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清钙不等于营养钙

 营养及健康管理 2023-03-01 发布于贵州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钙约占体重的2%,成人体内含Ca总量约为1200g。骨骼是体内最大的储钙库,细胞外液含钙只有27mmol左右,含量虽少但在维持正常的神经肌肉应激性,腺体分泌以及一些酶系统的活性特别是在血凝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内液几乎不含钙。

 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家长想了解孩子到底有没有缺钙,要求给孩子查血钙。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血钙的水平并不能反映人体钙营养的好坏。我们知道,钙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身体中约有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只有 1%的钙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液及血液中,所以血钙水平不能客观反映机体缺钙与否。同时血钙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促进血液凝固、维持心脏正常搏动、保障神经功能等,因此机体有许多调节机制保障血钙在正常范围之内,即所谓的血钙自稳系统,当钙摄入量不足时人体的血钙就会通过甲状旁腺素溶解骨钙来得到补充,使血钙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导致不缺钙的错觉,其实骨钙此时已大大缺少了,形成潜在的危害。

 目前尚无反映钙摄入量状况的可靠生物学标志物,因此临床上很难对钙营养状况进行准确的生物学评价。按照目前通常的做法,评价钙营养状况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膳食摄入钙评价,生化指标测定钙代谢的相关指标,钙作用的效应指标——BMD、骨矿物质(BMC)含量检测,所以对钙营养的评估应该紧密结合膳食摄入量以及血25羟维生素D和骨密度检测、症状表现等综合的结果。

 那么我们的孩子每天到底需要多少的钙呢?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建议每日钙参考摄入量0~6个月岁为300mg, 6个月~1岁为400mg, 1~3岁为600mg, 4~10岁为800mg, 11~17岁为1000mg。人体无法自身合成钙,必须通过饮食摄入,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障获得充足且适量的钙呢?首先,多食用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的富钙食物。奶及奶制品(尤其是发酵的酸奶)的钙含量丰富,吸收率高,是理想的来源。

 对于婴儿应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这个年龄段婴儿的最好食品,可满足其钙的需要。如果不能母乳喂养,应给予月龄匹配的配方奶粉,婴儿的饮食以奶类为主,每日摄入总奶量达到600ml以上,可满足其钙的需要。以后膳食逐渐过渡,奶及其制品仍是不可缺少的成分,是膳食钙的主要来源,以每日饮奶达到500ml为宜。

 有的家庭,婴儿断奶后改吃半流质和固体饮食,不再喝奶。这种习惯尤其对骨骼健康更为不利。此外,豆类及豆制品、芝麻、小虾皮、海带、发菜等食物均含钙丰富,可作为饮食搭配的选择。再者需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某些植物性食物中含有植酸,特别是叶菜类所含的植酸、草酸、膳食纤维,与钙结合从而影响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另外,维生素D具有促进钙的吸收,是钙吸收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因此,在保证充足钙摄入的同时,还应注意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动物肝脏等,并每天适当的晒太阳通过紫外线合成维生素D,增加机体自身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咖啡因、碳酸饮料以及过多的钠盐摄入,均会增加钙的流失,因此对儿童少年来说应当避免碳酸饮料的摄入。

 血清钙并不能判断营养钙,也就是说当血清钙查出已经低于正常水平的时候,那么说明营养钙缺乏已经很严重了。就像很口渴的时候才喝水,渴而引饮,叫饮水自救,这时候体内的细胞、组织、脏器缺水到达一定的程度,或者有的已经表现为脱水。对于婴幼儿及儿童生长发育的危害可导致不可逆的危害,须予以重视和关注。

(注:图片为随手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