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开经络的千古之谜38——针刺产生“感觉传导”的可能性

 衆妙之門 2023-02-28 发布于陕西

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的“感觉传导”现象掀起了中国第三次经络研究高潮,但是经过二十多年全国科学家的各种实验探索,最后以失败而沉寂下去。因为无法解释“感觉传导”的发生机理。

今天,我用我45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来解释“感觉传导”的发生机理。

创新解释,抛砖引玉。

先讲结论再展开论据。

通过一两个或者十个实验研究是不可能证明经络的。

过去经络研究的失败在于过度投入实验室研究,根本没有埋头临床进行实践观察。

银针刺入肌间隙里面并且不断行针(提插捻转),美国学者已经证实提插捻转可以把筋膜拧成“麻花状”,银针刺激的目标组织是筋膜的胶原纤维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这个美国科学家的银针是刺入“肌间隙”里面的

筋膜都是由胶原纤维组成,粘多糖把无穷无尽的胶原纤维粘接在一起,就像毛线织成毛衣一样。胶原纤维连接成长长的“毛线”可以无限延长,毛线织成毛衣厚薄不一,胶原纤维编织成各种厚薄不一的筋膜,有胶原纤维非常松散的疏松筋膜,有胶原纤维较为紧密的浅筋膜,有胶原纤维十分密集的深筋膜,骨膜是胶原纤维最致密粘接的深筋膜。

肌间隙里的疏松纤维织成的筋膜是一种疏松筋膜,它在肌间隙里面最容易形成感觉传导现象。

胶原纤维相互间交互交叉形成无穷无尽的多面体框架结构,每一个多面体被称为”微液泡“,无穷无尽的微液泡连贯成为疏松结缔组织并布满全身,填充在身体里面所有空隙里面,包括深筋膜与深筋膜之间。

下图是放大65倍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微液泡纤维框架结构,这些胶原纤维围成的三角的四角的五角的各种各样的多面体还网罗大量水分子。

文章图片3

银针的捻转提插所形成的“力”,会扯动肌间隙里面的疏松筋膜的胶原纤维,“力”会逐级逐段地顺着相连的胶原纤维链条传递出去。这是其一

下图是胶原纤维发生应力的传递过程示意图,粉红色箭头方向是应力方向,银针的捻转提插可以通过胶原纤维传递出去。

文章图片4

针灸捻转提插的力会不断衰减,因为被中间的胶原纤维链条不断地阻滞,力的传导距离会不断衰减。

恰好,七十年代发现的经络感传现象(经络敏感人)正好是一种不断衰减的感觉传导,传导过程中必须不停地刺激才能促使感觉传导持续进行,一旦停止刺激,感觉传导就会立即终止。

针灸捻转提插的力不但在筋膜里面的胶原纤维中传递,还在这些胶原纤维组成的筋膜框架所网罗的水分子中间传递,恰恰水分子对力的传导也是衰减的,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水中一样形成涟漪式衰减。这是其二

为什么还与水分子有关呢?

疏松结缔组织中无穷无尽的胶原纤维微液泡框架框住了无穷无尽的高浓度的糖胺聚糖糖蛋白,一条或多条糖胺聚糖链与蛋白质共价结合,其中的糖胺聚糖同样含有丰富的负电荷而吸引无穷无尽的水分子,形成水化蛋白多糖凝胶,占比达72%。这是身体内水分子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身体内看不到 流动的水分子,都以这种状态“躲”起来了。

无穷无尽的胶原纤维框架框住了无穷无尽的水分子,胶原纤维框架被针灸的捻转提插不断扯动,胶原纤维框架感受的力也会搅动其间的水分子,力在水分子中呈衰减式传播。

肌间隙内胶原纤维框架与框架内的水分子,在针刺的捻转提插过程中,将捻转提插的“力”顺着纵向排列的肌间隙传递出去,其间的感受器感受到这种力的传递,形成感觉传导现象。

肌间隙里面恰好分布着各种感受器,可以感受到感觉传导过程。

感受感觉传导的感受器在肌间隙里是存在的,但是因人而异,有的人会比较丰富且感受器敏感性较高。身体里面的感受器因人不同而不同,甚至有的人的感受器会嵌入骨头中。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针刺的捻转提插一般都会在针体周围产生得气感有的人肌间隙里的感受器比较丰富就会在肌间隙里面向远端扩展,形成感觉传导;极个别人感受器特别丰富同时特别敏感,就会产生更远距离的感觉传导。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上图 ,银针刺入肌间隙里面,然后提插捻转不断刺激肌间隙和两侧的深筋膜(A面 、B面 为深筋膜),针刺的捻转提插不断刺激着两侧的深筋膜和肌间隙内的疏松筋膜,刺激深筋膜引起得气感,刺激肌间隙引起可能的感觉传导。

