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治国理政:化育天下的最高法则

 Frank_Chia 2023-03-01 发布于北京

第五十七章 治国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现在看五十七章 治国,看本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治国,是以诚信正直为本,这样才有办法慢慢的化民,而用兵是要以出乎意料的奇计为他的上策为用,这样才能够保国。


能正能奇、能刚能柔乃得实用之本。正法有正法该用的时机,奇法也有奇法该用的时机不止《易经》的八卦里面有四正、四奇,就在正的南北、正的东西这个轴上叫做四正;然后旁边四个角落斜着的四个卦,就叫做四奇。奇门遁甲,这就是所谓的奇术。


但治国使用什么呢?用正道。用兵的时候能不能用正道?我们讲一讲诚信,待会我从那里出兵,我说出的话一定从这里出,你从哪里出?我们大家来说好吧?没有这样的,因为全国百姓的命都在我们手上,这个时候是要以奇为正。


但是治国,能不能告诉百姓要在那里安一个摄影机,然后那里没安就安这里,一超速在这里就把你照下,这是在跟谁耍诡诈?跟百姓。这诡诈一让百姓知道了,事情是不得了的,因为所有百姓都在起诡诈的心。


所以要化民,是以正道;而要用兵,是以奇谋。用兵用正道就错了,治国用奇兵也错了。所以正有正的用法,奇有奇的用法。不然八卦只要四正就好了,为什么还跑个四奇?这必有它的用法。


古书所谓:有正无奇普玄关。说只知道一个玄关的用处,不知道还有一个奇门,人身虽小配天地,人身身上还有配奇门,还没摸透,所以只了解一个玄关。有奇无正入左旁,知道了奇门知道怎么样运用身上的气的力量,可是却不知道用本性的力量让气走入正轨,这叫做有奇无正入左旁


正奇并用八卦全。是修身也好,是治国也好,都是正奇并用。以正的做导引,做开头,然后以奇的力量跟在后面,这个奇跟在正的后面也变成正。该正的时候正,该奇的时候奇,这八卦在我们的身上它的运用才得以圆满。自古圣贤治国修身都是一样的,正奇并用。


此非硁硁君子之所能亏也。什么叫硁硁君子?诚信正直的,只能诚信正直,不能说一点谎的,讲经典怎么教人家说谎?舜,他要去求学问,他本来在看牛,然后师父看他这个相貌出众,未来一定是一个不得了的人才。看他在那边浪费人才心里很可惜,就说我教你读书识字。舜想一想:不行不行,老爸一定不答应的。因他老爸非常记恨这个舜,因为娶了后母的关系,非常痛恨这个舜,不可能的。


那他说我回去跟我老爸讲,那他一定是不可能的,讲也不用讲。那他说你就撒谎。你怎么教我撒谎?他说:我教你撒谎,我可以为国家培养一个栋梁。我不教你撒谎,我叫一个栋梁平平白白地泯灭。到底撒谎、撒一个小谎较严重还是毁坏国家的栋梁严重?你好好想一想...两个事情当它的损伤度大小已经立现的时候要不要来衡量,要取哪一个?就要开始去取。这就是所谓的权衡。


权衡什么意思?古代称菜那个称子,那叫做衡。那个横的那根叫衡;吊在上面的称坨叫什么?叫做权。权衡权衡的意思就是说,当这个菜重了,然后这个称坨要往哪里跑?要往后面跑。当这个称的东西轻了,那这个秤砣往哪里跑?你就要往前面跑。就说这东西是活的,如果你买了一个称子,那个称坨是固定的定在上面哪一点,那这个称子还有用吗?就没有用了。


你学了一个诚信正直,你一辈子只知道诚信正直,你不晓得什么时候是可以用奇兵,请问这个诚信正直还有用处吗?用处就没有,完全毁坏。这是所谓的执著。古人都是一样的,修身也好治国也好,永远都是正奇并用。


以无事取天下。先来看无事是什么意思?无事,是不以日用伦常外,去节外生枝、去别生奇巧。只是在日用伦常间就可以把你所要该要去表达的、所该要进行的、所该要获得的,都能够做得非常圆满。


