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晴雯:死前叫一夜娘而不提贾宝玉,是她用最后一口气反击王夫人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3-03-03 发布于山东

晴雯死的那晚,叫了一夜的娘。贾宝玉听后受不了,读书人也痛心不已。

贾宝玉难受在为什么叫娘不叫他,读书人难受在一个这样女儿,结局却那样令人惋惜。

晴雯死前会叫娘,一点都不奇怪。

人生艰难唯一死,死前才是最在意的情感充盈。

对小小年纪被卖的晴雯来说,或许那个家庭,那个父亲都不让她留恋,便干脆“不记得”姓甚名谁。但肯定母亲是她割舍不下的牵绊。

那个小时候抱着她,哄着她,爱着她的女人,晴雯想在生命最后一刻还能够感受到她。

都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晴雯曾经也是有妈妈疼爱的。

只是当年那场饥荒太大,不但晴雯家活不下去,袭人那样的人家,也受不了的卖了女儿。

柳家的曾说“草根子都没有的呢”,可知那是怎样的可怕。

晴雯甚至不知道她那可怜的母亲,就算卖了她的钱,能不能满足父亲吃食的同时,也让她活下去。

晴雯越是不知道,那就越是一根刺。

贾宝玉不理解那种对母亲的思念,认为他才是晴雯最重要的人。

但就像晴雯不是他最重要的人一样,他也不是晴雯最重要的。

甚至在母亲面前,其他人都要退之一二。

如果当时有一道题摆在贾宝玉面前:王夫人和林黛玉二选一,他只能选王夫人无疑。

这就是生养之恩的牵绊,也是世俗礼教的教化。

晴雯到生命最后,尽管可能仍旧觉得委屈,但相信她已经能明白王夫人不容她的原因了。

王夫人也是一个母亲。她不容许任何人引导她的儿子,走向她不认同的方向。

母爱是无私的,那是对自己的儿子。

母爱也是自私的,那是对别人的孩子。

王夫人以爱儿子为名,去排挤和打压别人的孩子,都是以母爱为名,无疑都是自私的。

当初金钏儿就是如此,明明贾宝玉错误更大,可王夫人却让她一人承担了。

金钏儿那么求开恩都没用。因为她无法面对教养儿子失败的现实和责任。

金钏儿被撵,回去受到赵姨娘那些人的语言暴力,最终无颜苟活投井而死。

人确实不是王夫人杀的,可她是压垮金钏儿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借撵走金钏儿,行教育儿子的方式,让人不耻。那个又聋又老的老姆姆就代表了王夫人的眼盲心盲,“不过给几两银子就完了”,看以后谁还敢!

晴雯是又一个触犯她的人。

晴雯肯定有错。她任性与贾宝玉胡闹,引导不学习,甚至装病逃学欺骗父母。这种小人行径确实哪个父母都难以忍受。

可人有错需要教育和惩罚,而不是迁怒。对贾家丫头来说,撵出去是最要命的打击,往往代表了没有活路。很多时候就是主子心照不宣惩罚。

所以,一般不用撵出去,而是开恩放出去。

晴雯生前却是被恶意针对的。先被叫过去骂狐狸精,病中被拖出去一件衣服不给她,极尽羞辱。死后也要烧了在乱葬岗一扬,如此挫骨扬灰代表王夫人心中之恨,太过了!

终究教育孩子的责任在王夫人而不在晴雯。晴雯有错错不致死。

所以,晴雯死前叫了一夜的娘,恰是对王夫人作为母亲的一种反讽。

以爱之名伤人,锋利如刀。

而晴雯的遭遇,则又影射了林黛玉。

王夫人眼中真正的狐狸精勾引她儿子的人,就是林黛玉。

晴雯被撵走是她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撵走林黛玉。

事实上,林黛玉最终肯定会被迫离开贾家,客死于外。

《红楼梦》宝黛钗的[终身误],原型出处明确有两个。

一个是《孔雀东南飞》,焦仲卿母亲看中东邻女,讨厌儿媳妇刘兰芝,逼迫儿子退婚再娶。刘兰芝被休后,被迫再嫁后死去。

另一个是《钗头凤》,陆游母亲讨厌儿媳妇唐婉,逼迫儿子退婚再娶。唐婉嫁给皇族子弟赵士程后死去。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的结局,也是王夫人和贾元春母女背后操弄,被迫赐婚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最终客死异乡。

王夫人用“撵走”晴雯的手段,致使林黛玉效仿了刘兰芝和唐婉两人的悲剧结局。

王夫人以母爱之名,亲手毁了儿子的幸福,不提也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