经络敏感人研究中 ,循经感传的感觉与针刺得气的感觉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可能是循经感传刺激的肌间隙里的不够密集的感受器,和深筋膜上密集的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受术者的感觉是有区别的 。

经络敏感人研究中,真正的经络敏感人还是非常少的,但黑天鹅现象不能被否定,必须给予研究与解释,理论上也可以成立 。

皮下组织与肌间隙里面都是同样的疏松纤维或者疏松筋膜,为什么会在肌间隙里传导,而皮下组织不会产生感觉传导呢?

皮下组织里面含有丰富的脂肪,加上皮下组织里的胶原纤维不会形成纵贯性的链状结构,所以难以形成纵贯性的感觉传导现象。

而肌间隙里的胶原纤维会随着肌肉的纵向排列而呈纵贯性链状排列,加上没有脂肪阻碍,所以发生顺着肌间隙纵向感觉传导的可能性就存在。

因为针刺捻转提插所刺激的胶原纤维是一团或者一族或者一定数量的胶原纤维,那么感觉传导不应该是古人所说的”线“状,而应该是有一定宽度的”条状“或”带状”。

果然,在经络敏感人观察中,发现受术者的感觉传导呈条状或者带状,甚至有几厘米宽,受术者特别肯定不是线状的,这种条带状间接否定了古人经络学说的线状描述。

文章图片10

肌间隙里面的胶原纤维链条中,当银针从胶原纤维链条的中间刺入时,刺激的捻转提插对胶原纤维链条的扯动会向链条的两侧传递,所以可以形成向心和离心两个方向的感觉传导,形成感觉传导的双向传导现象。这个现象也是经络研究中无法解释的难题之一。

有的人如果肌间隙里面的感受器非常密集加上感受器敏感性特别强,在保持刺激的情况下,感觉传导就会顺着肌间隙不断蔓延至更远的距离,顺着胶原纤维链条跨过神经节段的控制区域,这可用以解释经络敏感人研究中难以解释的感觉传导跨神经节段现象

在肌间隙伸展的路径上给予一定重量的压力,或者在肌间隙路径上存在紊乱的疤痕,这些压力和疤痕会阻碍“力”在胶原纤维链条中的传播,可以阻碍感觉传导的继续传递,这可用以解释经络敏感人研究中出现的感觉传导“压力阻滞”与“疤痕阻滞”现象

感觉传导在关节处往往也会产生感觉传导的耽搁,称为”关节耽搁现象“,这是因为关节的伸展面都是硬实的肌腱韧带和关节囊,而疏松结缔组织非常少,感觉传导需要经过疏松结缔组织中疏松筋膜传递,关节的伸展面会阻碍感觉传导过程。

关节的曲侧面则主要由松软的肌肉与肌腱为主,疏松结缔组织丰富,应该不会出现这种关节耽搁现象。

文章图片11

针刺的深度不同,刺激不同深度的胶原纤维链条,就会形成不同深度胶原纤维链条的感觉传导,这是经络敏感人研究中观察到的好似有”无数条感觉传导线”的现象,也是古人观察经络在不同季节经络会有深浅变化现象的原因。

经络敏感人研究大都用的电刺激观察,水分子是良导体,肌间隙较脂肪多的皮下组织的阻力更小,所以,肌间隙更容易形成较低电流刺激下的感觉传导。

为什么致密的胶原纤维组成的深筋膜难以形成受刺激后的感觉传导呢?我在按摩过程中双手的刺激力度和刺激面积远远大于针灸,但从来没有发现感觉传导现象,而我在针灸实践中经常观察到一定距离的感觉传导现象。

可能的原因是,深筋膜的胶原纤维非常密集加上含水量少,难以形成纤维应力与水涟漪的远距离的传递。

四肢的肌肉量多所以肌间隙多,躯干的肌肉大但是肌间隙少,面部没有深筋膜围住的肌间隙 ,所以,经络敏感人研究中发现四肢的感觉传导特别明显,特别是膝肘关节以下的肌肉多肌间隙多导致感觉传导容易形成 ;而躯干肌肉大而乱,肌间隙不规则,形成的感觉传导就比较混乱;面部只有浅筋膜且肌肉浅薄,感觉传导就非常差。

