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动履行分几步?海淀法院来提速

 德吉央金yue 2023-02-2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我跟对方当事人沟通困难,不知道对方收款账户怎么办?

调解方案我同意,但我担心对方不给钱,怎么办?

切实解决当事人在案件履行方面的顾虑,打通权利实现的“最后一公里”,是海淀法院延伸审判职能、探索完善督促履行机制的初衷。在“一站式”纠纷解决的最后一步,海淀法院以提升速裁案件自动履行率为抓手,勾勒多元解纷纵深推进的生动画卷。

当庭履行见真章

“我跟被告这种人没什么好说的,我不接受任何调解,你们法院也不要给这种人说话!”收案后的第一次调解以失败告终,第二速裁团队承办法官赵一凡、法官助理郑蕾并未气馁,二人又一次翻动着案卷,决定把案件再梳理一遍。

图片

这是一起两辆自行车相撞引发的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情相对简单,证据较为充分,从工作量角度看,直接开庭判决无疑是最经济的结案方式。可赵一凡考虑到,如果以判决结案,一则该案起诉时间离事故发生已近三年,双方怨愤已深,二则判后履行情况难料,如果进入执行无疑将激化矛盾。要想解开积怨,还得找对症结,赵一凡会同助理郑蕾又与双方当事人多次沟通。她们了解到,当年事发后,双方曾私下谈妥赔偿金额,但被告突然身患严重疾病,无力支付,于是一直避而不见,拒绝与原告联系。在审判团队的沟通下,原告对被告孤身一人在京打拼的不易表示理解,气氛终于缓和下来。赵一凡感到,再次调解的时机成熟了。

于是,双方当事人再次聚首云调解室。在法官的主持下,被告当庭支付了8000元赔偿费用,原告当即办理撤诉手续,双方握手言和,一桩持续三年的纠纷在15分钟内画上句号。“这案子办得圆满!”回想起当事人曾经的剑拔弩张,郑蕾不禁感叹。

图片

在很多人眼中,推进调解有利于减少纠纷化解成本。但在第二速裁团队看来,一次合格的调解并不比判决“省事”——尽量实现当庭履行、即时结清往往更需要法官费心。速裁案件虽然法律关系较单一,但是每一起案件都可能“暗藏玄机”。比如,有些当事人看似在调解上十分爽快,却是意在以调解争取更长履行期限,本身并没有履行意愿。因此,在缩短办案周期、降低解纷成本的同时,把调解案件办得让自己放心、让当事人服气是对速裁法官职业素养的检验。为此,第二速裁团队组织法官优化调解方法,对标的不大、当事人有履行能力的案件着重引导当庭履行;以“调裁衔接”简化庭审程序,提高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第一关口”解纷效率,对于先行调解的案件,与调解组织制作调解笔录、调解协议等模板,在调解过程中明确履行的数额及期限,简化后续审理流程。对于初期矛盾较大但仍有调解空间的案件,充分发挥多元解纷优势,消除双方对立情绪,促进事了人和。

敦促履行有诀窍

“樊先生您好,月初调解的与大地公司的劳务纠纷案,对方是否已给付完毕?”海淀法院第三速裁团队法官助理温佳俐打开一张电子统计表,正在逐一进行电话回访。得到当事人的肯定答复后,她在表格中敲下“已履行”。

第三速裁团队的每个审判团队,都有一张这样的自动履行情况台账。打开台账,几百起经办案件的文书生效时间、履行时间和当事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每周,审判团队都会根据工作情况对表格进行更新,并定期对已生效案件的履行情况进行电话回访。多跟进一步对于实现案结事了往往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履行回访”工作法,已经成为速裁法官们延伸职能的法宝。

在传统意义上,案件审理往往随着作出判决而结束,但在第三速裁团队,宣判并不是执法办案的尽头。法官们清楚地认识到,判决并不等同于权利的实际实现。“多元调解+速裁”案件体量大、节奏快,通过跟进敦促自动履行,使权利实现“一步到位”,逐步成为法官们的共识。

图片

除了结案后的回访,敦促自动履行机制渗透在纠纷解决的全过程中。为此,第三速裁团队制定了不同的方案:在调解时要充分做好履行义务的释明、告知工作,对于双方当事人能够达成调解方案但无法当庭履行的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设置督促担保条款或违约惩罚条款,通过提高违约成本增强履约保障;在调解笔录和调解书中明确收款一方的账户信息,便于双方拿到调解书后即时履行;对于判决的案件,强化判后答疑,在送达判决书时一并将《当事人收款信息确认书》《自动履行义务告知书》送达履行义务方,有效敦促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文书,加速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随着审判全流程共同发力,自动履行案件量不断攀升,纠纷不再“回流”、实现一次性解决,越来越多的案件当事人有了快速解纷新体验。

图片

履行反馈出奇效

自成立以来,第四速裁团队收到了许多感谢信和锦旗,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公正”“高效”,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审判人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感谢,更承载了辖区企业对人民法院以“自动履行”为抓手推动案结事了,深度耕耘诉源治理工作的赞许。

图片

作为金融案件速裁审判专业化团队,第四速裁团队集中审理涉金融借款合同、保险人代位求偿等案件。在办案过程中,第四速裁团队依托案件收、结案时间较为集中,金融主体特定、金融消费者较为分散的特点 “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条以法治手段保障金融生态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新路径。

过去一年,第四速裁团队走出了搭建金融案件审理信息反馈平台,以一个平台实现多重功效的探索之路。通过与辖区内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积极调动团队内法官有序响应金融主体的咨询需求,对有关法律理解和适用问题作出解释、说明。同时,与金融行业调解组织、专业调解机构精准对接,共同优化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流程,完善涉金融纠纷多元治理格局。

图片

除了助力诉源治理,对于生效案件的履行监测能否也用一个平台解决?速裁法官们开始了新的尝试。依托于信息共享平台,各审判团队针对批量、反复出现的案件所涉主体实行“一主体一台账”,由各主体定期对生效案件的自动履行情况、履行数额进行反馈,便于审判团队进行掌握案件履行进程、调整工作重点。针对自动履行结果不佳的案件,能够找出薄弱环节,从诉前、诉中、判后等流程上分别发力。据统计,在机制运行之初的2022年9-10月,当事人反馈经调解实现自动履行的案件67件,涉及款项70余万元,相较往期自动履行回款周期显著缩减。

提高裁判文书金钱给付义务自动履行率,减轻当事人诉讼执行程序中的时间成本,以“大智治制”实现纠纷实质化解、诉求一揽子解决,海淀法院将笃定前行谱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供稿:海淀法院

文字:尹黎卉

编辑:尹黎卉 肖飞

审核:刘小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