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辞手法之篇章(二)

 对岸合欢树 2023-03-03 发布于河北

——修辞手法的归纳与分析

——上一篇我们简单的归纳了比喻、排比、比拟、对偶、借代的知识,本篇我将向大家扼要介绍夸张、反复、通感、设问、反问、对比、引用、双关等修辞方面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并给以关注。

——一、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类型。扩大夸张是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高、强、深、多”等夸张形式;缩小夸张是故意将事物说得“少、小、低、弱、浅”的夸张形式;而超前夸张是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也可与先出现的事同时出现,夸张运用得恰如其分,可使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或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也可使态度鲜明,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

如: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狱未悔。(扩大夸张)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缩小夸张

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超前夸张)

4、泪成河。(同时出现)

三、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类。反复有强调作用(强调某种意思,以突出某种感情)、渲染作用(描绘画面,生动形象)、回环作用(句式回环,有音韵美)、照应作用(前后照应,情节紧凑)以及延宕作用(有意拖延,激发兴趣)。如: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四、通感:通感又称“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不同感觉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用来写甲感觉的词语移来写乙感觉,使意象更活泼、更新奇。运用通感,能突破语言局限,构思新奇,形象生动,表情达意丰富,有美的情趣,能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如: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得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肺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听觉一触觉、味觉)

五、设问:为了引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作回答。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恰当的运用设问,能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势,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说理,也可使行文有波澜,使文章生动、不呆板。设问可分为两类:自问自答和只问不答,但答案一般在下文中或不须回答。如: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问自答)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只问不答)

六、反问: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恰当地立用反问,可加强语气语势,有很强的说服力;也可令人深思,激发读者的情感,使人印象深刻。反问有两种形式:一是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二是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如:

1、你能说你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肯定式否定)

2、战胜困难不需要勇气?(否定式肯定丿

七、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通过对比,可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更坏。运用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八、引用:引用是在说话或写作时引用现成的话,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诗句或成语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恰当的运用引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从而增添文章的感染力,增加文化的内涵,同时对说理表情达意很有帮助,能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强有力的佐证,从而增强说服力。引用可分为直接、间接、明引、暗引、正引、反引、借引等种类。

九、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它一般语意含蓄,发人深思。双关有两种类型:一是谐音双关;二是语义双关。如: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谐音双关)

2、他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语义双关)

——以上关于《修辞之篇章》(一、二)是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对有关修辞方面的知识归纳,希望对您或您的孩子能有所帮助,则本人将甚感欣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