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肾不伤脾!告别六味地黄丸,试试这个“脾肾双补方”,惊艳绝伦、助你重焕青春!

 仰望岐黄 2023-03-04 发布于上海

有一位老农民,叫做王大爷,他是村里的典型劳动人民,每天从早到晚辛勤耕作,是村里人都很羡慕的健壮老汉。
可是,就在他60岁那年,王大爷开始感到身体不如以往,肚子胀气、食欲下降、腰腿疲乏、经常失眠,总觉得精力不够,他去了当地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脾肾功能出现亏损的状况,需要及时调养。
王大爷心里很害怕,因为他从小就不相信西药,他深信中药是最好的调养身体的方法,于是他去找当地的一位中医,求救解决这个问题。
中医听了他的病情,四诊合参,之后考虑了一下,告诉王大爷他需要一种能够同时滋补脾和肾的中药,同时又不损伤脾胃的方子。
于是给他推荐了脾肾双补丸这个中成药,不用煎药,慢慢久服比较方便,同时也要合理安排饮食,生活作息规律,减少心理压力,才能更好的调理身体。
经过服用一段时间后,王大爷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肚子不再胀气,食欲逐渐恢复,腰腿疲乏感也减轻了,精力也逐渐增加了。他感受到了身体的力量,也更加感慨中药的神奇效果。
因此,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症状,感到身体亚健康或者同时出现脾肾功能的亏损,那么脾肾双补丸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脾肾双亏,是指脾脏和肾脏两个脏器同时出现虚弱症状的情况,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生殖之精,脾肾两脏在人体内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脾肾双亏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疲乏乏力、精神不振、容易疲劳、食欲不佳、口干舌燥、面色萎黄、腰酸腿软、遗精早泄等,这些症状反映了人体的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精气亏虚等问题。
如果脾肾双亏,既有脾虚、又有肾虚,但若只用六味地黄丸(滋阴利水)等补肾药,久服还会加剧脾胃负担,得不偿失,所以这种情况脾肾双补很有必要!
那这个脾肾双补丸呢,组成非常丰富,是个补益的大方,包括:党参、熟地黄、山茱萸(酒蒸)、泽泻(盐制)、茯苓、牡丹皮、山药(麸炒)、黄芪(蜜炙)、甘草(蜜炙)、当归、川芎、白芍(炒)、莲子(去心)、枸杞子、白术(土炒)、肉桂(去粗皮)、麦冬、薏苡仁、芡实、牛膝、陈皮、白扁豆、五味子(酒蒸)等多种中草药,仅仅是看看这些药物的价值,就能对这个药的作用,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了:
党参:益气健脾,提高机体免疫力。
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填髓,增强肾脏功能。
山茱萸(酒蒸):补益肝肾,安神定志,促进血液循环。
泽泻(盐制):利水渗湿,通便利尿,有利于体内废物代谢。
茯苓:健脾利湿,安神益智,有助于调节体内湿气平衡。
牡丹皮:活血化瘀,滋阴润燥,有助于调理血液循环和女性生殖系统。
山药(麸炒):补肾健脾,滋阴养血,强壮筋骨。
黄芪(蜜炙):益气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力。
甘草(蜜炙):和中调理,增加药物的渗透性。
当归:补血活血,调理经血,益气养血。
川芎:活血通络,舒筋活络,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
白芍(炒):补血养肝,调理经血,舒肝理气。
莲子(去心):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枸杞子:滋阴补肝肾,明目益智,有助于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白术(土炒):健脾益气的老手了,促动肠胃阳气、排湿。
肉桂(去粗皮):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调理月经、肾阳亏虚。
麦冬:滋阴润燥,清热生津,有助于调理体内水分平衡。
薏苡仁:利水渗湿,清热解毒,有助于促进身体废物代谢。
芡实:健脾益胃,润肠通便,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牛膝:活血化瘀,滋阴润燥,有助于调理筋骨关节疼痛。
陈皮:理气化痰,健脾开胃,有助于促进消化和改善肠胃问题。
白扁豆:调理肠胃,利水消肿,有助于肠胃湿气排出。
五味子(酒蒸):收敛止泻,涩肠固液,有助于改善腹泻和便秘等问题。
平时生活中,引起脾肾双亏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要加以规避:
饮食不当:饮食过于寒凉或不均衡,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影响消化吸收,同时,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会损伤肾气。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承受精神压力,使得人体失去了调节自身机能的能力,从而导致脾肾双亏。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熬夜、长期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从而引发脾肾双亏。
病后体虚:某些疾病或手术后,身体虚弱,消化系统功能降低,导致脾肾功能减弱。
年龄和性别: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经期、分娩、更年期等均会对脾肾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自然衰退,也容易引发脾肾双亏。
其他因素:如长期慢性疾病、过度劳累、环境污染等都可能对脾肾功能造成损害,引起脾肾双亏。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脾肾双补丸能改善脾肾双亏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但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脾肾双补丸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