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甲流”,为什么首选葛根汤?

 庆哥哥呀 2023-03-04 发布于内蒙古

周一发了篇“中医应对甲流”的文章:

中医如何面对“甲流”“诺如病毒”等?

第二天有家长说,傍晚看到了,照方抓药给孩子吃,晚上喝了一次,半夜微微出汗,早晨起来就不烧了,当天一天都没烧,问我第二副药吃不吃。
我说,不吃了。

(个人不建议自行照方抓药,最好找中医辨证论治)

图片

因为其实文章里面也说得很清楚,汗出热退,就不建议再吃药了。
中医治疗外感类疾病,就是一两副药的事情。
中医慢,西医快,是我们这些中医的不肖子孙,学艺不精造成的误解。

当然,还有对热证寒证的误解。

比如有朋友问:

图片

如何区分寒证热证


不只是这位朋友,现在很多中医医生,热证寒证都分不清,怎么治病?
发烧就是热证?不发烧就是寒证?岂有此理!


以前我们主任说,你去看看现在有很多中医,都没入门。
寒热都不分,当然是还没摸到中医的大门了。

关于具体寒热的区分,可以看我关于新冠属于风寒还是风热的分析:

还有一位朋友,他提的问题也很有意思:

图片

在这我也跟大家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在面对“甲流”的时候,我没有首选大青龙汤而选择了葛根汤。

治疗“甲流”为什么首选葛根汤


①在新冠的时候,很多医生用大青龙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我个人也根据病人情况,使用了包括大青龙在内的很多伤寒经方,效果很好。
关于大青龙汤,我也专门发了文章和视频,做解读和提醒:
阳性,全身痛,怕冷,发烧,怎么办?
来得急,变得快,伤得很,奥密克戎太难用药了。
治新冠用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葛根汤,有什么区别?
猛药不可乱用!老人喝大青龙汤后意识丧失的案例。

②甲流虽然也高热,但是很多伴有腹泻和呕吐,这是很明显的太阳阳明合病,不适合大青龙,应该使用葛根汤:
新冠腹泻株来了,要囤蒙脱石吗?中医劝你理智点
高热无汗身痛,葛根汤;
高热汗出颈僵痛,桂枝加葛根汤;
高热加腹泻,葛根汤;
高热加腹泻呕吐,葛根加半夏汤;
高热加热性腹泻(大便臭秽肛门灼热),葛根芩连汤。

图片

③高热无汗身痛选葛根汤不选大青龙汤,还是因为有些人在经历过“感冒”以后,由于治疗不合适等原因,身体正气偏弱,不太适合大青龙汤。
为病人的长远考虑,葛根汤更为稳妥。

很多人阳了之后,存在心慌心悸的问题。
大青龙汤的麻黄用量六两,整本《伤寒杂病论》,就它最多。葛根汤里麻黄是三两。

麻黄可能会导致心悸,桂枝可以控制心率。
那么麻黄和桂枝的比例就很关键了。
大青龙汤麻桂3:1,葛根汤3:2。

所以,保险起见,还是首选葛根汤吧。

图片

话说回来,我们始终强调辨证论治,该用大青龙汤就用大青龙汤,该用银翘散还得用银翘散。

大青龙汤给我的感觉,就是外寒特别厉害,把你整个身体都裹住了,阳气无法向外疏布。
越堵越厉害,越堵越发烧。

就像张无忌在说不得的乾坤袋里练九阳神功的感觉图片图片
所以用强力发汗的大青龙汤,使人体正气,破袋而出,才能大功告成图片图片
大概是这个意思,体会一下。

图片

身体虚遇上“甲流”/“感冒”怎么办


那么如果身体虚,又碰上甲流或者感冒,不敢乱吃药,怎么办?
毕竟以前给大家讲过,《伤寒论》里有禁汗的条例。
亡血家、淋家、咽干、衄家、疮家等等,都不可以用大青龙汤、葛根汤、麻黄汤这些发汗。

怎么办?

3个选择。
选择一:硬扛。
选择二:小柴胡。
选择三:找中医辨证论治。

包括月经期;
月经期碰上感冒,最合适的中成药,就是小柴胡颗粒。

图片

中医治疗,辨证论治是核心


另外,面对这次“甲流”,我并没有怎么推荐备药了?

因为需要备的中成药,跟12月的时候差不多。
我估计那时候你们备的药,还没用完吧?

“感冒常用中药使用建议”,我过年前发布了第三版:《感冒全程中药使用建议》;一文在手,感冒无忧。
说实话,用药范围比较局限。
尤其是在中成药使用这块,举例不多。
但也没办法,感冒的中成药实在是太多了。

图片


请注意,这里说的感冒,特指中医所说的外感病,包括:
羊羊羊、甲流、诺如病毒等等。
因为中医不做病毒的分型,只做证的分型。

病毒的分型,是集中在病毒本身,是单方向的。
而证的分型,则集中在病毒作用于人体之后,人体的反应,是双方向的。
证的意思是:疾病作用于人体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舌脉等)。

同样的病毒,作用于人体,其症状和体征可能是不同的,那么治法就应该不同。
不同的病毒,作用于人体,其症状和体征可能是相同的,那么治法就应该相同。
这就是中医说的: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即辨证论治。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建议大家照方抓药,因为每个人体质多少有点不同,万一出了问题,我心难安。

所以还是要找靠谱中医,根据个人情况辨证开方。

图片

虽然中医也有辨病论治的说法,但是辨证论治始终才是核心。
真正的中医,不应该害怕这些病毒。
尤其是有了现代科技的深入研究和信息共享的情况下,
让我们中医医生,面对病毒会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全面的考虑。

其实古代中医也面临过无数次大疫。
可惜那个时候科技落后、营养缺乏、公共卫生差、隔离条件差、信息传递差、消毒方式少等,导致古代纯中医抗疫的成绩差强人意。
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也不能要求太多。

我前段时间看电影《大明劫》,主角是冯远征扮演的明代医家吴又可。
在对“疫毒”未知的情况下,敢于冲锋在第一线的医者,都是勇士。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