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元代建筑整理与浅析

 古建秦 2023-02-28 发布于重庆

四川由于开发早,自汉代起,建筑技术就远远超过周边地区,如今广布于广元、绵阳等地的汉代仿木结构崖墓显现出了远高于周边省份的建筑技术水平,至北宋仍有“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的赞誉,宋末元初,由于受长期的宋元争夺四川之战影响,四川千年的经济文化积淀化为丘墟,《论救蜀四事疏》就有记:“盖虽荒郊绝岛之间,无一不被燎原沸鼎之毒也。”所以现在四川省留下的明以前木构建筑,几乎皆为元代建筑。


图片
大庙飞来殿

图片
芦山青龙寺

目前四川元代木构建筑总计有12座,在南方湿热条件下能有如此数量的遗存,是非常不容易的,数量稳居南方诸省之冠,这些元代建筑也各有特点,为研究西南地区明以前建筑做法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物参考。

图片

阆中五龙庙文昌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位于阆中河楼乡白虎村五龙山麓,始建于唐代,现存文昌阁为一座单檐歇山式的元代建筑,面阔3间,檐柱侧脚明显,前檐下施六铺作斗拱出双挑: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华拱左右各出斜拱,极为别致。斗拱用料粗大,梁架举折小,屋面平缓。四根檐柱用料较大,侧脚非常明显,古风盎然。

芦山青龙寺大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殿坐西向东,歇山式建筑,八架椽屋四椽前后对乳栿用四柱。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通长米,平面成正方形,建筑面积234.09平方米。前檐明间补间铺作三朵,中心一朵为溜金至中金檩,再接一挑斡至脊檩;两侧斗拱出五铺作斜拱。次间补间铺作为一朵,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均为五铺作斗拱。后檐柱上,斗拱简约,均以蜀柱替代栌斗承托正心檩,用挑枋实现出檐。屋面举折平缓,角有虾须橡。内柱直径厘米,素面覆盆式柱础,素面须弥座石台基,垂带踏道。

芦山平襄楼

图片

图片

楼坐北朝南,三重檐歇山顶木结构楼阁建筑,南北、东西结构两两相对,占地202平方米。通高14米,底阔五间14.1米,进深四间10米,明间面阔6.1米,次间和补间各为2米。楼是会走由18根大柱支撑,檐柱和角柱有侧脚,檐柱直径0.37米。内有8根大柱通顶,高7.7米。上下檐施五铺作斗栱38朵,明间步用二柱,面阔三间,腰檐下有平座,可扶栏远瞭。素面台基长12.8米,宽16.8米,正面露高0.20米,垂带踏道二级。历代有维修,至今仍雄伟坚固。

阆中永安寺大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永安寺大殿阔三间,进深四间,檐柱低于内柱达1米,有石梯相连。殿顶为单檐歇山式,屋面施布瓦。前檐下施铺作斗拱六朵,内柱用减柱造,使殿堂空间显得宽阔宏大。

遂宁金仙寺飞天藏殿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殿做东北向西南,占地约为260平方米。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其总进深尺度大于面阔尺度,单檐歇山顶。其梁架为六椽厅堂-前乳栿对后褡牵用四柱。

峨眉山大庙飞来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飞来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式,抬梁式构架,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柱子前檐减柱移柱、中线内柱减柱。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檐明间拄上金身泥胎幡龙两条,塑造精致。前檐斗拱12朵,为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拱计心造,昂尖上卷成像鼻式,第二跳华拱刻龙头置于昂下。后檐与山面斗拱26朵,形制与前檐斗拱相似。

眉山报恩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寺院坐北朝南,占地635平方米,现存大殿面阔三间共米,进深四间共13.65米,通高13,。45米,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檐柱略有升起和侧角,柱头卷杀为倒钟形,明间阑额断面近圆形,柱础为莲瓣覆盆式。梁上有“……泰定四年……”题记。

七曲山大庙盘陀石殿

图片

图片

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梁架结构为四椽厅堂前昂尾对后三椽椎用三柱。前檐施大额,阑额至角出头,内用“鹰嘴”蜀柱,铺作用真昂。结抅简单明确,细节的处理体现出了四川元代木构建筑特点。

