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画家李爱国先生画语录选摘

 涤砚堂 2023-03-01 发布于江西

人们应遵循这样的创作规则:一、每件新的作品在技巧方面都应该有新的追求和规划。二、在新的创作中一定要了解和搜寻相关大师的类似作品及处理方法,但最终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些题材。

我一直坚信这样的信条,遇到了难题首先从写生中、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只有当你进入到个别和特殊的描述阶段才真正意味着创作的开始。

中国画对物体的刻画一直是基于立体和平面的彼此交融、对立统一,以期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精细的特质源于画面的对比。

构图是画家由习作迈向创作不可回避的门槛。只有突破了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的外围工事,才能到达足以自信的应对任何画面的火炉旁安营扎寨。

构图越单纯、越简洁就越强烈,越有力量。像良医开方,仅是一、两位中药。

构图形式没有高低之分,凡是能够最好的体现所表达的内容,即是最恰当的构图。

对构图有着大量的阅读,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大胆的想象力才能产生新颖的构图,并体现出思想的存在。而这些在业余作者那里是不可能出现的。

素描应该具有两种功能:一、基本造型功能,如契斯恰克夫的素描作品具有独立审美意义;二、与创作、特别是与其画风相适应,如凡高的风景画,素描与他的风景油画是水乳交融的。虽然,从单纯的造型功能上他与达芬奇相比不过是仅能望其项背,但从表现、风格方面却堪与任何世界一流大师比肩。

主人抱怨在院子里栽了一棵树,五年来换了几次树苗都栽不活。朋友认为一定是下面有建筑垃圾树根扎不下去所致,于是把枯树刨出,果然在下面发现了砖头与水泥板。一些学画者学了多年,但进步不大,原因也是无法像树一样把根深扎到泥土中去,阻碍它扎根的是概念化,缺乏专注点以及精确的能力。

创作想法不应用语言说出来的,而应把你的构图、参考资料、写生素材摆出来,再标出你侧重于哪一个。这样我一看资料大体就能知道是否可行。

在创作初期,要熟悉、认真并反复检验自己手头拥有的东西,就像粟裕对每个纵队指挥员的特长、部队人数、武器装备、作战素质都如同自己的手背儿一样熟悉,然后再决定打什么样的仗。

创作,一定要画自己能够把握住的。不要给自己出一道短时期内解不开的难题,不要画自己不熟悉的东西。

实力不够强大时,不要让自己去打攻坚战。因为攻坚战必然伤亡大。攻坚须有强大的底气,强大的火力支援,否则就得拿人填。

绘画的实质就是画与别人不同之处。即使遇到貌似相同的事物,也可采取观察视角的不同、处理手法的不同以彰显其特殊之处。否则就没有真正步入创作的门槛,只是把某个事物的长宽和深度放到了画纸并标出哪是人,男的还是女的?老的还是少的?仅能交代到如此层面。开始学习创作,不要贪大,不要求难。需要的是独特,同时又具备驾驭它的能力。

《战争与和平》插图的作者施马里诺夫是这样完成他的不朽画作的。首先对原著进行精读;依据对小说独到的理解画出小构图;调整人物、肖像、场景、战争场面等画面各自所占的比例关系;收集历史资料、服装、道具、兵器;选择生活中人物原型为主要人物形象特征的依据;根据构图中的人物动势画素描写生;确定作品的风格特征;用铅笔起精稿;以毛笔、墨、木炭潇洒而概括地完成最后画面。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人物素描写生远远比插图完成稿要深入得多。如果没有这种深入基础,再好的构图也没有办法画进去。

上帝给予每个人的时间是均等的,那么在艺术创作上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取更多的回报?凡是在学校读书、研修期间,或在导师正确的指导下,能够全身心投入写生、创作都可以获得加倍回报。许多优秀艺术家成功的崛起都是以此为契机的。

画家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耕耘,就像歌唱家的代表歌曲必然出自音域中他(她)最擅长的音区一样。

比如有人说想画一幅像拉斐尔《雅典学院》似的作品,这句话说出来就非常可笑。因为像《雅典学院》这样宏大的构图,即便世界顶级的画家也难以匹敌,而别说是一般的画家了。所以我们应永远不做那些好高骛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如果两、三张创作都中途夭折就会终身产生对创作的恐惧甚至还会厌恶这类题题材。

