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里第一个狠人——赵襄子

 云语禅心 2023-03-03 发布于河南

赵襄子,名无恤(也作毋恤),襄子是他死后的谥号,称得上是战国时赵国的实际创始人。有多狠呢?

第一狠:把智伯的头骨涂上漆,做饮具。天天拿着人的头骨喝水或者酒什么的,现在想想就瘆得慌。这得存下了多大的仇恨啊!

文章图片1

资治通鉴里没有相关介绍,查了史记发现赵襄子对智伯有两恨:

  • 第一恨是在赵襄子和智伯一起打郑的时候,智伯喝醉了,用酒强灌赵襄子并打他。
  • 第二恨是智伯打了赵襄子之后,还去跟赵襄子的爹告状,让他爹废掉他的太子职位。这智伯也真是太坏太嚣张了。

在赵襄子被打的时候,他的臣子都要求杀了智伯,当时赵襄子说了一句话:“主君所以让我做太子,是因为我能忍辱负重”。前后对比,可以感觉到赵襄子当时是有多么的恨智伯,这么大的恨也能容忍下来,妥妥的狠人啊!所以第二狠就是忍常人所不能忍。

文章图片2

第三狠:还是来源于史记,赵襄子在自己的老子刚死没多久的时候,就假装宴请代王,并在宴会上让他的下属趁着斟酒用铜勺把代王给打死了。要知道死的代王可是赵襄子的亲姐夫啊。赵襄子趁机平定了代地。赵襄子的亲姐姐知道这件事后,哭泣着大喊苍天啊,大地啊(亲弟弟杀死了亲老公,多绝望的哭喊啊),然后自己把簪子磨尖之后自杀了。赵襄子在杀代王之前一定想到了这样的结局,所以他肯定没有任何悔意或者愧疚等不良情绪的,足见其狠。

文章图片3

然而你能想象吗,就是这样的一个狠人,小时候竟是非常听话的乖孩子,在当时的人看来是非常贤德的。

赵襄子小时候,他爹把他和他哥哥叫来,把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赵襄子和他的哥哥伯鲁,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他爹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伯鲁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能熟练的背诵竹简训词,继续追问竹简,无恤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小小年纪,能坚持三年不断的做好一件如此枯燥的事情,细思极恐。反正我小时候肯定做不到,所以才无法成就伟业吧。可见英雄本天生。

文章图片4

根据史记的记载,在赵襄子被智伯围困在晋阳的时候,晋阳城里发生了人们互相交换孩子吃掉的事情。“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古人的狠和艰难,真不是今天的人能够体会的啊。

文章图片5

不过当智伯的臣子豫让第一次为给智伯报仇而去刺杀赵襄子的时候,赵襄子却选择了释放豫让,在豫让第二次刺杀时,赵襄子才杀了豫让。我想赵襄子当时也是不得已才杀豫让的吧。

最后,赵襄子由于他的哥哥伯鲁未能继位,不肯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并且一定要传位给伯鲁的儿子代成君,结果代成君死的早,就选定哥哥伯鲁的孙子赵浣立为太子,最终将位置传给了赵浣。真正不自私的人应该也都是狠人,毕竟不自私代表着对自己狠,对自己狠都是真的狠。

文章图片6

人的身体在进化的过程中,抛弃了很多野兽的东西,比如厚长的皮毛、长长的尾巴。

人的精神,随着文明的进步也变得文明了,一些野蛮的行为暂时不再出现了,比如用人的头骨当饮具,易子而食。

但是历史会重演吗?当人们再次被围困在空城中,会为了生存再次易子而食吗?

我想身体很难再回去了,但是若是到了某个特定的情况下,人的行为,比如易子而食,一定会再现的。(搜了一下,有创意骷髅杯卖,也许野蛮只是被包装了一下而已,就像陪葬由真人变成陶俑。)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