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含堂经方治验——​​​黄连汤治疗泄泻

 虚竹怀远 2023-02-28 发布于湖北

黄连汤

【药物组成】

黄连三两(9克);甘草三两(9克),炙;干姜三两(9克);桂枝三两(9克),去皮 ;人参二两(6克);半夏半升(9克),洗;大枣十二枚(6枚),擘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2000毫升),煮取六升(1200毫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泄泻

周某某,女,46岁,农民。2002年6月21日初诊。两月前于劳累后腹中饥饿,遂恣食寒凉食物,出现泄泻,曾先后在当地诊所和市内某医院门诊治疗,用药均无疗效。现症:大便稀溏,日3~4次,腹部凉痛,口臭、呕吐、饮食喜凉、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脉弦紧。诊为泄泻,证属胃热肠寒。治宜清上温下,健脾止呕。

拟黄连汤加味,处方:黄连6克,干姜9克,桂枝9克,党参6克,清半夏15克,.炙甘草6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大枣6枚。水煎服。

二诊:上药服5剂,泄泻明显减轻;腹痛与呕吐消失,继以上药去半夏,又服6剂而愈。

按:本例泄泻,因两月前恣食寒凉食物;损伤脾阳,导致肠寒而出现大便稀溏,腹部凉痛;另一方面,患者平素胃火偏盛,一直存在口臭、饮食喜凉、舌红、苔黄等胃热表现。故其证型为胃热肠寒。治用黄连汤加味,以黄连清胃热,干姜温肠寒,桂枝既温肠寒,又可交通肠胃之阳气,参、草、苓、术、大枣健脾止泻,半夏降逆止呕。全方寒热并用,清上温下,平调寒热,健脾和胃,调节阴阳。

黄连汤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现代主要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胃痛、呕吐、胃酸过多症、便秘等。辨证要点为阴阳失调、寒热上下者,症状如呕吐、心烦、腹痛、心下痞满、食少、下利等。

【现代应用选录】

心脏疾病:以黄连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每日1剂,服30剂而愈;本方加香薷治房性早搏,每日1剂,2剂后恶心腹痛消失,去香薷,又服5剂后心律及心电图均正常;本方加黄芪治心功能不全,每日1剂,服20剂后下肢浮肿消失,以丽参6g易黄芪,又服20剂后病愈。(王战和.黄连汤在心脏病中的运用体会.中原医刊,1997,24(6):41)另有报道,黄连汤治冠心病心律失常亦获治愈。(王慧卿,等.黄连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1例.河北中医,1996,18(5):34)

按:黄连汤尚用于妇科及其他一些杂病。

妇科:经漏、胎动不安等。辨证以寒热互见、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表里不和为病机特点。

其他:失眠、多寐、关格证、呃逆、肝郁呕泄症、慢性复发性口疮等。辨证宜掌握其病机为上中二焦阴阳相格所致的胸寒胃热或胸热胃寒。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