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节 虚劳、简化

 源缘133 2023-03-02 发布于广东

虚劳、心

·心气虚

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养心。方药:七福饮。

本方益气补血,养心宁神。以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养心,熟地、当归滋补阴血,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本方适用于气血亏虚、心失所养所致的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不寐等症。

·心血虚

症状:面色不华、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健忘;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治法:养血宁心。方药:养心汤。

方以黄芪、人参、茯苓、五味子、甘草益气生血,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养血宁心,肉桂、半夏曲温中健脾,以助气血之生化。失眠、多梦较甚者,加合欢花、夜交藤养心安神。

·心阴虚

症状:心悸、失眠、烦躁、或口舌生疮;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心。方药:天王补心丹。

方以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养阴清热,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丹参、柏子仁、酸枣仁、远志、朱砂养心安神。

(心)火热偏盛见烦躁不安、口舌生疮者,去当归、远志之辛温,加黄连、木通、淡竹叶清心泄火,导热下行。潮热者,加地骨皮、银柴胡、秦艽清退虚热。盗汗者,加牡蛎、浮小麦。

·心阳虚

症状: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紫暗、脉细弱或沉迟。

治法:益气温阳。方药:保元汤。

方以人参、黄芪益气扶正,肉桂、甘草、生姜温通阳气。

心胸疼痛者,加郁金、川芎、丹参、三七活血定痛。阳虚甚者,加附子、巴戟天、仙茅、仙灵脾、鹿茸。

虚劳、肺

·肺气虚

症状:面白、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舌质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方药:补肺汤。

本方补益肺肾,敛肺肃肺。以人参、黄芪益气补肺,熟地、五味子益肾敛肺,紫菀、桑白皮肃肺止咳。

无咳嗽者,去紫菀、桑白皮。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黄根。若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加地骨皮、秦艽、鳖甲养阴清热。

·肺阴虚

症状:干咳、咽燥,甚或咯血、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方药:沙参麦冬汤。

方以沙参、麦冬、玉竹滋养肺阴,天花粉、桑叶、甘草清热润燥。

咳嗽甚者,加百部、款冬花肃肺止咳。咯血者,加白及、仙鹤草、小蓟凉血止血。潮热者,加地骨皮、银柴胡、秦艽、鳖甲养阴清热。盗汗者,加牡蛎、浮小麦固表敛汗。

虚劳、脾

·脾气虚

症状: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方药:加味四君子汤。

本方益气健脾除湿。方以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茯苓、扁豆健脾除湿。

胃失和降而兼见胃脘胀满、嗳气呕吐者,加半夏、陈皮;食积停滞而见脘闷腹胀、嗳气酸腐、苔腻者,加麦芽、山楂、神曲、鸡内金。气虚及阳,脾阳渐虚而兼见腹痛即泻、手足欠温者,加肉桂、炮姜。

·脾血虚  +

症状:面色萎黄、体倦乏力、纳差食少(脾);心悸气短、失眠、健忘();舌质淡、苔白薄、脉细缓。

治法;补脾养血。方药:归脾汤。

本方补脾与养心并进,益气与养血相融,为治脾血虚及心血虚之常用方。

·脾胃阴虚  

症状:口干唇燥、不思饮食(饥不欲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胃。方药:益胃汤。

生地、沙参、麦冬、玉竹滋阴养液,冰糖养胃和中。

口干唇燥甚,加石斛、花粉。不思饮食甚,加麦芽、山药、扁豆。大便干结,冰糖改蜂蜜。呃逆者,加刀豆、柿蒂、竹茹扶养胃气,降逆止呃。

·脾阳虚

症状: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舌质淡、苔白、脉弱。

治法:温中健脾。方药:附子理中汤。

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附子、干姜温中祛寒。

食后腹胀及呕逆,为胃寒气逆,加半夏、砂仁、陈皮和胃降逆。腹中冷痛甚,为寒凝气滞,加高良姜、香附或丁香、吴茱萸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腹泻甚,为阳虚湿甚,加肉豆蔻、补骨脂、苡仁温补脾肾,除湿止泻。

虚劳、肝

·肝血虚

症状:面色不华;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筋惕肉困;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补血养肝。方药:四物汤。

血虚甚者,加首乌、杞子、鸡血藤。目失所养,视物模糊者,加楮实子、杞子、决明子。胁痛者,加丝瓜络、郁金、香附理气通络。

·肝阴虚

症状:急躁易怒;头痛、眩晕、耳鸣;或肢体麻木、筋惕肉困;目干涩畏光、视物不明;面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阴。方药:补肝汤。

以地黄、当归、川芎、芍药养血柔肝,木瓜、甘草酸甘化阴,麦冬、枣仁滋养肝阴。

急躁易怒、尿赤便秘、舌红脉数者,为肝火亢盛,加龙胆草、黄芩、栀子。头痛、眩晕、耳鸣较甚,或筋惕肉困,为风阳内盛,加石决明、菊花、钩藤、刺蒺藜平肝熄风潜阳。目干涩畏光、或视物不明者,加杞子、女贞子、草决明。

若肝病而出现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弱等气虚症状时,要在原肝病的基础上结合脾气虚论治。

虚劳、肾

·肾气虚

症状: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补肾。方药:大补元煎。

本方益气补肾,生精养血。方以人参、山药、炙甘草益气固肾,杜仲、山茱萸温补肾气,熟地、当归、枸杞子补养精血。

·肾阴虚

症状: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滋补肾阴。方药:左归丸。

方以熟地、枸杞子、菟丝子、山药、牛膝、龟板胶滋补肾阴;山茱萸、鹿角胶补阳以助生阴。

遗精,加牡蛎、芡实、金樱子、莲须。潮热、口干、咽痛、脉数为阴虚而火旺,去山茱萸、鹿角胶,加知母、黄柏、地骨皮。

·肾阳虚

症状: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腹泻;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补肾阳。方药:右归丸。

本方温补肾阳,兼养精血。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杜仲、菟丝子、山茱萸、鹿角胶温补肾气,熟地、当归、枸杞、山药补益精血,滋阴以助阳。

遗精,加桑螵蛸、金樱子、莲须,或金锁固精丸。脾虚下利清谷者,去熟地、当归等滋腻滑润之品,加党参、白术、苡仁健脾渗湿止泻。命门火衰五更泄泻者,合四神丸温脾暖肾,固肠止泻。阳虚水泛见浮肿、尿少者,加车前子、泽泻、茯苓,或合五苓散利水消肿。肾不纳气见喘促、短气,动则更甚者,加补骨脂、五味子、蛤蚧补肾纳气。

夫英雄者,

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