回走,谁知刚一出知一,就下起了大雪,伴随着呼啸的西北风,鹅毛般雪片漫天飞舞,刮得人睁不开眼、看不清路,特别是窝风的地方,刮起一道道雪岭,大车无法行走,只好用锹挖;而且,气温已下降到零下三十多度,雪花直往衣服里钻,冻得人伸不出手、张不开嘴,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父亲心情十分沉重。然而,令他倍感欣慰的是,他的四匹马特别听话,一直不离他的左右,特别是大辕马,不时地用鼻子往父亲身上喷着热气,好象为父亲驱赶着寒气,父亲十分心疼。

他俩一刻不停地前行着,拼力和骇人听闻的东北“大烟炮”进行着博斗。过了蜂蜜山大岭,天就黑了,而且雪一阵比一阵大,风一阵比一阵紧,很快就伸手不见五指了,前面又出现几条叉道,一时间已分不清走哪条道对,于是,便在山下转游开了。越转游越着急,越着急越找不着路。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已是人困马乏,又累又饿。此时,父亲清楚地懂得在这情况下,人很容易被冻死。他稳定了一下情绪,决定暂时休息一会儿,又从马料袋里找出一些豆饼块,简单充饥之后又开始寻找回家的路。找了一会儿,刘祥忽然看见一堆小树丛,以为是火堆,便跑过去,解开大衣扣就去烤火,父亲大吃一惊,他知道人要是冻朦了见着树丛就以为是火,解开衣扣就烤火,人就是这样被冻死的。他费很大劲才把他拽起来,扣上大衣,继续打马前行。

这时,父亲忽然想起老马识途这句话,于是,便信马由缰,四匹马拉着大车一会儿西、一会儿南,又不知走了多长时间,跋涉了多少道雪岭,直累得他们气喘吁吁,只好停下来喘口气儿。这时,雪似乎小了一点儿,风还是那么大。父亲向远处仔细看了一阵,忽然看见西南方向不远处好象有一点光亮,他俩一起观看,经过仔细辨认,确定是亮灯,断定是人家,二人喜出望外,可是,雪岭太高,大车很难行走,父亲便决定卸了车,牵着马,直奔西南方向而去。

此时,二人都来了精神,大约一个来小时,才来到亮灯之处,果然是人家,进屋一打听,原来是望湖一队的马圈,这里正是出村的必经之路。刚进屋的时候,两个满身是雪的人还把饲养员老赵吓了一跳,一说话才辩认出来。父亲把情况一说,老赵马上把马全都牵进马圈,喂上草料,把二人让进里屋的热炕头上,又炒菜又烫酒,吃饱喝足之后,又在热炕上足足的睡了一觉。直到第二天下午,风小了,雪也停了,队上派人,拿着锹、牵着马,把大车拉了回来。

“大烟炮”刚刚刮起来的时候,队里的人就很担心,母亲一宿都没睡着觉。当父亲等二人赶着大车踏进马圈大院的时候,队上的人都闻讯赶来,嘘寒问暖,母亲更是热泪盈眶,大家竟情不自禁地抱在一起。晚上,队长特意把二人和家属请到家里,炒的菜,喝的酒,说是为他们接风洗尘。

在喝酒的过程中,队长突然说,咱这离大湖这么近,地河里的水又那么旺,就从南边咱的苞米地旁边流过。只可惜,咱不会种水田,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清清的湖水白白的流走;要是咱能把河水引过来,种上水田,打出大米那该多好呀!何必咱吃大米还得到外地买高价还整不着呢,再说了,为了换点大米你俩差点送了命。

母亲听后却说,要想种水田不难,我们家以前在吉林住的时候,种过好多年水田呢,很有经验的。队长一听高兴的说,真的吗?那咱何不试试。

第二年一开春,队里就张罗种水田的事儿,决定把村南的80亩旱田改成水田,在旁边挖出长长的排水沟,把地河里的水源源不断的引进水田里,由父亲担任技术员,开始种水稻。因为是头一年种水稻,大家都非常关注,父亲也特别上心,领几个人白天黑夜的守在稻田地里,而河里的水非常清,又不太凉,很适合水稻生长,而且土质又十分肥沃,头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家家都吃上了自己种的大米饭,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转过年有扩大了80亩,把靠地河的旱田都改成了水田,这一年又获得了大丰收。如今,村南的草甸子全都种上了水田,绿油油一片,东西两头都望不到边。到了秋天,稻子成熟了,远远望去,金黄一片,微风一吹,稻浪滚滚,稻香飘飘,到处是丰收在望的景象。

虽然吃上了自己种的大米饭,可那时候都是用人工薅稻子,人工打稻子,难免会有一些草籽;还有,大米都是用石碾子自己推的,也难免有一些稻壳子,做饭前还得一粒一粒地挑;做梦也没想到,能像现在这样,一切都是机器操作;尤其是密山鼎丰米业生产的大米,米粒又大又干净,还环保,做出的饭,既肉头又有香味,十分好吃。看看现在的好日子,想想过去的那些难忘的往事,怎能不令我感慨万千呢------


【作家档案】郝文彦男, 1969年参加公安工作曾任派出所民警、所长、密山市公安局秘书、办公室主任、政工科科长、内保科科长职务,2002年因机构改革提前退休。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市县、省级及国家级各种媒体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小说、通讯、电视专题片、曲艺等80余篇60多万字;从1989年----2002年,先后由香港天马出版公司出版报告文学集《蓝剑出鞘》、《希望之光》、《密山剿匪记》,省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铁血英华》上下集,1999年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

 【在线编辑:林兆丰】

主编: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