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173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8

             《伤寒杂病论》

                   ――第一百七十三条

原文: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注:外感病,胸脘部有热,腹中有寒,腹中疼痛,想呕吐的,主治用黄连汤。

释义:(本条讲胃热肠寒的症治。)

     胸中、胃中都是指的部位概念,所谓胸中,实际是指胃;胃中实际是指肠。胃中有热而气逆,所以欲呕;肠中有寒邪而气滞,所以腹中痛。之所以胃热肠寒,主要因陰陽升降失其常度,陽在上不能下交于陰,则下寒者自寒,陰在下不能上交于陽,则上热者自热。症情既寒热夹杂,所以治疗也寒热并用。

     素体胸腹寒热失调者,陽气不宣,若感受外邪,易引而为病。“伤寒”是感受外邪之意。“胸中有热”,即胸中有邪热,可见心烦、懊、口苦等。“胃中有邪气”,是指病邪阻滞于胃肠。腹中有寒,气机凝滞,不通则痛,故见腹中痛。“欲呕吐”是邪阻中焦,胃失和降而上逆。上热下寒,陰陽升降失其常度,陽在上不能下交于陰,则下寒者自寒,陰在下不能上交于陽,则上热者自热。治用黄连汤清上温下,交通陰陽。

      本证与三泻心症都是寒热夹杂,但病机却有不同,三泻心症为中虚热结致痞,其寒由手中阳不足,所以肠鸣自利;本证为胃热气逆于上,肠寒凝滞于下,所以欲呕腹痛。

  黄连汤以黄连清在上之热而除烦;用半夏降逆止呕,干姜温中散寒以止痛,配用参、草、枣益胃安中,以复中焦之升降。桂枝既能助干姜温中,又可和解在表之余邪;妙在与黄连配伍,交通心肾陰陽,有助于上热下寒证的解除。

  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药味相近,但主治病证迥然有别。半夏泻心汤,有黄芩无桂枝,去滓再煎,用治寒热错杂于中焦,气机壅滞,以心下痞为主的病证。本方用桂枝无黄芩,用治上热下寒、寒热分踞上下,表里不和,以心烦、腹痛为主的病证。

  黄连汤证与栀子干姜汤证病机同为上热下寒,但病位稍异,症状各有特点。黄连汤证病位涉及胸膈、胃肠,以“腹中痛、欲呕吐”为审证要点;栀子干姜汤证病位涉及胸、肠,以心烦、下利为审证要点。

辨证论治:

主症:腹中痛,欲呕吐。

成因:上热下寒,升降失调。

治法: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方药:黄连汤(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