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味中药(86)丨麦芽

 松柏林光139 2023-02-28 发布于山东

图片

麦芽

来源

    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别名】大麦蘖,麦蘖,大麦毛,大麦芽。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脾经、胃经。

【药材炮制】

麦芽:除去杂质。

炒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炒至棕黄色,放凉,筛去灰屑。

焦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炒至焦褐色,放凉,筛去灰屑。

【功能主治】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健胃消食、疏肝和胃宜生用;回乳生用、炒用均可;止泻多炒用。

图片

【注意事项】 孕妇、无积滞者慎服,妇女哺乳期禁用。

【用法用量】 煎汤,用量10~12克,或研末冲服;回乳炒用,用量60克。

【药材鉴别】

麦芽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和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5mm。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甘。

 【临床配伍】

    1.快膈进食:麦芽120克,神曲60克,白术、橘皮各30克。为末,蒸饼丸梧桐子大。每人参汤下三五十丸。(《纲目》)

    2.治小儿疳,百药不疗:大麦芽(炒)、神曲(炒)、芜荑(炒)、黄连(去须)。上等分为末,以猪胆蒸熟取汁,和宿蒸饼研如薄糊,然后入药拌匀,丸如麻子大,量儿大小加减,空心米饮下二十粒,临时增减,小儿无时,日三五服。(《叶氏录验方》消疳丸)

 3.治饱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昏昏欲卧,食毕辄甚:大麦芽一升,椒30克(并熬),干姜90克。捣末,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肘后方》)

 4.治产后发热,乳汁不通,无子当消者:麦芽(炒)60克。研细末,清汤调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图片

【古书记载】 

    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千金·食治》:消食和中。熬末令赤黑,捣作麨,止泄利,和清酢浆服之,日三夜一服。

    3.《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4.《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5.《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6.《本草纲目》:麦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观造饧者用之,可以类推。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

    7.《本草经疏》:麦糵,功用与米糵相同,而此消化之力更紧,其发生之气,又能助胃气上升,行阳道而资健运,故主开胃补脾,消化水谷及一切结积冷气胀满。

图片

【药膳食疗】

麦芽青皮饮

    生麦芽30克,青皮10克。将二味放入锅内,加水同煮1小时,滤取汁液备饮。

此饮开胃消食、疏肝止痛,用于肝气郁结、横逆脾胃所致的两胁胀痛,饮食不香,口中乏味。每日1剂,分次频饮。

大麦薏米粥

    大麦(去皮)、薏苡仁、土茯苓各60克,红枣适量。先水煎土茯苓,去渣取药汁,加入大麦、薏苡仁,红枣,文火煎煮成粥,早晚食用。

    此粥可作为四肢痿软不用者的保健食品;常作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辅助食疗,对恢复下肢功能有一定帮助。

大麦健脾茶

    炒麦芽90克,党参30克,白术15克,冰糖适量。先将麦芽洗净,放入锅中,加水至满,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5分钟;再下切好的党参、白术片,煮沸20分钟,加适量冰糖,待凉后过滤取汁,装瓶备饮。每次30~50毫升,每日2次。

    此茶益气健脾、除湿助运、消食和胃,主要用于消化不良,亦可用于糖尿病(不加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