南部醴峰观大雄宝殿

图片

图片

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采用“彻上明造”,前后褡牵用四柱。前檐心间左右减柱,两侧角柱之上架设“大额”贯通前檐,使得正立面气势榜礴。而铺作由前至后铺作层数减少,以山面作为过渡,此外,普拍枋仅设前檐与山面第一间,由于铺作层数减少,阑额在山面心间断开升高。这种“重视前檐”的设计方式在元代建筑中十分常见。建筑结构简练,形制粗矿,风格古朴,展示着四川区域元代古建筑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研宄价值。

花林寺大殿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殿坐北朝南 ,平面呈正方形,厅堂式结构,单檐歇山顶。大殿通面阔 10.98米、进深 10.95 米。面阔三间,六架椽屋前后劄牵用四柱,带前廊。前檐减二柱,柱间以檐额承普拍枋及斗拱。檐额下两端施绰幕枋,中部后加撑柱两根。平面为方三间的正方形,柱网为“囲”字形结构,中间 4 根屋内柱由额串拉结 ,外围一圈12 根檐柱与屋内柱通过梁栿相连接。在此基础上,采用减柱造,省去 2 根前檐柱,两山面则在中缝各加 1 根檐柱。

四川元代建筑结构浅析

四川元代建筑在开间尺度上,当心间有了明显扩大的趋势,眉山报恩寺与芦山平襄楼当心间尺度都能达到25尺,而阆中永安寺与青龙寺大殿心间尺度竟然能达到25尺,新发现的盐亭花林寺元代大殿,前檐用檐额减去两柱,其檐柱跨能达到10.98米,殿内当心间尺度也达到了近23尺。

图片

由此可见,四川元代寺观建筑对当心间具有不同一般的追求,当心间的扩大对次间的影响很大,明次间开间距相对而言较为悬殊,面阔方向上,次间宽常常仅相当于当心间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进深方向上,与江南地区同步,普遍扩大第一、第二进的尺度,或者通过增加进深开间来拓深殿内礼佛、塑像空间,  由此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方三间殿宇,如南部醴峰观、阆中永安寺大殿,七曲山大盘陀石殿、芦山青龙寺大殿等,阔深比均在1:1左右。进深的增加,甚至出现总进深大于总面阔的情况,如遂宁金仙寺、眉山报恩寺,阔深比分别为0.845:1、0.943:1,其山面开间数也多于前后檐,由此可见,四川元代建筑对进深和当心间的尺度的追求丝毫不亚于同时期江南地区,甚至有所超过。

多数三间小殿屋架较为简单,倾向于梁柱直接交接,榀架特点多为内柱直接承檩并分椽,南方特色明显,反映在外檐,三间小殿多做法粗糙,简省,复杂做法集中在前檐斗栱,跳数较多,而两侧,后檐则极为简单,跳数极少或仅用挑梁头来挑檐,反映了这类小型殿宇并未主要借助斗栱的出跳来挑檐。由于铺作跳数不同,所以两侧,后檐与前檐柱高并不相同,落差较大,故阑额没有确定的层高,或者说,侧面、后檐榀穿特色浓厚,属于穿斗建筑特色。屋架一般为抬梁架,结构简洁,断面也较小。

图片

这类小殿常用到大斜梁结构,一般认为是早期建筑做法遗存,事实上可能是元代此类建筑当心间跨度过大,而槫子截面较小,屋瓦轻薄,为了稳定槫子,增加结构强度,故增设的大斜梁结构,实际上等于用斜梁重设了一组横架。

图片

五间以上楼阁、殿宇,如大庙飞来殿、定襄楼,结构一般比较复杂严谨,外檐斗栱圈层完整、统一,结构上榀穿较少,梁柱交接多以斗栱承接,梁身、蜀柱、叉手等加工精美,值得一提的是,大庙飞来殿两厦椽子并未到山面外侧槫缝的结束而结束,而是继续延伸至殿内次间四椽栿缴背之上,暗示披厦收一整间,与苏州北宋甪直保圣寺大殿做法类似,古风盎然。

图片
大庙飞来殿长达两架的山面椽

由实例可见,四川元代建筑相较唐宋已经有了长足的变化和发展,但由于宋末元初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故元代阔五间以下的小型殿宇做法较为粗糙,并且混合了大量本土穿斗做法,品级不高,而五间及以上大型建筑,则较为精美,受穿斗做法影响小,结构更为复杂古朴,甚至有一定的唐宋做法遗存。其由于地处西南边陲,受江南法式型建筑做法影响较小,故主要保留自身特色,此外如斗栱、檐额等,可能受金、元以来北方厅堂建筑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