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标管理,其本质就是伪理论,只教给人短视,“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夫不重效验。若只管求光景,说效验,却是助长外驰病痛,不是工夫”

 读原著 2023-02-26 发布于四川
   克己复理是功夫,功夫做扎实了,自然有“天下归仁”的效验,这就好比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很多人一生碌碌无为,做事总没有一个长久的定力,经常半途而废,本质原因就是其总喜欢盯着那短期的结果效验的看,急功近利。这样做事时,心始终是放失的,事做不好是自然的,即使偶凭侥幸做好了,也持续不了多久,毕竟是役心而为,魂不守舍,——以此累心的状态活一生,也不过是自残一生,自欺一生。
   而反过来讲,像孟夫子给梁惠王讲义利的关系时一样,真正做到了以自进于义为利,而不以短期看得见的利为利,结果效验不可能不好。只是多数人都活得本末倒置,偏以看得见的利为利,不以自进于义为利,最终得到的多是一场空,偶尔得利也只是小利,大利益大福气永远都跟他绝缘。
 《传习录》中就有一个例子——
  问:“'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朱子作效验说,如何?”
  先生曰:“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夫不重效验。仁者以万物为体,不能一体,只是己私未忘。全得仁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闼意’,天下皆与,其仁亦在其中。如'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亦只是自家不怨,如'不怨天,不尤人’之意;然家邦无怨,于我亦在其中,但所重不在此。”
     还有一个——
先生问在坐之友:“比来工夫何似?”一友举虚明意思。先生曰:“此是说光景。”一友叙今昔异同。先生曰:“此是说效验。”二友惘然,请是。先生曰:“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若只管求光景,说效验,却是助长外驰病痛,不是工夫。”
   自进于义上着实用功,其核心在哪里?就在立志真切,随时随地著实(切实)就事上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为善去恶,诚致其良知,目击道存,而无一毫意必固我。
   立志真切,随时随地著实就事上为善去恶,诚致其良知,则自然不会有困忘之病,王阳明先生即道——
 “今好色之人未尝病于困忘,只是一真切耳。自家痛痒,自家须会知得,自家须会搔摩得。既自知得痛痒,自家须不能不搔摩得。佛家谓之方便法门,须是自家调停斟酌,他人总难与力,亦更无别法可设也。”
   何为佛家的方便法门?举个简单的例子,用水能洗去身上的灰尘时,水即为方便法门;用风能吹去身上的灰尘时,风即为方便法门;吃药可治病时,药就是方便法门;练功可治病时,练功即是方便法门......换一句话说,能让你明心见性的所有门道,都可称之为方便法门。每个人的后天习染情况不同,点化别人时,深入浅出,根据提问者或者被度化对象的不同情况而随缘教化,这也是方便法门,并且是一种高超的教育智慧。而人倘若没有机会被这种高超教育点化时,就要学会自己去度自己,自己去反观自照,去自知得痛痒,自知得痛痒,当然得自家去搔摩,自家去调停斟酌,不断自我完善,日新一日。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一毫意必固我,不在意一时的光景效验,就自然不会有拔苗助长的急功近利毛病。久久这般下去,自会妥贴,自心中凝聚,好比犹道家所谓的'结圣胎’过程。此致良知之念不息,驯至于美、大、圣、神,也只从此存养扩充去。假如只是才下得些功夫,就去说光景效验,何足为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