以无事取天下是说:化育天下的最高法则就是要让它在生活中很自自然然的去发生,顺着万物的本性发生、顺着人类的本性发生,而非去搬弄浮华奇巧的手段,就叫做取天下。


取天下,你要把它翻译成去把天下都给并吞了吗?那这样恐怕不是圣贤的本意。说用自自然然手段、顺乎天下苍生的本性的手段,让它去发生。而不是另外节外生枝,去用什么样的奇谋技巧。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这个已经讲过好几遍了,因为《道德经》它出现好几遍。,就是这里;,就是那里。来对,是指内在的心性为,在经典上的意义是如此;那心性以外的我们就可以说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为什么知道天下必须本着无事才能够得到最好的化育呢?这是以观照内在本自具足的心性而可以得知的。另外,这个以此两个字,在此段文中,它是承上连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以这个,这个语意也可以影射到下面,因为以此,它也是承了上面连了下面,所以可以指下面的事项,无事生事而适得其反的事情。下面的事项就是: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我们先看第一句: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以此,它是承上连下,这个说法尤其你在读《易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易经》有很多很多的字,它本来这个爻辞里面它是没有逗点、没有句点,逗点、句点是我们后人根据我们的惯用法去标注的。


但其实上,它是有很多的不正确。因为其中有某一个字,这个字跟上一个字逗的时候有意思,跟下一个字逗起来有意思,这三个字逗起来有意思,因为它是根据象学而来,所以它的意义包含非常非常的广,像这个以此这边也是一样的意思。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贫,这里指的是失去淳朴的心性来说的,不一定指贫穷的贫,不一定跟钱财有关的这个贫。天下的忌讳繁多,那么人民动则得疚,内心就开始浮动不安,他的忌心便开始要萌生出来了。


所以,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说人们有太多高科技便利的器具,反而造成百姓的竞逐比较,因而人心越是浮躁,社会越是混乱。譬如现在的网络够发达了,那是真的非常发达,有没有好处?当然有很多好处。你看一看现在青少年整天浸在电脑前面做些什么事?都是一些足以让他心浮气躁的事,可以让他伤眼睛的事,可以让他伤精神的事。我们进入网咖的时候做些什么事?也有人甚至可以在那边一直打,打到暴毙,报纸上也常看到。


所以,回想一下古人,他们有没有这些东西?然后可能有没有交通工具?我们可能为他们很担心。说他们只能在他们乡里跑一跑,那他们看不到全世界景象。问题是他无欲无求。


当我们看来这么多之后各位真的觉得非常满足吗?还是发现你还有更多地方没看到,你一直跑一直跑。地球这么大,不要讲地球了,就台湾那么大,你可能跑得完吗?我们都还跑不完。


所以科技可以带来便利,固然没错,在某个方向,可是造成了民心的竞逐跟浮动,这个就是为什么科技越尖端,社会很明显地比古圣先贤的时代,那个淳朴的时代越是混乱,它其实是有关系的。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说人们对于外物的技巧越是发达,便越足以勾动人的好奇跟欲望,伤害身心宁静,奇异的物品它便层出不穷。像网络上你还可以找到自杀,它还教你方法。你如果打入说我不知道炮弹怎么做?就有人会给你回答。很可怕的,不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代。


当然它有它的优点,但是圣人所看到的是,我们在世上不论发明什么样的有利的产品,不外就是为了我们的人类能够更幸福更安详,各位是不是这个目的?不外就是这个目的,不然要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幸福更安详。然而在圣人的眼中,不是排斥科技,而是我们忽略了心灵上所造成的这些震荡。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说越是依赖周严细琐的法律、法条,而不谈仁义的本质、心性的本质,那么钻法律漏洞而弃道德本真的人即是越来越多。可以看到很多大企业的老板,在他的座位后面就放一本六法全书。就在研究,研究说到底怎么样钻钻钻,钻出一些利润来,然后看起来又是合理的,那些大老板都请了很多律师,也请了很多会计师,帮他不断地做,做起来都很合理,不过事情爆发的时候再把账册搜出来,他很少想到的还很多,他忽略的还很多,一个个抓起来关的不是也很多吗?