我见过有的人第一张绘画创作作品,效果很好,大学的毕业创作能在重要刊物发表。于是第二张来了个高歌猛进,结果久攻不下,自此终身对创作不再染指。

实际上绘画也是一门计算的科学。每一个步骤都要推演、精算。如果是稀里糊涂撞大运式的开局,结局可能很难堪。

普通的景致采用普通的表现手法,其结果一定很平常。普通的景致采用特殊的表现手法(如造型、皴法、明暗、色彩等),结果也许会不错。较好的景致(自然本身的素材非常完美)如还能采用特殊的表现手法,作品效果会非常好。高更就是一个极佳的范例,旖旎的塔希提风光,加上纯度极高、补色对比的特殊表现,产生了全新的视觉效果。

能快速的选择一种适合于自己的题材,且对它的研究将伴随着一生,即是具有才能的标志之一。

如果欠缺最基本的绘画基础是难以画出好作品的。就像未成熟的哈密瓜无论存放在怎样合适的环境都达不到成熟瓜的品味。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的确使作画节省了一些时间,但让人惊讶的是高质量作品的数量并未因此而增加。就像人们靠书信交流需要贴邮票、写地址、写信封上写收件人再投放到邮局信筒需花费许多时间,现在通过手机及电脑瞬间就能与对方沟通而变得无比迅捷和省时,但大量的无用信息以及不必要的沟通却占用人们的闲暇,其结果是独立思考的时间不但没有比过去增加反而在减少。

绘画创作与外科医生手术一样都是需要大量的、长期的实践体验。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永远是二流的。且绝大多数著书的人从没有过从事创作的经历,不过是堆砌了许多概念加上莫名其妙的几何形,包括把艺术家的严肃的思考过程和创作,演变成类似旅游团导游讲解的几个有趣而通俗的故事!这类书与其读它还不如远离它要来的更好。

第一张创作理应成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你所聚焦的目标。以现代人物为例,无论是校园的还是工厂的、或是地铁中人物,一旦确定画了,第二张、第三张都应顺着这个题材延续画下来。只有当你长期关注于一个很狭小的区域,才容易出成就。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蜻蜓点水似的。

画是画出来的,文章是写出来的。

应该把看到的或想到的构图及时记录下来,不然会像雨水一样消失在地下。同时相关素材的收集以及资料的积累也是不应忽视的。

创作要跳出自己原有圈子是件极不容易的事。当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而欲谋求获得新的方法时,首先就是要避免知识造成的错误,克服知识带来的规范模式,重新回归感觉,回归自然,回归学画伊始时的观察事物的新鲜感、好奇心的原始态。

柴可夫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音乐上有很大的分歧,但在这一点上却惊人的一致:你必须不断地写。写不出大部头就写小部头,写不出小部头就配曲。肖斯塔科维奇也认为你不能等着灵感来找你,而必须不断的工作。

才思并不是随之所思而召之即来的,只有当你长期的专注于某一事物,也许它会悄悄来临。

对学习绘画的学生而言,普通教师有三个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大而无当,不能针对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而指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学生无所适从。画面难以改善。好似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宝贵的战斗间隙不是休息,而是聆听着大声朗读的列宁关于反对帝国主义的文章,就能增大打退敌人下一次进攻的可能性一样。二、以自己的画作为最高范例,使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靠近自己画作的面貌,如荷花、仕女等等,而忽视了真正使学生受益的恰恰是中外优秀的传统绘画。正是这些作品构成了艺术史,并推动着艺术的发展。三、仅是讲授技巧问题。但技巧只是决定绘画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单纯地强调技巧,而忽视了推动绘画的根本动力是对自然的观察、理解与表现。

优秀教师有二个特征:一、能够简明扼要地指出学生目前的结症所在以及解决的方法,使画面迅速地得以改观。二、长期引导学生不断地攀登向更高的目标。绘画质量迅速提高与持久地向前迈进,是检验优秀教师的根本标准。

新的表现方式只有在对生活以及其它方面有新的态度、对人生有新的理解的人才能产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