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艳杰//“不好好说话”的鲁迅先生

 胡艳杰 2023-02-28 发布于河南
“不好好说话”的鲁迅先生
——读《记念刘和珍君》有感
文//胡艳杰

很多中学生不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认为他的文章极为难懂。如果不读,或是浅浅地去读,便失去了走进大师、与大师交流的机会。
我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不易读懂,原因在于有时他不好好说话。那么,他在什么时候不好好说话呢?从情感上来说,那一定是在他极为生气的时候;从语言艺术上来说,他把反语讽刺的力量用到了极致。
就拿《记念刘和珍君》来说吧。鲁迅先生并不是对谁都“阴阳怪气”的,是要分对象的。
我们先来看看文中都写了哪些人?一类是刘和珍、杨德群等爱国革命青年,一类是段祺瑞反动政府、反动文人,还有一类就是庸人、苟活者、“无恶意的闲人”。
对于第一类人,也就是刘和珍、杨德群等爱国革命青年。对于他们的牺牲,鲁迅先生内心非常沉痛。鲁迅先生是极其爱护这些革命青年的,从“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等文字里可看出先生对她们的赞美、尊敬、钦佩和惋惜。甚至不惜拿自己与他们作对比,称自己是“苟活到现在的我”。所以,只要在我们了解了写作背景之后,凡是文章中提及这些青年学生的文字,我们都能看得明白,也理解得透彻。
第二类是段祺瑞反动政府、反动文人。鲁迅一提及这些人,尤其是这些人做的事,气不打一处来,便不好好说话了。提到段祺瑞执政府就讽刺为“文明人”;提到反动文人,就讽刺为“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有恶意的闲人”。把他们的统治之下的社会痛批为“非人间”,揭露他们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真实罪行。把他们的暴行说成“伟绩”,正话反说,以此来刻画他们沾沾自喜而不自知罪恶的丑陋嘴脸。
第三类人是庸人、苟活者、“无恶意的闲人”。这类人是麻木、苟且偷安的普通民众,此类人数目众多。他们畏惧反动势力,不敢反抗,正因如此,黑暗社会才得以维持下去。鲁迅先生对这类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更渴望以文字力量唤醒他们。因为此类人太麻木、健忘、安于现状,所以先生才冒着生命的危险写不断地文章,以纪念青年革命者,揭露反动势力的暴行,记录真实的历史事件。足见先生之斗争精神!
都说文如其人,先生对青年革命者赞美、对反动政府及反动文人愤怒控诉、对庸人警示,正体现了出他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人格魅力。先生不仅仅是在用行动,更是在用生命去践行他的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