然后现在做了一些错的事情我们会说,干嘛用道德来评论我?我不犯法,我没有犯哪一条?那些话会气死人的,这些都是因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后来就变成仁义不谈了,内心安不安不谈了,别人有没有受损伤我们不谈了。我们只管说反正你已经立了这么多法,我已经躲过你的法,那你拿我奈何?


这是不论你的法再怎么样地去立,再怎么样周严,你立的越多,漏洞就越多。这是在告诉我们说,治国有一个本,还是要以正道。正道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心性里面,心性里有个本自安然的道。


《淮南子》这一段:惠子为惠王为国法,惠子替惠王编国家的法令,已成而示诸先生已经差不多成型了,告诉他的老师。先生皆善之。所有朝堂上的前辈都认为不错。奏之惠王然后把这个草纲献给惠王。


惠王甚说之以示翟煎。然后对翟煎说,:“善很好!惠王曰:“善可行乎?那你既然说善,那可以来颁布让全国遵行吗?翟煎曰:“不可。”不行。善,但不可以。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也?既然你说好,为什么不可行呢?


翟煎对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就像我们扛一个很大很大的木头,很多人一起要扶起一个木头,抬起来之前要不要有一个人前面统一喊一个口令,“一、二、三,抬起来,这个就是所谓邪许的意思。他们惯用在抬木头之前一起抬起来那个声音,前面只要有一个人抬,后面也顺着那个势一起喊,然后一起抬起来,这样就简单了。这是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这个古人很会做这些,什么样的音韵是可以发出我们心灵什么样的感受,而后肉体会发出什么样的力量。像这个管仲,从这国被绑到那一国,然后后面他知道他从那一国被狱卒押在囚车,开始在往那一国走。他知道后面那一国的国君已经后悔了,派人来追杀他,怎么办?又不能跑快,他就边走边歌,编那个歌铿锵有力,让人听了心情很舒服,然后押着他的两个囚犯越走,不知不觉脚步越来越加快,好像半跑步一样,他就跟着他一起唱一起唱,唱出国去了。唱到对方的国,然后刚好入到对方的边界,对方的敌军杀兵刚好也到,眼睁睁看着他进别的国,这个厉不厉害?懂得音韵跟心灵的关系。这个音,非常非常深的学问。


岂无郑卫激楚之音哉?他说,然而不用者,不若此其宜也。说岂不是有更好更好的音乐可以用吗?可是很优雅的音乐用在我们要抬木头的时候,有没有用?那只会让我们更没力,那个是一时之用可以,这个音乐虽然好听,可是用在这个地方却不恰当。治国有礼,不在文辩。治国是有办法的,他有次序的,不是在于法条的明细上来用。


故老子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此之谓也。说,法令越繁复,盗贼越多,这是在讲什么?讲说这个惠子,他为惠王所编的这个法,法令全不全,法令是非常的周全。可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治国,等于是用奇法治国,不是以正道来治国。


正道讲什么呢?古圣先贤所谈的正道,就是仁跟义。把仁义说清楚了,法条很简单,仁义只要大家从内心拿得出来,法条再怎么简单,我们的仁义会去补它的不足。法条再怎么周全,万一仁义不见了,法条再怎么周全,我们的居心会钻出千百个漏洞来,这就是我们现在社会上所看到的乱象。


但这也并不表示叫你不要立法令,也不表示让你不要研究国家的一些民生必须要用的利器。不是说不要电脑也不要汽车,这堆言辞一直在影射什么呢?说有一个东西我们好像忽略了,少一个什么东西呢?内心的仁,内心的义。就少这个东西。


以上数项便是由于失去道德本真,因而由于逐物尚奇或流于外在法律的规范,因此无法避免纷乱的一些现象,是我们现在社会的写照。这个就好像在以奇治国是一般的,只有越乱。


所以,故知要化育天下必须以正、以无事。所谓的无事,便是回到心性的淳朴本质,顺乎心性的本质,就是所谓的无事,便是反观心性清真的一个原貌的这样的一个工作。或者是经过我们的引导,百姓自自然然回到纯朴的这个我们清真的心,这就是所谓无事来化天下。


心一正,天下皆安;心一邪,天下俱倾,是故唯有安心乃能无事。其余的都是足以有事,如果心不能安,法条越细腻,那就是他们再多买几本六法全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永远都是这样,怎么斗都是斗不过那些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