文章图片12

较感觉传导更受重视的是一种”隐形感觉传导“,是祝总镶教授发明的观察经络的一种研究手段,但是他没有给出这种现象的形成机理,祝总镶出版的专业书籍只讲出这种规律,但是没有研究出发生机理 ,甚为遗憾 。

八十年代我仰望的经络研究专家胡翔龙、祝总镶、李定忠、孟昭威、张颖清等科学家都已经老去或逝去,那个时候的我这个经络小子现在多么想和他们讨论和请教啊。我采用筋膜立体结构可以较为满意地解释隐形循经感传,希望祝总镶教授能支持我。

文章图片13

隐形循经感传是在身体沿线上敲打身体,寻找一种共鸣点,共鸣点连接起来正好是一条经络线,这种隐形感觉传导线非常稳定,不像显性感觉传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现象用肌间隙可以较为圆满地进行解释。

肌间隙的纤维框架随着疏松结缔组织的铺展而不间断地填充在所有空隙内,特别是肌间隙内。肌间隙与两旁的深筋膜形成外侧筋膜紧密内部筋膜疏松的特殊的一种空心状态,沿着肌间隙路径敲打与在肌间隙旁外敲打,会在肌间隙部位发生独特的共振共鸣现象,这种肌间隙与外侧深筋膜的结合是一种固定结构,故而非常稳定,这是形成隐形感觉传导的物质结构基础

皮下脂肪下面就是一层深筋膜(下图的4),这层深筋膜包裹整个身体。唐朝孙思邈提出的”阿是穴“概念,也就是古人提倡的”以痛为腧“观点,与深筋膜这种分布结构契合。正好深筋膜铺满全身,深筋膜容易发生紧缩发硬和疼痛现象,形成痛点 ,刺激这些痛点就能得气产生治疗作用 ,形成 孙思邈的阿是穴现象。

文章图片14

孙思邈的阿是穴概念和古人以痛为腧概念充满科学性 。谁说古人不科学,谁说中医不科学?!

经络研究除了要能解释现代人观察到的”感觉传导现象“之外,还要能解释古人的经络学说,更要能指导临床实战防治诸多疾病;既要能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又要能用西医生物学来支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研究出经络的真谛。

所以说,经络研究不能通过一两个实验室研究形成突破,请大家不要被什么现代化的仪器所蒙蔽,也不要以为经络多么神奇、神秘、奇妙。

真正的经络就是这样平实、平静、平凡,但是它能激发出身体巨大的能量,产生防病治病的积极功效。

这是一个来自民间医生长达45年的研究认识,我也正是用这些经络认识防病治病取得良好的口碑,希望这种经络认识能够被更多的人了解与应用,从而为大众健康事业增砖添瓦。

长久的经络研究让我认识到,身体需要足够大的交换面积,身体的四肢特别是十个手指与脚趾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交换面积,每增加一条肌肉就增加很大的交换面积,每增加一个指头就增加几条肌肉与相应的肌间隙,肌间隙疏松结缔组织就是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极好的场所。肾脏,肺脏,肝脏,肠道都通过增加交换面积形成各自独特的形态学结构,以此来增加生命的存在与活力。

现在西方医学正在研究的细胞外结构(基质),如果能用经络思想指导它的研究,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经络几乎包含了细胞外基质的全部。

经络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奇想象,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物体。

经络不能离开生物体的基本要求:

一个生物体必须是结构化的,但是它也需要是能够移动的、柔软的、有适应性的、自给自足的。

胶原纤维组成的筋膜立体结构正是有这些相互连接互助互利的胶原纤维结构,可以在身体内相对地移动,可以柔软和紧缩发硬,可以适应肌肉的收缩、可以在疏松结缔组织内存在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与修复,有组织液与微循环的不断更新,可以受内外刺激来调整身体,可以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发生功能上组织结构上的往来和互通信息 。

经络正是一个这样中规中矩的实实在在的生物体 。它的看似隐性地存在而被现代医学所忽视,但是被眼明心亮的中国古代医者在实践中慧眼识珠抓住了。

经络的深入研究与推广,将为世界医学增加崭新的内容和突破。

经络,是肌肉的深筋膜与肌间隙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筋膜立体网络,遍布全身。

深筋膜非常致密的胶原纤维形成了它的外壁,其内被疏松结缔组织的疏松筋膜所填充,它们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组织器官。里面生活着一些细胞,比如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许许多多的血管与淋巴管,微循环与组织液是胶原纤维网络的组成部分,也就是经络的组成部分。

经络的实际应用我将另文讨论,它对现代医学是一种冲击。深刻触动身体深筋膜对身体的调动是一门科学,也是中国古代医者对现代医学的贡献。

文章图片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