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科举里的春天有多美?《湖山春晓图》给出直观感受

 泊木沐 2023-02-28 发布于辽宁

春天的时节,无论在历史的哪个时期都是最美好的,在南宋的春天也不例外。读《湖山春晓图》就是在读宋朝的春天和一位文人追逐梦想的往事。

仔细看骑马的文人,后面跟着两名僮仆,前面肩抗伞盖,后面的挑着担子去赶考,他们走在湖色氤氲的春天去准备一场改变命运的考试,看着他们的紧促步履依旧能让人感受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昂扬进取。

一抹明霞包藏着羞涩的红日,因为霞光的出现在早晨,可以确定这是早上而非夕阳西下。主人策马在前面指引,二个僮仆紧跟后面,此行不为玩乐而是参加春闱大考,后面的背景山色大抵是西湖附近。河岸边独行的一条黑犬,也能释放出时间的信息,家养的小狗一般会在早晨被放出门外闲逛,此时这只家犬正背向宅门而去。绿茵之中,隐约看到一架红色的高大秋千,突出树梢之上,显得非常明显。过去的古人喜欢在清明时节玩耍秋千,因此点明了季节的时令。

宋代的文人大多骑驴,除了是文化传统外,就是北宋稀缺马匹,退休后的王安石只能骑驴,似乎以此可见一斑。这位赶考的士子骑马去赶考,可知出身高贵。仔细看这匹马脖子上还挂着一朵鲜艳的红缨,给画面带来许多鲜活感。

骑马,并带着二位仆人,意味着有相当的经济基础。他没有像许多宋画中的旅行者那样,头上戴着长途旅行必备的帷帽或包着头巾,也没有穿便于旅行的紧窄衣服,而是身着潇洒的宽袍大袖。家仆挑着的是两个木箱,也和寻常旅人的行李不尽相同。这一切集合起来,一位作短途旅行、游玩山水的年轻文人形象跃然而出。

宋代的春天,高调外出的年轻文士,大多是这种形象。《湖山晓春图》的文人的前面一路芬芳,如同春天一样充满了希望。

画面的视点很高,如同从山峦上俯视,颇有一种大气魄。二位对主人听命的仆僮虽然肩负重担却迎头赶上,在山水之间,仿佛看到他们对主人的前途充满了希望,因为他们也把自己的命运寄托给了主人,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右边是水面,左边则是一道深沟。在对岸,水岸的曲线,从画面的右下方往左上方延伸。在水岸线消失的地方,是远山中山路的曲线。这条山路盘过一座山,又是更远处的一座山,山路一直在陡峭的上升,直到最后消失在淡淡的墨色中。画面中,两岸路线的上升角度,不出所料地保持着平行关系,这就是一种特殊的视觉逻辑。

从文化背景来解读这幅画的文人其实不是自己,而是折射了当时宋代春天所有读书人的一个缩影。

先看看唐代的考试众生相:“天下之士,什什伍伍,戴破帽,骑蹇驴,未到门百步,辄下马奉币刺,再拜以谒于典客者,投其所为之文,名之日“求知己”。如是而不问,则再如自车前所为者,名之日“温卷”。如是而又不问,则有执贽于马前,自赞日“某人上谒”者。”因此对于宋朝科举来讲更为公平,比如欧阳修当年在看到一篇科举文章大家赞叹,以为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才能写出来,因此不敢列为第一,谁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苏轼,由此便可知宋代科举的相对规范性,给了许多读书人公平的希望。

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310年,仅正奏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就其规模而言,远远超过了前后各代。当时的135位宰相中, 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获得出身的。在直接参与决策的上层群体中所占比例如此之高,是前朝无法相比的。正是在此基础之上, 宋代的官僚队伍就其整体而言,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北宋的科举制度影响深远,被当时的社会主流所全部接纳,也随之产生了大量描写科举制度的诗文和画作。

正如欧阳修在其《论逐路取人札子》中所说:“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进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收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政府采取的诸多措置背后,事实上反映着数十百万应试士人维护自身权益的强烈要求,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走向“平民化”的社会与“十大夫政治”之特点。

因此科举成了天下所有人读书人的大事,“春闱”就是春天的考试,一旦中了就可以参加最后的“殿试”,一旦中榜就成了进士,因此每年的二三月江南的读书人都会簇拥着赶赴京城,寻找他们的生命之春。当时有一本笔记简要回顾了这段光景:“”三月上旬.....排日引试。诸州士人,自二月间前后到都,各寻安泊待试,遂经部呈验解牒,陈乞纳卷用印,并收买试篮桌椅之类。试日已定,隔宿于贡院前赁房待试,就看坐图.....此科举试,三年一次,到省士人,不下万余人,骈集都城。铺席买卖如市,俗语云“赶试官生活”,应一时之需耳。”

尤其是外地士子举人们一般提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到都城。这一万多人,租房子、买用具,边消费、边游玩、边学习。画中那骑着红缨骏马,扬鞭遥指、意气风发的文士,很可能就是这一万多人中的一员。准备考试之余,畅游湖山胜景,结识旧雨新知,自然也是“赶试官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他们可能是苏轼、陆游、辛弃疾的身影,也可能是王安石、司马光。一幅小画卷囊括了宋代科举的春闱风貌,堪称文化大手笔、大气象。也正因此,宋代成了文人最理想的时代,让所有人看着这幅画也想起了如痴如醉的那个美好的读书人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